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明确发展思路 汇聚实干力量 合力推动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10-28 10:51:48
微浏阳
—分享—

明确发展思路 汇聚实干力量 合力推动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刘孟娟刘谢禹张可夫徐旻蒋萌萌李小雷陈郁琳整理

自2024年12月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浏阳西区六镇紧紧围绕“放大区域优势,发展‘块状经济’,打造浏阳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总结进展、谋划新篇,2025年10月27日,浏阳召开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和6个乡镇发言,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与实施路径。现将会上发言摘要整理刊发,集中呈现片区发展的实践成果与思路举措,凝聚合力推动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市教育局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筑牢西区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今年秋季,西区六镇共有中小学校(园)75所,学生规模达2.1万人。在市委、市政府和属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围绕优化布局、提升质量、深化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

稳妥推进3所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推动周南中学与浏阳五中、师大附中植基中学与枨冲中学等结对共建,有效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办学条件,近三年累计投入近亿元,新建镇头金田小学,改建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中心,创建1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并完成五中艺术科技馆等一批重点项目。聚焦产教融合,支持民办中职与高职院校衔接合作办学,为西区承接长株潭产业外溢提供坚实的支撑。

经过多方努力,近年来,西区教育质量持续提升,4个镇在2025年全市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进入前列;职业教育实现突破,都市职院浏阳校区完成建设,护理学校成功升格为长沙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今年秋季两所职业学校招生较去年净增4292人。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特色办学为支撑、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为重点,着力打造高品质教育西区版图。一是探索“提质强基”新路径,通过提质中心幼儿园、打造“一校一品”等推动基础教育向“精而优”转变。二是打造“产教融合”新样板,支持医药健康等职业学校扩大规模,推动都市职院升格本科,加快英蓝中职迁建,推动校企共建“厂中校”“校中厂”,订单式培养人才。三是打造“文旅研学”新名片,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申创市级研学基地,开发精品研学路线,推动文旅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与发展动能。

市自然资源局

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西区六镇发展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高度重视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工作,通过专班运作、月度调度,围绕规划引领、用地报批、要素保障、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规划基础持续夯实。科学编制完成西区六镇国土空间规划并获长沙市政府批复,划定城镇开发边界8.4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82.05平方公里,为长远发展预留充足空间。

用地报批高效有力。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于8月18日成功恢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通道。同时,组建报批专班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截至10月15日,已为西区六镇批回、已进窗待批回建设用地20批次、共1291亩。

要素保障不断强化。主动争取省市支持,争取优化调整镇头双桥片区1200亩耕地保护专项规划资源,预计节省报批成本约2亿元;推进柏加镇省级集中恢复耕地示范区建设,预计可新增耕地(水田)500亩,产生指标收益约1亿元。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力推动浏江高速、镇头双桥片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在用地报批、资金争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主动对接礼诚农业、雄风博达等产业项目,指导完善报批材料,加快报批进程。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局将持续紧盯目标任务,深化部门协同联动,加快推进规划落地、用地报批和项目建设,不断强化要素保障力度,为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自然资源支撑。

市交通运输局

畅通交通“血脉”,赋能区域发展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承载着区域经济腾飞的希望。去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全力加快西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谋划,以高质量交通赋能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

全速推进项目建设。浏江高速项目建设用地已于9月获自然资源部批复,主线基本完成征拆,路基土石方挖方完成34%,填方完成26%,西湖山隧道出口已完成左、右洞套拱施工,累计开挖进尺30米;G4京港澳高速扩容工程已建立项目协调机制并签订先行用地征拆框架协议,已完成先行用地便道施工;浏株韶高速正在开展工可编制;浏青公路已于9月建成通车。

