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熙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乡投身花木行业,将一家小花店演绎成城市园艺中心,开创令人向往的都市花园。记者张迪
虽是寒冬时节,但走进位于禧和路的醉花荫园艺中心(以下简称“醉花荫”),映入眼帘的依然是满目葱翠,姹紫嫣红。醉花荫的老板廖光熙正在侍弄着一盆多肉植物,动作十分小心,仿佛手中这盆小小的植物是他心爱的宝贝。
“可不是宝贝嘛!”自2010年回到家乡研究起多肉植物来,廖光熙深扎花木行业,将一家小花店演绎成城市园艺中心,开创令人向往的都市花园。同时他敏锐地捕捉行业方向,以“互联网+多肉”的模式,引领产业多元发展。
在2020年12月举办的湘赣边首届花木博览会上,廖光熙被评为“浏阳十佳花木匠人”。如今,他的多肉植物在江西上栗、萍乡、南昌等地广受欢迎,醉花荫同时也为江西上百家花木门店提供了技术支持。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谢鹏
扩大规模,拉低价格,多肉植物走进众多家庭
多肉,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园艺植物。不过,多肉植物广泛进入浏阳人的视野,却是在2010年左右,那一年26岁的廖光熙放弃了去海外深造的机会,回到浏阳研究起“多肉”。
但那时多肉植物价格居高不下,推广难度也极大。直到2012年,多肉植物在上海流行,廖光熙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时机,因此,他立马从上海、山东青州、云南昆明以及美国旧金山、韩国首尔等地引进多种优质多肉植物品种,带回浏阳。
但他并没有急着走低价进货、高价卖出的模式来赚钱,而是对多肉植物进行改良,让它们更能适应浏阳的环境。经过几年对品种、土壤的改良,廖光熙培育出来的多肉植物变成了一朵朵娇小的盆栽,也终于走进了浏阳众多家庭。
廖光熙最初设立在高坪镇的多肉植物培育基地仅有3亩,2018年,出于扩大产能的需求,他把培育基地搬回了浏阳,并将基地规模逐步扩大到现在的15亩。“目前基地内培育的多肉植物以景天类为主,如果种满的话,可以达到近百万株,日常会保持在20万株左右。”廖光熙介绍。
发挥互联网优势,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浏阳花木销售门店举步维艰,但醉花荫逆流而上,营销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关键就在于廖光熙大力发展的“互联网+多肉”模式。
廖光熙告诉记者,醉花荫在鼎盛时曾有7家门店。而在2018年,互联网销售、社区团购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他抓住这个机遇,逐步将实体门店减少,将销售的重心向互联网转移。
为此,廖光熙把多肉植物产业和电商结合起来,设计了很多适应大众快节奏生活的“懒人”系列产品,并与湖南省兴盛优选社区电商平台达成合作。
为了更好迎合互联网市场,廖光熙组建了一支19人的电商队伍,这些工作人员不参与实体门店的经营,专职为电商平台服务,“这些人包括主播、司机、美工、打包员、电商接洽员等,他们这支队伍的销售量顶得上几家门店的销量。”廖光熙说,在2020年秋季的一场直播带货中,一次性卖出了25000盆花木,远超实体店的销售水平,“要知道一家实体店一天能卖掉100盆就顶天了,一个月能卖5000盆就已经是特别优异的成绩了。”
但对廖光熙而言,在互联网销售花木,完成订单只是第一步。他在浏阳范围内拉了8个微信群,里面有数千名曾经购买过醉花荫花木的消费者,“我们在卖花木的时候,还会附赠肥料、盆、营养土还有教程。”而微信群则是方便消费者在购买花木后,遇到难题时可以随时得到解答,并能与其他消费者互相分享养花的乐趣,“说白了就是做服务,要让消费者感受到乐趣,这样生意才能长久。”
“如今,我们互联网平台的产品营销额已经占全部营销额的70%以上。”廖光熙介绍,这些花木产品除了销往浏阳城区及周边乡镇外,也逐步向其他市州扩散,其中有大量的产品卖到江西省,“2020年,就向江西省卖出了近6万盆的多肉。”
推动湘赣边花木产业发展,为江西上百家门店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自己的产品大量销往江西,廖光熙在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湘赣边地区提升花木培育水平。从2016年开始,廖光熙就有意识地和江西的花木园艺门店开展交流、合作。
“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由我们这边的花艺师前去当地门店‘镇馆’,提供技术指导。”廖光熙介绍,从2016年至今,他一共向江西上栗、萍乡还有南昌等地派出了24名花艺师,选派过去的花艺师会耐心地向当地的同行们讲述“花语”“花艺”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花材具体的使用以及适用、禁忌的场合。
“有些花艺师就留在了江西省,甚至成家立业。”但廖光熙并不觉得这是坏事,“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和江西省仅一山之隔,更应该加强交流、合作,让浏阳的花木产品、理念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截至目前,醉花荫与江西省的近30家花木门店有直接的商务合作,也为上百家花木门店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江西那边比较受欢迎的,是那种颜色比较艳丽、价格相对实惠的花木。”廖光熙介绍,“在湘赣边首届花木博览会后,还有大量的江西省花木企业主动联系我,希望共同把江西市场做大、做强。”在他的心底,也希望通过加强两省的合作、交流,把浏阳的花木文化传播到江西市民的心里。
相关链接
“造土”把多肉植物种上墙
对多肉植物来说,土壤是决定多肉造型能否多样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廖光熙的店里,随处可见造型奇特,甚至长在墙壁上的多肉植物。不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廖光熙可花费了不少精力。
“我们有个全国花木群,里面也有大量多肉爱好者和经销商,但大家对多肉植物的造型多是沿用前人的成果,很少有自己的创新。”廖光熙却不信这个邪,他决定研制一款能给多肉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又富有黏性的土壤。
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廖光熙的理科思维发挥了很大作用,“理科生嘛,遇到问题就去做实验,一遍不行就再做一遍,足够的尝试后能获得成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但情况远没有廖光熙想象中乐观,他做过无数次实验都失败了,最终在一名同学的提醒下,他尝试使用生物胶才获得了成功。
现在,他研制的“多肉造型土”已经更新至三代,多肉植物可以在墙壁上放肆生长。
造型问题解决了,廖光熙的多肉文化推广工作也初显成果,此前廖光熙在浏阳建立了多肉生活馆,开展体验式多肉组合沙龙、多肉微景观沙龙、多肉生日蛋糕沙龙等活动,同时还邀请了浏阳多所中小学的学生来基地参观和学习,受到了一致好评。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