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劳动模范许海明:深耕农业推出“十代十化”服务,科技赋能蹚出乡村振兴新“稻路”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5-15 09:30:55
微浏阳
—分享—

05版民生深读-4.jpg

许海明(左)和父亲许必敬观察水稻幼苗的长势。刘珂摄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舒敏

初夏时节,沙市镇广袤田野上,绿油油的秧苗随风起伏。浏阳市木山种植专业合作社(下称“木山合作社”)理事长许海明卷着裤腿穿梭于田间,查看水稻长势,“早稻插秧刚刚结束,现在水稻幼苗很脆弱,要更加注意。”许海明表示。

许海明今年37岁,是沙市镇的资深种粮大户。2013年,他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当起了新农人,凭借开阔的思维与视野,推出“十代十化”服务模式,带动村民种植水稻、增收致富,年营收超600万元。今年4月,他获评湖南省劳动模范。

勇于开拓

跨界转型农业,成立千亩规模合作社

大学毕业后,许海明进入食品行业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城市居民对纯天然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自家拥有务农根基,便萌生了返乡种田的想法。2014年,争取到父母的支持后,许海明辞去城市工作,回乡开启种田之路。

不同于父辈的小农经营,许海明以大学积淀的视野谋划现代农业蓝图——成立一家合作社。

许海明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有着三十多年种粮经验,曾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创业初期,许海明跟随父亲许必敬系统学习农耕技艺。通过逐年流转土地,当前合作社规模已扩展至1000余亩,其中双季稻700余亩、单季稻200余亩。许海明负责农田播种、收割及合作社的运营等,其父亲则主抓田间管理。

如果说父亲的言传身教是许海明投身种田行业的底气,那么主动向外界学习新理念、新技术则为他打开了现代农业的大门。11年来,许海明向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玉烛等专家请教,不断提升种植效益。此外,浏阳市总工会也发挥人才培育的牵引作用,推荐许海明免费参加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专家主讲的现代农业研修班。

在专家指导和系统学习的双重助力下,许海明将所学转化为行动力,今年计划朝着提高亩产的方向努力。“用种量从去年每亩6斤提至7斤,施肥量从每亩100斤增加到120斤。”许海明表示,通过加强田间精细化管理,产量一定会再创新高。

服务奉献

推出“十代十化”服务,带动更多农民共同致富

木山合作社种植的1000余亩水稻,占比约为沙市镇沙市村的四分之一,每年产粮上千吨。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良种、良法,更需要先进农机装备的支撑。”11年来,许海明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完善水稻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育秧大棚8500平方米,带领合作社由刚成立时的6台机械发展到36台大中型机械,其中仅烘干机就达5组,日烘干能力达60吨,实现了全流程机械化生产。

凭借这些现代化农业设施设备,许海明推出了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十代十化”服务,为其他农户提供代育秧、代机插、代防治、代翻耕、代收割、代烘干等十项服务,覆盖水稻生产的全产业链。“合作社每年要为周边500多位农户完成4000余亩机插作业,烘干稻谷1500吨,有效破解散户‘晒谷难’困境。“许海明表示,通过提供“十代十化”服务,合作社年营收稳定在三四百万元。

除了代加工服务,大米销售也是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许海明运用大学所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一条日加工60吨大米的精加工生产线,并注册“木山之宝”“木山一品”等品牌,将普通稻谷转化为品牌大米。“相较于稻谷,大米的售价要高不少,因此利润也就提上来了。”目前,木山合作社在长株潭地区已有稳定的销路,其中玉针香单个品种年营收就超过100万元。

凭借种田,许海明一年的纯收入能达到六七十万元。心怀感恩的许海明也不忘反哺乡邻,尽自己所能帮助有困难的村民,不仅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更免费传授村民种植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有不少村民投身农业发展。此外,木山合作社成立了沙市镇首支产业帮扶队伍,已为70多户困难农户免费提供农资农技服务,并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代销农产品,同时还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一年给周边农户发放工资100多万元,支付土地租金40多万元。“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从传统耕作者蜕变为新型职业农民,许海明在广袤田野上谱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新篇。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