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结婚证无需户口本,不用回户籍地
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5月10日起实施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舒敏
4月9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下称新《条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实施。取消了对户口簿的审查和地域管辖,实行“全国通办”。这意味着,结婚登记的双方不再需要提供户口本,也不用回户籍地。
新《条例》将为群众带来哪些便利?近日,记者采访了曾参与《条例》修订的浏阳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主任张剑。
“新浏阳人”实现就地领证
“领证不用回老家了!”河南籍的王女士是浏阳新引进的人才,原计划今年6月与同在浏阳工作的江西籍男友回户籍地办理结婚登记。得知新《条例》颁布后,两人决定直接在浏阳办理结婚手续。
像王女士这样扎根在浏阳的“新浏阳人”不在少数。“浏阳作为中部县域经济强市,以花炮、生物医药等产业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异地婚姻登记需求也随之增加。”张剑介绍,现行《婚姻登记条例》对户口簿的审核要求严格,若户口簿存在缺页等问题都将导致办证受阻。每年因户口簿瑕疵不能一次办结的情况,占证件类问题的90%。同时,因工作繁忙推迟领证、耽误婚期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新《条例》实施后,“回老家领证”的传统模式将成为过去式。
“取消户口簿审查和地域管辖后,长期在外务工的浏阳人及‘新浏阳人’均可就地办理婚姻登记。”张剑表示,这一调整既省去了办证者跨省奔波的辛苦,也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婚姻自由选择权。
为预防重婚、骗婚设下了“双重保险”
为预防重婚、骗婚等违法婚姻登记行为,新《条例》在技术支撑和惩戒机制上设下“双重保险”。明确了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规划、完善全国婚姻基础信息库,会同外交、公安等有关部门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保障婚姻信息准确、及时、完整、安全。同时,对出具假证件或声明的当事人,将依法追责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完善全国婚姻登记电子数据库是实现“全国通办”的主要方式。3年前,浏阳民政部门就开始对1950年5月以来50余万份婚姻登记电子档案进行挂接和校对,并同步共享至全国婚姻登记电子数据库。
此外,浏阳还率先在全省开展了集中补领结婚登记证工作,办事群众在婚姻登记窗口便可实施在线查询、打印,实现了查档“秒办理”。据统计,自2021年1月1日起至今,已补领了4857份结婚证。
为什么要开展集中补领结婚登记证工作?这既为了让全国婚姻登记电子数据库更完善、更精准,也为预防重婚、骗婚打下坚实基础。“以往,若当事人变更了姓名、年龄等身份信息,婚姻登记平台没有实时更新,可能导致同一人在不同地区重复登记而难以识别。”张剑表示,现在通过信息同步机制,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延伸阅读
《婚姻登记条例》融合了民法典中的“离婚冷静期”
“《婚姻登记条例》融合了‘离婚冷静期30天’的概念,既是对婚姻家庭关系稳定的制度性保障,也对婚姻登记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张剑表示。
事实上,自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实施离婚冷静期制度以来,浏阳市就积极落实相关配套措施:一方面聘请了资深律师、家庭教育老师、婚姻家庭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成立专家顾问团;同时,还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专业人士,每周定期以免费公益服务的形式在婚姻登记中心轮流值班,对申请离婚的当事人进行婚姻家庭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2016年以来,市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共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适服务30493次。通过现场劝和、冷静期内提供心理咨询辅导等措施,实现了42%的夫妻和解率和98%的调解成功率,有效将婚姻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