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图/刘珂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长。6月20日,行走在大围山镇这个名为同幸的村子里,山中的日子似乎比山外的界限更分明一些。连续数日的太阳一晒,树上的蝉都躁起来了,似乎整个村子都意识到,夏至已至。6月21日是夏至,如何消暑,便提上了村庄的日程。
巢居者知风,穴居者知雨。天地万物知节令,一切才会各得其所:在老篾匠卢云桂的记忆里,与竹床、篾席相伴,咬一口经溪水“冰镇”过的西瓜,便是夏日里最惬意的时光;而对于生活在山外的人而言,前往同幸村的青山派露营、溯溪、烧烤无一不是极具诱惑的事情,这个清凉之境才是夏日里消暑的人间天堂。
同幸之味
咬一口经溪水“冰镇”过的西瓜
卢云桂将西瓜放进阴凉处的溪水中。用这种方法冷藏的食物,保持一个晚上不变质是基本没有问题的。
和许多自然村落一样,同幸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山路在漫山遍野的绿意中蜿蜒,一条小溪淙淙地绕着山脚蛇形前进。溪流时宽时窄,溪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开满花朵的树影倒映其中。越往里走,人烟越稀,不时有三五民居出现在山脚,偶尔传来一声犬吠,打破了山村的寂静。
同幸村栗树坪组,美如世外桃源。开门见山的最大优势是:山中从不断流的溪水与密密匝匝的树林成就了特殊的小气候。夏至之时,城里人已经开始依靠空调度日,可栗树坪的夏还保留了许多“歇伏”的习俗。
“我们家是没有装空调的。再热,一台电风扇度夏足矣。”摇着一把老旧的蒲扇,68岁的卢云桂语气里带着小小的骄傲。不装空调的缘由并非是装不起,而是不需要。一个竹床或是一床篾席,再加一把蒲扇,便足以度过炎热的酷暑。
“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请师傅到家里去做一两个竹床或是织两床篾席。”大围山多竹,靠山吃山的优势使得山民们从不缺竹子这种材料。因此,除了用竹子编制各种生产农具外,生活用品的取材也离不开它。从15岁学篾匠开始,卢云桂的编织物品中就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消暑纳凉器物。
经过溪水“冰镇”过的西瓜凉而不冰、甘甜如蜜,卢云桂和家人们坐在屋前,摇着蒲扇、吃着西瓜,尽情享受夏日的美好。
夏天的夜幕刚刚来临,便有人家将竹床搬到大门口外的空场子上,在竹床下面洒上水,给地面降降温。然后点燃一根用草纸卷起的土蚊香或是薰一些艾草,作驱蚊之用。晚饭后,大人们手摇蒲扇聊天喝茶,小孩子们则三五成群地在外玩疯后才精疲力尽地倒在家门口的竹床上,美滋滋地进入了梦乡。夜深露重的时候,再由父母抱至床上的篾席上睡。也有贪凉的,躺在竹床上与日月共露宿,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在山里,冰箱这种平常的电器也比山外晚添置了数年。靠着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村民们将需要冷藏的食物用篮子装好,放进阴凉处的溪水之中或是用一根绳子吊在井口。用这种方法冷藏的食物,保持一个晚上不变质是基本没有问题的。孩子们最期待的事,则是眼巴巴地等着那个用溪水“冰镇”过的西瓜被拿回家,一饱口福。西瓜凉而不冰、甘甜如蜜,让人吃了一块又一块,实在不想停下来。
“现在生活好了,各种各样的纳凉物件也多了。对老人家而言,还是觉得那些竹制品和老办法更亲切。”和家人一起品尝着在溪水里“冰镇”过的西瓜,卢云桂的回忆和手中的蒲扇一样,令人怀念与遐想。
同幸之趣
在清凉之境里的“撒野”消暑
对于外界而言,同幸村是属于养在深山人不知的去处。炎炎夏日,于深山密林、峡谷清溪之中择一段山谷溪流溯行,觅一处清凉小溪嬉戏,行露营野炊之乐趣,赏飞瀑峭壁之巍峨,享幽谷密林之恬静,在清澈透明的深潭玩水,寻幽访胜,不仅可满足探险的欲望,更可享受丝丝凉意,这便是户外原生态的快乐。
“同幸之美,美在天然,美在野趣。”汤光仕是一家户外露营基地的负责人,也是当地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从去年开始,他尝试在同幸村开拓户外露营的空间。短短一年,靠着口口相传,吸引了数十批游客前往游玩。
从栗树坪出来,再往里拐,便是风景优美的青山派。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便是电影《相思女子客店》的户外拍摄地。这个小地名,却因一条石坳河而变得灵气十足。说是河,其实与小溪无异,让地道的山居生活凭空多了几分野趣。
都说树木是山的外表,水就是山的灵魂,没有水,山便失去了灵性。溪边戏水者都忍不住掬一捧溪水于手心抛洒,让清泉于指间惊艳地逃离、跌落,俘获自由一路欢歌而去。
如果你喜欢刺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尽情与山水嬉戏。脚下踩的是清流碎石,身旁掠过的是清幽宁静的溪谷,脚底下的清凉给所有溯溪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畅快;如果你喜欢安静,也可以去水边摸螃蟹,有经验的山里人会告诉你选一块大石头从底下往上摸,手浮出水面之时,可能就多了一只张牙舞爪的小螃蟹。
抑或你什么都不想做,驻足水中,静静地看着这小溪也是美好的。溪水不深,浅处刚好浸足,深处则只没过膝盖,碧绿而透明,清澈得不含一丝杂质,水底铺满了各色鹅卵石,此时虽没有阳光的照射,但也不乏各种色彩。溪水两边或是陡峭岩壁,或是葱茏树木,倒映水中,只要一迈步,影随水动,荡漾着一溪的秀色。水微冷,清凉直透肌肤,沁人心脾,夏日的躁热在这溪中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盛夏如约而至,无论是老篾匠卢云桂的记忆还是户外人汤光仕的追寻,都是在述说一份属于同幸独有的美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