当前位置:

精品力作精彩展现浏阳千年文脉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1-07-12 10:30:01
微浏阳
—分享—

历时三年,共10册,200余万字《浏阳历史文化丛书》于7月9日首发

精品力作精彩展现浏阳千年文脉

03版中流-3.jpg

《浏阳历史文化丛书》一共10册,是一部浏阳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记者张迪

千年浏阳,遍地史诗。这是一方积蕴传承、源远流长的厚载之域,是一方近代志士英豪风云际会之地,也是一方正在创新图强腾飞发展的辽阔土地——浏阳。

以一套精品丛书作为浏阳千年文脉的重要载体,激起浏阳人的文化自信。7月9日,由市委部署,市政协牵头组织,首套系统、全面反映浏阳历史文化的文献巨著《浏阳历史文化丛书》(下称《丛书》),历时三年,经众多文史专家学者精心编纂完成,由岳麓书社正式出版发行。《丛书》一共10册,约200万字,近千幅图片,包括简史、名人、名胜、非遗、文物、诗文和民俗7大类内容,展示了浏阳悠久历史的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文化润市

千年文脉汇成一套精品丛书

徜徉于历史的时空中,浏阳在华夏大地上演绎过一幕幕风云大戏,在文化书简上书写过一段段动人篇章。从“进百强、冠三湘”到“挺进三十强、再创新辉煌”,到“建设两个中心、进军全国十强”,再到县域发展水平迈进全国第一方阵,浏阳每走一步都创造了历史性的成功经验。

千年名邑,人才辈出。易雄、谭嗣同、欧阳玄、欧阳中鹄、胡耀邦、王震……一位位浏阳英杰有如璀璨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闪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山河壮丽、古迹清幽,人文胜景更是数不胜数……浏阳河不仅哺育了流域内的人们,孕育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也给这块土地上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认同都打上了与生俱来的地域烙印,构成了浏阳文化的底色。

千年浏阳,是文化浏阳,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的浏阳。据统计,目前,浏阳共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1项,其中,国家级3项,湖南省级4项,长沙市级23项,浏阳市级61项。

“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千年古县,更是多彩之浏阳,其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方言俚语各具特色。这是祖祖辈辈不断总结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也是浏阳人共同的文化脉络和精神寄托。

浏水乳哺,毓秀钟灵。浏阳自古山川秀丽,人文厚重,在唐代诗文创作鼎盛时期,就有著名诗人杜甫、刘长卿、齐已等来浏阳观赏山水,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宋元众多诗家留下了与浏阳有关的题序游记文章,令人百读不厌……各个时代,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写下了不朽的诗文,也见证着浏阳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铜器、陶瓷器、玉器、金银器……每一件文物都有着自己的前世今生,他们的出土和传世,可以让人聆听到浏阳历史的前行足音,品读到域内文化的厚重斑斓。

“《丛书》既是浏阳千年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浏阳实施‘文化润市’的重点工程。”在当天的首发式上,一个共识达成:浏阳源远流长的千年文脉同样是湖湘文化的瑰宝之一,而这一套精品丛书,正是对浏阳千年文脉的精彩诠释。

文化自觉

精品意识力求展示千年古县

在地理位置上,浏阳既有着“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的大气磅礴,也有着“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钟灵毓秀;建县以来,更是人文蔚起、人才辈出。守望传承中,她更以物华天宝、厚重的人文与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浏阳市委、市政府一直将文化作为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传播好浏阳文化,讲好浏阳故事,在文旅融合上有所作为?在此之前,“一河诗画,满城烟花”的美誉已经让浏阳声名在外。但深入而系统地诠释文化内涵、文化领域的图书和文史资料在总体上还是零散单一、缺乏规模性与系统性的。

千年古县,人文蔚起。源远流长的浏阳文化,既是千百年来浏阳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所有浏阳人的精神纽带。2018年5月9日,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丛书》编纂工作,将《丛书》的编纂工作正式提上日程。

“县级市能编一套像样的历史文化丛书,是一个极大的文化工程。浏阳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与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的看重是分不开的,也充分说明了浏阳人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岳麓书社原社长夏剑钦是浏阳人,作为《丛书》编纂委员会的执行主任,他表示,编纂《丛书》对他而言是个系统了解、学习和研究浏阳历史文化的机会,更是一次浏阳文化的溯源之旅。

启动编纂工作后,浏阳市政协经过反复遴选,挑选了十多位优秀的浏阳作家与文史研究者组成了写作班子,确定围绕简史、名人、名胜、非遗、文物、诗文和民俗7大类内容开展编纂工作。三年时间,《丛书》的编纂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作家到学者,无不心怀传承浏阳历史文化的高度责任感。

“现在想要了解百年之前的浏阳,可以看各种近代文献;两百年前,必须看方志和碑刻;千年之前,只剩零散的史料与出土文物;至于万年之前的浏阳,只剩下石器与地质学家的描述。”在浩瀚的史海中挖掘整理各种文化历史,不仅需要调查摸底、归类整理大量的资料,更要深入实地采风。三年来,每一位作者与摄影师都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精品意识和认真的编纂态度。编委会也先后展开了数十次的专题调研会,为的就是出一套精品力作。

“这套丛书为数十年后、数百年后的浏阳人留下了追溯文化根脉、感受百年前吾土吾民生活画卷的历史印记,这是一件真真切切有历史担当和文化意义的务实工作。”岳麓书社的王文西是《丛书》的责编,同样也是浏阳人。新书出版后,家乡人的精品意识之强也让他赞叹不已。

“这套丛书将浏阳文化中的精髓充分地挖掘出来了,也展示了千年古县应有的魅力。”在首发式与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专家点评

梁小进(省文史馆馆员):《浏阳简史》综述了浏阳两千多年历史发展的进程,堪称一幅时间的历史画卷。将浏阳的地方历史置于大环境下进行叙述,这样就能让人触摸到浏阳历史发展的外在因素或动力,捕捉不易得见的历史信息;充分利用了考古发掘的成果,从而展开了浏阳早期历史的漫长画卷;以较大的篇幅,对当代历史的进程作了较为充分的展示。

钟声(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研究历史人物必须见人。浏阳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这片土地上孕育的人和走出去的人在湖南都有很大的影响。《浏阳名人》既挖掘了史料又有很强的可读性,将人物的特色、特点描述得十分到位,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外界对“浏阳人”的整体认知。

黄朴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浏阳境内出土和流传的文物数量众多,《浏阳遗珍》以馆藏文物为基础,吸收了大量民间收藏文物,并经反复遴选,收录了180余件具有较高价值的珍贵文物,按质地、种类分别予以介绍,在文物的甄选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意义,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浏阳的各类文物精品。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视古代浏阳人的生活侧影,探寻他们的精神追求,吸取他们的文明养分,更好地传承浏阳人创造的灿烂文化。

孙文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浏阳非遗》上下卷里的数十个非遗项目,都处于历史文化的大系统中,是在时空交汇的坐标中,浏阳人活动的结果。借助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认知浏阳,能够了解、探求、还原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

田茂军(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古老的民俗,是人与自然斗争的结果,包含大量人类生活的智慧。千年古县浏阳民俗事项丰富多彩,有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有的赓续至今。《浏阳民俗》的价值与意义自不待言,它具有忠实的民俗记录、鲜活的民俗书写、变迁中的民俗传承三个特点,能带给读者很好的启发与体会。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