全力加强区域路网规划。市交通运输局已就“十五五”交通规划征求西区各镇意见建议,将充分考虑西区六镇发展需求,打造西区“五纵五横”交通路网,快速对接长沙、株洲和浏阳主城区,促推“三城”一体化发展。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聚焦“强镇富市”,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全力以赴加快推进西区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结合西区产业园区布局、文旅发展需求,及时优化干线路网与农村公路规划,打通高速“主动脉”,建强干线“主骨架”,畅通区域“微循环”,为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交通支撑。

市农业农村局

聚焦产业振兴,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底盘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的统一部署,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重点任务,积极履职、主动作为。

聚力产业升级,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建设“浏阳好物”区域公用品牌,将葛家镇鸡肠子辣椒、官桥镇德慎茄子、镇头镇油茶、普迹镇毛豆荚和白菜苔等“土特产”纳入其中,实现抱团发展。结合六镇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大要素保障,对接院士团队和乡土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完善产业配套,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今年8月,葛家鸡肠子辣椒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葛家鸡肠子辣椒入选《2025湖南农产品品牌名录》。

夯实发展基础,强化综合保障能力。2025年西区六镇建成高标准农田1.33万亩,总投资4413万元;实施7个小农水项目,总投资280万元。今年前三季度,西区六镇45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486万元,其中20个村超过50万元。

推进乡村建设,提升综合发展水平。建设生态绿心美丽乡村,2025—2027年共铺排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6个。强化人居环境改造,建成农村垃圾“收储运”一体化体系,推进污水治理,实现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协同推进官桥镇苏故村文旅康养项目及苏家坊连片美丽屋场建设。

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争取项目资金、强化品牌建设、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文旅融合,确保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市文旅广体局

塑品牌强产业优服务拓宣传,激发西区文旅发展新动能

去年以来,市文旅广体局积极推动西区六镇塑品牌、强产业、优服务、拓宣传,取得系列成效。

品牌打造上,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区(点)发展,重点推进苏故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花海漂流、峡山民宿等特色旅游项目。产业引领上,将“打造西区乡镇农文旅融合发展走廊”纳入《浏阳市“十五五”文化旅游体育业发展规划》,梳理并重点跟进苏故村娱乐文旅康养、金科山水洲等9大文旅项目,实施文旅场所“八大提质行动”,全面提升西区文旅产业吸引力和竞争力。惠民服务方面,顺利完成2025年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并新建多个村级篮球场,有效丰富了村民文体生活。宣传推广上,携手媒体与社交平台推出系列主题宣传栏目,重点推荐西区文化旅游资源;“爱之光”焰火旅拍基地于8月落户镇头镇,推动“焰火+文旅”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游客来浏阳感受西区文旅魅力。

展望下阶段,市文旅广体局将持续推动品牌升级,根据西区城镇地域特点、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开发更多西区优质文旅品牌,同时加强六镇协调配合,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快项目建设,保障文旅用地需求,积极支持夹洲岛度假区开发;加强区域联动,面向长沙、长株潭及湘鄂赣客源市场,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通过精准引流,将线上热度转化为实际客流量,全面激发西区文旅发展新动能。

市卫生健康局

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逐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聚焦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市卫生健康局坚持高起点谋划、高站位协调、高标准推动,扎实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持续提升西区六镇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注重整体规划,重点依托镇头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次中心,打造片区医疗救治中心、急诊急救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公共卫生示范中心,积极争取省、长沙市项目与政策支持。同时,推动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选派市级医院专家开展技术帮扶,助力镇头镇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甲”综合医院等,辐射带动西区整体服务水平提升。

同步优化基层服务网络,指导镇头镇中心卫生院与柏加、普迹卫生院共建医联体,布局建设镇头镇北星村卫生室,新改建官桥镇集镇村卫生室、普迹镇普官村卫生室,进一步夯实乡村医疗服务基础。在队伍建设方面,下派市级医院骨干担任卫生院负责人,补充定向医学生至基层岗位,持续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通过努力,西区六镇医疗卫生布局更趋合理,基层服务能力稳步增强,群众就医体验得到改善。

