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港镇一线工作法绘就乡村善治新图景
“联村工作日”架起干群连心桥
“片组邻”织密基层治理网

古港镇通过一线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梅田湖村充分发挥“片组邻”三长制优势,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从空中俯瞰,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记者彭红霞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老班长,我给您讲讲当前退役军人的优抚政策。”10月21日一早,古港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仇君来到仙洲村的重点优抚对象戴圣贤家,宣传政策的同时,他关切地对老人说,“家里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找我。”
与此同时,古港镇应急事务中心主任杨厚文正带队入村,对烟花爆竹企业开展全面排查;古港镇生态事务中心副主任汤国平则奔波在田间地头宣传秸秆禁烧,指导帮助村干部推进土地延包工作。
这些基层一线的忙碌场景,正是当地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的生动体现。每周二是古港镇的“联村工作日”,当天全镇干部下沉一线,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以实际行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建铸魂
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筑牢为民服务初心
2020年起,古港镇推行“联村工作日”一线工作法,并根据镇情、民情和区域发展方向,形成了“一看二查三调四督五讲”步骤(即一看人居环境、二查安全隐患、三调矛盾纠纷、四督中心工作、五讲政策要求)。
“请各联村组干部下沉一线,扎实开展‘敲门行动’,统筹推进烟花爆竹、道路交通、矛盾纠纷调解、防溺水、森林防火、文旅等领域的安全防范工作,重点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推进……”联村前一日,工作群便会发布通知,围绕中心工作进行周密部署。
随着干部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山坪院坝成了他们的流动“办公室”。联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能立即解决的当场拍板、迅速落实;需协调推进的,则主动上报、限时跟进,以务实行动回应群众期盼。
“联村工作日”是古港镇在基层实践中探索出的特色模式。该镇主要负责人表示,面对基层治理难题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转型势在必行。为此,古港镇将每周二定为“联村工作日”,实现治理关口前移、力量下沉,精准服务群众的同时,锻造过硬的干部队伍。
5年来,古港镇不断完善“联村工作日”一线工作法,形成了由镇党建办牵头、党政办协同、纪检办负责全过程监督执纪的监督机制。全镇从上到下无特殊情况,必须全员联村入户;针对收集的群众诉求,党建办和党政办每月汇总通报,纪检办则跟进监督问题整改情况,对作风不实、整改不力的予以提醒督办,形成了“每日检查、次日整改、周周通报”闭环机制。这种看得见、有反馈的落实,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以前是我们找人反映问题,如今是干部主动上门来解决问题。”有村民感慨,多年来村里一直受养猪场引发的环境问题困扰,镇干部在下村走访时当场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迅速在全镇关停了多家排污不达标的养猪场,“干部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我们心里特别感激!”
机制塑骨
依托“片组邻”三长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古港镇的一线工作法能有效铺展,还得益于“片组邻”三长制打造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网络。目前,古港镇已动员“三长”力量超800人,实现了“镇级干部联村联片、‘片组邻’三长联户”无缝对接。
“我们十分看重‘三长’的素质和能力。”古港镇党建办工作人员表示,该镇定期组织“三长”上党课、参加业务培训,着力提升队伍的服务水平。
走进梅田湖村,只见蓝天白云下屋舍俨然,白鹭翩跹,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画卷。梅田湖村党总支书记周才艳介绍,村上充分发挥“片组邻”三长制优势,构建了基层问题“即时发现、即时上报、即时处理”快速响应机制,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作为旅游特色村,宝盖寺村则重点加强了安全治理。“今年村上进一步强化了联村干部和‘三长’的巡河护河职责,对溯溪路段进行全面排查与整改,旅游类的投诉量显著减少。”宝盖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国秋说。
“邻长就在身边,村上谁家有点小矛盾,邻长第一时间就能知晓。”三口村工作人员表示,围绕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重点领域,“三长”展开常态化、拉网式排查。近日,村里就发生了一起因修路、建房引发的邻里纠纷,邻长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动镇村干部上门调解,众人讲政策、促沟通,最终当事村民主动清除了路障,和邻居握手言和。
三口村的成效并非个例。据统计,今年来古港镇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1起,调解成功率达98%,有效防止了“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仙洲村村干部邓腾飞自豪地表示:“我们村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在镇村联动和“三长制”网络的有效衔接下,古港镇的服务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安全生产和人居环境实现长效管理,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各方力量凝心聚力解决矛盾,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村级换届、土地延包工作等中心工作顺利推进,不推诿不扯皮……一系列扎实举措,既展现了“治理精度”,更传递出“民生温度”,为镇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建聚力
汇聚基层治理合力,提升为民服务“温度”
随着“联村工作日”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力量、公益力量涌现,助力镇域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线工作法不仅锤炼了我们的业务本领,更让我们在服务群众中强筋骨、长才干。”古港镇民生事务办副主任王强表示,每当群众真诚地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时,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随着干部持续深入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更好地发挥了治理才能,年轻干部也逐渐消除了“本领恐慌”,干事的积极性更高、创造性更强、干劲更足了。
各村党组织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党员们则结合自身特长,组建起花木养护、溯溪巡查清理等志愿服务队,不断拓展为民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村民自治力量同样被充分激活。如今,梅田湖村的各美丽宜居屋场均成立了屋场委员会,村民们共商共管、共建家园,卫生清理、垃圾拖运问题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宝盖寺村则创新推出“八大禁止”村规民约,村民们彼此监督,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
实干之风带动共建成果不断涌现。“屋场夜话”“民情走访”等基层工作方法持续深化、走深走实,将党组织深深扎根群众之中。今年7月,古港镇联合农科园、浏阳农商银行举办反电诈暨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将安全知识送到村民家门口,营造“全民参与平安建设、人人共享平安成果”的浓厚氛围。
“实践证明,一线工作法是密切联系群众、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古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在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群众信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浏阳篇章贡献古港力量。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微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