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一座英雄城的双拥答卷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4-28 10:04:39
微浏阳
—分享—

浏阳:一座英雄城的双拥答卷

——从“将军之乡”到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红色传承

04、05版时政深度-4.jpg

浏阳32个乡镇(街道)实现“双拥示范街”全覆盖,4300家商户自愿为持相关证件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军烈属提供优惠,拥军氛围不断浓厚。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通讯员王佑衡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读了关于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决定,并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代表颁奖。浏阳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拥军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浏阳持续加强双拥工作保障,高效建成359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迎接1200余名退役子弟兵光荣回乡,发放各类优抚资金6.65亿元,与驻地部队、浏阳河船、浏阳舰常来常往、互动频繁,积极回应官兵所需所盼,300余名转业军人和随调军属实现100%阳光安置。多部门同向发力,出台了全域优待清单,在全省率先成立优抚医院、法援平台、就业创业孵化中心,开设专属窗口、绿色通道,精心打造“双拥示范街”、“将星号”公交专线,同时通过举办双拥主题晚会、推出“每月一星”、敲锣打鼓送立功喜报和国防教育进校园等举措,让军人和退役军人倍感尊崇……

从将军故里到双拥模范城,浏阳用一桩桩务实举措让“最可爱的人”真切感受到这座英雄城市的温度与荣光。

赓续血脉担使命

红色基因铸就双拥传承

保护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牢记英烈事迹、传承革命精神,是每一代人的职责使命,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在浏阳蔚然成风。

“1950年冬,我们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参加抗美援朝,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4月2日,94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余启龙走进奎文实验小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们讲述战场上的英雄故事。课后,孩子们争相为老人佩戴红领巾。

04、05版时政深度-3.jpg

浏阳烈士纪念馆于2024年正式开馆,3700平方米的展馆内共有680张历史照片、200件珍贵文物。

3月6日,“乘风破浪正青春——毛泽东在浏阳”思政大课走进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解员围绕“毛泽东的浏阳印记”“青年人该有的样子”“新青年的历史使命”等主题,带领近百名师生重温烽火岁月,共同探讨当代青年应具备的精神特质和承担的历史使命。

理论教育之外,实地瞻仰更能触动心灵。在苍松翠柏掩映的道吾山风景区,浏阳市烈士陵园长眠着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的800位革命烈士。2025年清明期间,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组织退役军人、学生代表、企业代表等680余人,以献花、瞻仰、擦拭墓碑的方式深切缅怀英烈。

陵园内的浏阳烈士纪念馆于2024年正式开馆,3700平方米的展馆内,680张历史照片、200件珍贵文物无声诉说着浏阳这座城市的红色信仰。开馆一年来共接待参观者5.4万人次,成为全省红色教育新地标。

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需要系统保护。近年来,浏阳持续推进保护修缮工作,对浏阳市烈士陵园、浏北烈士陵园等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展厅布展、提档升级、维修管理等,并与两级服务站、相关烈士后人签订了管理维护协议,形成了以浏阳市烈士陵园为核心,各分散纪念设施为辐射,覆盖城乡的爱国主义教育矩阵。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近年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利用浏阳丰富的红色资源,依托烈士纪念设施、革命先辈故居、重大历史事件纪念馆等场所,在清明、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举办献花缅怀活动,鼓励文艺家们创作红色作品,多种形式、多重维度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从小听着将军们、英烈们的故事长大,红色基因早已融入血脉。”四年前,人民网推送了一条长达7分多钟、名为《电波忠魂》的视频,讲解者便是当时仅14岁的浏阳文旅志愿者耿静好。在此之前,她以宣讲、录音等方式创作了七个不同版本的作品,用心讲述李白烈士的故事。虽然形式各异,但那份发自内心的崇敬始终如一。

“你是我们家第四代军人,在部队要好好训练、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入党……”“请放心,我在部队一定会好好干,不会丢军人之家的脸!”2024年春季,中和镇苍坊村,72岁的邓兰付对着视频那一端的孙子邓弘毅千叮咛万嘱咐。原来,邓弘毅追随着长辈的步伐,在2024年入伍,成为邓家的第四代军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浏阳是一座铭刻着红色传奇的英雄之城,也是革命前辈和先烈云集的地方。在这片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红土地上,不仅走出了多位国家领导人和30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还有2万多名革命英烈为党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生命。

“最深的悼念是铭记,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拥军优属早已融入浏阳人的血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易志坚表示,浏阳坚持将双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写进党政工作报告、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写进全民国防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光荣的人,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创新机制增活力

制度创新夯实尊崇之路

“周叔,您最近身体还好吗?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尽管开口……”清晨的阳光洒进文家市镇的街巷,文家市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孙长根已经开始了一天的走访。翻开服务站的工作台账,300多名服务对象的“急难愁盼”被密密麻麻地记录在册,每一笔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