下一步,将重点解决镇头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老旧、布局不合理等发展瓶颈,积极谋划整体搬迁项目,改善群众就医环境,为西区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葛家镇

聚力特色产业与项目建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年来,葛家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葛家鸡肠子辣椒产业蓬勃发展,通过“大棚+露天”轮种模式,种植规模增至千亩以上,总产量突破300万斤,不仅带动户均增收超3万元,更助力3个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同时,产业成功申报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与北上广深等多地商超、餐饮品牌建立稳定合作,加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工业发展同样势头强劲。建材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吸引多家企业入驻,部分已投产运行,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新引进一家危化供应贸易企业,年税收贡献超200万元;成立了首个本土烟花集团君泰集团,预计全年销售额破亿元;明义集团投资建设的新厂落成,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烟花产业集群优势愈发凸显。

立足新起点,葛家镇将做好两篇“文章”:一是做好“融合”文章,以辣椒产业联动庭院经济和红色研学,推动产业链从田间地头向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延伸。二是做好“机遇”文章,承接浏江高速红利,加快建设建材产业集散中心,推动烟花企业转型升级、抱团发展;同时,精准盘活高速互通口土地资源,积极承接长株潭产业外溢,布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枨冲镇

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多元产业

今年以来,枨冲镇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市直各部门大力支持下,以必胜的信心推动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

抓实招商引资,引进全省规模最大的环保型BOPP胶带生产企业三三包装,创出“当年拿地、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枨冲速度。通过“我为企业找市场”专项行动,搭建本地供需精准对接平台,9月三三包装新增本地订单60余单,月产值达到1200万元。

巩固支柱产业,做好花炮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工作,推动文驰电点火具公司落地。同时,新年烟花、阪桥烟花被有效盘活并落地投产,截至10月新增产值3900万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配合市公路建养中心完成了浏青公路提质改造,花炮物流运输更加便捷。目前,华洋仓储年内花炮出口规模达2.6万个标准集装箱,出口总量在浏阳和全国分别占85%、65%,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烟花集散外运平台。

推动文旅融合,围绕浏阳河老码头打造精品文旅打卡点,启动曼与蔓民宿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创新“一村一品”集体经济模式,如才常村发展黑斑蛙生态养殖,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90万元,预计今年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可超50万元。

下一步,枨冲镇将紧扣市委赋予的“浏阳花炮出口集散中心”核心定位,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多元产业,为推动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贡献枨冲力量。

镇头镇

发力产业、项目、民生三大领域,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一年来,镇头镇锚定市委、市政府西区六镇高质量发展部署,以“加压奋进、攻坚突破”为主线,聚焦产业、项目、民生三大领域发力,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园区建设提速突破。镇头镇将金田产业园与“金西试验区”作为核心载体,金田产业园内10个建项目完成主体封顶,预计年底竣工,明年可投产;“金西试验区”与21家优质企业达成合作,预售厂房23.2万平方米,同步推进电力回路、供热设备等配套建设,降低企业能耗成本。

重点项目攻坚见效。双桥地块作为“金西试验区”扩容关键,实现10个村组317户征拆协议100%签订,目前正有序清表,将打造“研发+生产+仓储”绿色产业园区;浏江高速、G4京港澳高速镇头段征拆工作保持全市领先,采用“进度公示+群众监督”机制确保透明,当前已进入路基施工阶段,建成后将大幅缩短与长株潭的通行时间。民生实事落地见效,世纪街提质改造、食品产业园环境整治等民生实事全面竣工,集镇风貌焕然一新。

下一步,镇头镇将保持改革奋进、挺膺担当的劲头,推动园区项目早投产、重点工程快落地,全力冲刺年度经济目标,为西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镇头力量。

