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
在春潮涌动的创业热土浏阳,一场为青年创业者量身定制的“及时雨”如期而至。浏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启动2025年度大学生创业扶持申报工作,以政策设计的科学智慧、服务保障的细致入微、资金支持的精准有力,奏响了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时代强音。(本报4月14日02版报道)
真知灼见引领,助力擘画创业蓝图。浏阳此次出台的扶持政策,展现出决策者对青年创业规律的深刻把握。从限定企业注册时间不超过5年的初创期界定,到要求法定代表人持股不低于30%的权责统一;从明确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指引,到细化吸纳就业人数与补贴额度挂钩的激励设计,每项政策都蕴含着对市场规律与创业生态的深刻洞察。
这种既有宏观方向引领,又有微观操作指引的政策框架,犹如为青年创业者绘制了清晰的航海图,让创业之舟既能把握时代浪潮,又能避开暗礁险滩。
真心实意帮扶,助力构筑成长阶梯。政策温度不仅体现在文件条款中,更浸润在服务细节里。线上线下的双轨申报机制,既顺应数字时代青年人的办事习惯,又保留了传统窗口的温度;从市民之家专窗服务到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推送,处处彰显着服务理念的迭代升级。
更值得称道的是政策设计的“成长性思维”:经营场所租金补贴采取首年800元、次年600元的阶梯式设计,既缓解了创业初期的生存压力,又引导企业逐步增强“造血功能”;对吸纳就业的差异化补贴标准,巧妙地将企业发展与社会效益相衔接。这种既“扶上马”又“送一程”的政策设计,真正实现了从“生存扶持”到“发展赋能”的跨越。
真金白银奖补,助力夯实创业根基。浏阳用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为青年创业梦想浇筑坚实基础。最高30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相当于为创业者免去半年的人工成本;累计可达16800元的租金补贴,有效减轻了初创企业的固定支出压力。
更具含金量的是项目扶持政策:长沙市级项目最高10万元、本级项目最高5万元的资助额度,叠加“不超过实际投入50%”的杠杆效应,形成“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
从政策设置上观察,这些资金支持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通过竞争性评选机制,引导创业者注重项目质量和市场前景,在获得资金扶持的同时完成自我提升,构建起“政策扶持—企业成长—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浏”在这里,创想飞“阳”。浏阳的创业扶持政策犹如一座精心设计的立交桥,既有指引方向的标识牌,又有抵御风雨的遮阳棚,更铺设了通向未来的快车道。这种用心用情为大学生创业“架桥铺路”的举措,不仅为大学生创业者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更将从更深层次激活城市发展的青春动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