04、05版时政深度-5.jpg

浏阳夯实返乡服务、提升常态服务、落实教学服务,全面形成了“返乡第一课”的浏阳路径。图为2024年秋季浏阳籍退役军人“返乡第一课”暨“返乡集中欢迎仪式”。

在浏阳,像这样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遍布城乡,359个服务站点织就了一张覆盖市、乡、村三级的服务网络。2023年,文家市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服务站”,成为全省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标杆。

“不仅要建起来,更要用得好。”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梁勇介绍,近年来,浏阳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域标准化建设,打造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基层服务站,涌现出陈友民、陈琳、张建辉等全国优秀“兵站长”“兵支书”。

走进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温馨周到的服务令人如沐春风。“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上的烦恼,都可以说出来听一听,只要是我们能帮的,一定会不遗余力。”工作人员亲切的话语让老兵们倍感温暖,“老班长”值班室和健康服务站是他们爱打卡的场所。

就业是民生之本。2月7日,位于浏阳河中路的市人力资源市场热闹非凡,由长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指导,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2025年浏阳市“春风荣光行动”退役军人暨随军随调家属专场招聘会在此举行,吸引了85家企业、400余名退役军人和随军随调家属参加,当天共有153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在浏阳,这样的就业服务已成常态。2024年,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中心先后组织17场小、专、精定岗招聘活动,提供1050个优质就业岗位,帮助630名退役军人及家属实现就业。同时,156家军创企业和社会企业加入就业创业促进会,组建创业导师团,为退役军人及企业提供行业指导、资源引荐,累计入驻孵化30家企业,支持578名军创人才参与创业。其中,军创项目“东信烟花”在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斩获综合赛道二等奖。

4月1日,浏阳市2025年度春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欢迎仪式和适应性培训开班仪式举行,80余名退役士兵参加活动。此次培训为期三天,课程设置以夯实乡情教学为基础,涵盖思想政治、就业指导等内容,还有心理调适、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实用技能培训,帮助退役军人尽快进入就业创业状态。

妥善安置转业、退伍军人是双拥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中可以折射出地方党委、政府对子弟兵的真诚关爱。4年来,浏阳先后迎接1200余名子弟兵光荣返乡,帮助2420名退役军人及家属就业上岗,通过就业创业促进会、创业导师团等平台,为创业退役军人提供“志智双扶”。2021年,浏阳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单位”。

从“返乡第一课”到常态化走访帮扶,从抚恤优待到就业创业孵化,浏阳这座兵源大县与优抚大县,用一系列创新举措构筑起全方位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易志坚表示,这些举措不仅夯实了对军人的尊崇之路,更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拥军氛围。

真情实意暖兵心

谱写拥政爱民浏阳样本

“咚咚锵!咚咚锵!”一道喜报,满载荣光。今年春节后不久,一支送喜报队伍来到龙伏镇新开村,在村民们的注视下,“00后”现役军人沈浏滔的家人们披上了“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绶带和大红花,工作人员将二等功喜报和奖励金送到沈浏滔父亲手中,感谢军人家属为部队和国家培养了优秀人才。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浏阳多年来坚持的双拥工作传统。4年来,我市先后为7个二等功家庭、341个三等功家庭、1523个嘉奖和四有士兵家庭送去喜报,表彰奖金达237.3万元,累计走访慰问92个边海防现役军人家庭,依托法援平台为150余名老兵提供法援“接诊”服务;每逢八一建军节、春节、烈士纪念日,市领导带队走访、全社会参与慰问退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共发放慰问金(物资)7000余万元;先后组织开展“关爱退役军人眼健康”“关爱老年退役军人听力行动”“关爱功臣,送药下乡”“专家义诊”等活动,惠及老兵千余人。

这种“从入伍到退伍”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在浏阳得到了生动实践。3月14日,“正青春当兵去”浏阳市2025年春季欢送新兵入伍焰火文艺晚会在古港镇中澳蓝鹰国防教育基地举行。“请家乡人民放心,到了部队我一定好好干,为浏阳争光!”新兵们的铮铮誓言回荡在夜空,现场以“最浏阳”的方式——漫天绚烂的烟花,向全体新兵表达最美好的祝愿。

为了让军人荣誉看得见、摸得着,浏阳在优待政策落实上下足了功夫。“加油、剪头发、去商超买东西等,只要出示退役军人优待证都有优惠”,这样的场景成为常态。自2022年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全面推进优待证发放工作,累计完成建档立卡3.8万余份,发放优待证3.6万余张,数量居长沙首位。2023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31个部门出台专项文件,推出了169项拥军优待政策,包括荣誉激励、生活、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方面。

在职能部门的带动下,浏阳掀起了社会化拥军优属高潮。目前,32个乡镇(街道)实现了“双拥示范街”全覆盖,4300家商户自愿为持相关证件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军烈属提供优惠,释放了9800余条优待红利。

关口街道长兴社区就是典型之一,该社区自2019年开始将60岁以上的退役军人纳入助餐优惠范围,中餐收费仅3元,6年来累计向退役军人提供优惠助餐8100余份。“白天和老伙计们在这里休闲娱乐,中午还能吃到实惠的饭菜,对我们老兵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一名退役老兵感慨道。