普迹镇

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奋力打造幸福村镇新样板

今年以来,普迹镇紧扣“强镇富市”,锚定“争当镇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奋力打造幸福村镇新样板”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富镇、文旅兴镇、农业强镇、生态美镇、民生稳镇”五大战略,镇域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产业项目上,普迹镇聚焦绿色低碳与医疗健康,引进曲班建材家居等企业以及总投资6.2亿元的绿能零碳项目(计划建10万千瓦光伏电站,年发电1.2亿千瓦时),本土企业贝恩医疗追加投资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日产能将从15万套提至20万套,同时完成官桥至贝恩的用电专线建设,保障满负荷生产。

在乡村振兴领域,普迹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要求,完成早稻种植11500亩,蔬菜复种面积预计达3.2万亩,中药材林下经济种植面积达1200亩;做优做细有效衔接工作,新增18个公益性岗位,帮助102户脱贫户就业增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体推动养殖户禁养退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浏阳河蓝藻治理、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相关做法获《人民日报》报道。

基层治理展现新作为,普迹镇坚持以“三再三问”叩响责任警钟,开展烟花爆竹、交通等9领域隐患排查450次、整改1673条,调解矛盾纠纷136起。实施交通便民工程,开通公交专线、完成道路提质,群众出行更安全便捷。

接下来,普迹镇将成立夹洲岛开发专项工作组,实行重点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做优农业品牌、培育科技型企业,深挖本土文化IP,为西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普迹动能。

官桥镇

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打造宜学、宜游、宜业的活力新官桥

今年来,官桥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精准招商、集群培育与创新驱动,同步推进产业融合与基础设施升级,打造宜学、宜游、宜业的活力新官桥。

官桥镇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今年以来累计对接企业30余家,新引进湖南达阳新材料、迈乐智能科技、双旺智能科技、大旺食品等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65亿元,湘商回归到位资金6700万元,实现了从“等项目上门”向“主动找项目”的根本性转变。

围绕家居建材这一主导产业,官桥镇持续推动工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目前已累计引进企业19家,初步形成了从铝型材精深加工到智能门窗研发制造、从原材料供应到终端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融合发展领域,官桥镇立足资源禀赋,着力激活区域潜能。农业方面,重点打造“德慎茄子”“白玉冬桃”等特色品牌,推动油茶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并通过电商培训拓宽销路;文旅产业取得突破,苏故3A级景区创建已通过初评,相关配套设施与道路提质改造同步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联动效应显现,长沙医药健康职业学院等院校在校师生超6000人,通过校企合作为本地输送专业人才,缓解人口结构性流失。

展望未来,官桥镇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产业协同深化、融合发展突破、发展环境优化,以务实举措为西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柏加镇

锚定“彰显五个更大作为”,争当西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今年以来,柏加镇锚定“彰显五个更大作为”奋斗目标,在镇域经济、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领域持续发力,争当西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镇域经济持续壮大。柏加镇创新出台“柏花十条3.0”,以真金白银、政策红利推动产业转型、促进文旅融合,花木城全年销售额预计超10亿元,“金科智慧”“湘江落日园”“数字烟花”等优质项目落户柏加,预计全年新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上亿元。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新建成2座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全镇电商经营主体达300余家,花木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1%,5个村集体年收入均突破50万元。同时,通过干部走访帮扶,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医疗服务方面,柏加卫生院示范中医馆投入运营,并与省市知名医院建立医联体;基础教育方面,柏加中学体育馆主体完工,新学期在校生逆势增加105人;就业创业方面,招引浙江、江苏等多地新媒体矩阵17家,大学生返乡就业率近70%。

此外,柏加镇积极融入“长株潭一体化”,推动S326南横线改造,完成12个精品园建设,并筹备系列展会,着力打造“花木+文旅”产业新模式。党建引领下的“周五网格日”机制,有效解决群众关切问题265件。

展望未来,柏加镇将聚力攻坚英蓝项目,全力推动浏阳国际花木城(二期)等重点项目平稳按序实施,实施招商引资行动,打造长株潭休闲旅游目的地,并全力做好“办会兴城”文章,为西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