浏阳的双拥情怀,更体现在那些令人难忘的瞬间。2023年7月29日,“同心追梦·情系双拥”主题文艺焰火晚会在浏阳河畔上演,当以红色为底色、黄色五角星与“八一”字样组合而成的“军旗”焰火缓缓升空时,现场老兵纷纷向“军旗”敬礼。

“晚会让我深刻感受到家乡的双拥传统,特别是‘军旗’焰火,既展现了烟花的绚丽,也让我感受到了军旅的庄严!”当年的预定新兵李君豪激动地说。

这份情谊也跨越山海,连接着浏阳与守卫祖国海疆的子弟兵。2025年春节前夕,浏阳收到两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来自“浏阳舰”“浏阳河船”的新年祝福。4年来,浏阳与“浏阳舰”“浏阳河船”保持常态化联系。“家乡的关怀,让我们守岛更有劲!”服役于南沙的浏阳籍战士陈林在信中这样写道。

厚待退伍的,温暖在伍的,激励即将入伍的。浏阳推动各项优抚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呈现出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由此,浏阳连续多年获评“湖南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长沙市双拥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共绘军民同心圆

众志成城促开“双拥之花”

同饮浏河水,军民一家亲。浏阳现有149万人,其中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6.8万人。这座城市有着光荣悠久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传统,双拥理念融入血脉、根植传统、底蕴深厚。

人民关爱子弟兵,子弟兵回报的同样是一曲曲情洒故乡的奉献之歌。

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退役军人展现出特有的韧劲与智慧。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何继荣18岁参军,入伍不到3个月就随部队开赴南疆边陲,在军旅生涯中多次立功受奖。退役返乡后,他创立了湖南庆典烟花制造燃放有限公司,吸纳了数十名退役军人就业,还创办了一家专注教育培训的企业,专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和各类技术人才。

和何继荣一样,浏阳市农业农村局干部伍国强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从西藏退伍的伍国强曾先后五次援藏,深入牧区为农牧民禽畜养殖提供疫病防控技术保障,推广牛尾采血法等先进的兽防技术,并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兽医。

援藏期间,在伍国强的带领下,贡嘎县养蜂产业从零起步发展到拥有几十家养蜂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养蜂从业人员30余人,蜂蜜年产量20余吨,仅养蜂一项就可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上百万元的年收益。伍国强先后获评“中国好人”“湖南好人”以及全国“最美支边人”等荣誉称号。

在浏阳,退役军人的身影活跃在各行各业。夜幕降临时,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的退役军人燃放队用璀璨焰火点亮夜空。这支由200多名退役军人组成的专业队伍,已成为浏阳花炮产业的“金字招牌”。

“既解决了就业,又传承了技艺。”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浏阳有2000余名退役军人活跃在烟花产业链上,实现了“退伍即就业、上岗即能手”。而这支队伍的“领头羊”,便是东信烟花的创始人、退役军人钟自奇。

为了让老兵的优秀事迹传播更广,浏阳组建了“老兵宣讲团”,已开展宣讲310场,打造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校1所、省级国防教育示范校2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既是承诺,更是行动。

在志愿服务领域,退役军人们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曾向全市退役军人发出“海选”值班“老班长”的号召,从200多名候选者中选拔出100名“老班长”志愿者。万人大巡防志愿服务、环保宣传、交通劝导……这些“老班长”不仅为战友排忧解难,还经常带领社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加志愿活动。

“我宣誓,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2024年3月2日,淮川街道朝阳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举办“弘扬雷锋精神汇聚志愿力量”主题活动,50余名老兵志愿者代表庄严宣誓。近年来,朝阳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常态化组织老兵志愿服务队开展关怀困难党员、关怀老人的暖心活动,通过“敲门行动”、走访慰问,送去暖心物资。

在沿溪镇,志愿者黄启雨坚持8年为瘫痪老兵刘建国理发。“战友帮战友,天经地义!”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退役军人之间的深厚情谊。2024年,黄启雨获评“长沙好人”。

在浏阳,像黄启雨这样的“兵哥”志愿者有4200名,他们开展的“邻里守望”行动累计服务时长超10万个小时,“兵哥”志愿服务项目还入选了全国退役军人守护家园志愿服务项目。

“浏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基础扎实、阵地完善,要走在前、作示范,稳步推进试点工作,为湖南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在各市(州)下设代表机构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浏阳经验’……”2024年10月21日,湖南省新时代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长办公会议在浏阳召开,决定在浏阳试点建设湖南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浏阳办事处。这既是对浏阳退役军人工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立足全国双拥模范城新起点,浏阳正在续写新时代军民鱼水情深的壮美篇章。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校园,从城市到乡村,一曲曲动人的双拥赞歌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奏响。这歌声里,有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有对当代军人的崇高敬意,更有军民奋进新征程的豪迈宣言。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