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浏阳出发,追梦赴山海——写在蒸浏记创业十周年之际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4-15 10:07:12
微浏阳
—分享—

04版时政深度-3.png

在新加坡,蒸浏记的蒸菜让海外华人尝到“妈妈的味道”。

文/张之俭

星星之火

二十年前的浏阳河畔,互联网的春风尚未吹醒这座湘东小城。彼时的我,在浏阳日报的编辑部里,总爱追问记者们:“今天可曾遇见什么新鲜事?”那些年,我们捕捉到的“新鲜”,往往带着泥土的质朴与初代创业者的莽撞——一个用电子邮件向海外卖烟花的年轻人,一个在北京捣鼓“全球华人族谱录”的软件工程师。他们,一个是“梦想烟花”的贺建武,另一个则是蒸浏记的创始人彭成。

04版时政深度-4.png

各式蒸菜让世界记住“浏阳味”。

那时的浏阳,才摘去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不久。但在这片红土地上,总有些不安分的灵魂在躁动。当年,连市委主要领导的PPT都要靠长沙公司代劳的窘境,刺痛了这座城市。2012年的某个深夜,市委政策研究室的灯光下,我、政策研究室同事与彭成团队为全省会议的发言稿反复推敲。当那份由浏阳人设计、浏阳人制作的PPT惊艳全场时,我们突然意识到:那些在北上广深淬炼过的浏阳儿女,正为家乡带回改变命运的密钥。

风起于青萍之末,命运的转折也往往始于微小处。省委书记对浏阳蒸菜的一句感慨,让“如何让街边蒸笼走向世界”成为全城课题。彭成带着团队设计蒸菜商标时,谁能想到,这个吃着蒸菜长大的浏阳伢子,竟会掀起一场东方饮食文化的革命?从“湘蒸坊”“浏水蒸香”的初试啼声,到“蒸浏记”的破茧成蝶,每一步都踏在时代的脉搏上。2015年5月5日凌晨,当彭成按下《我与浏阳蒸菜》的发送键时,我在第一时间转发。我没有想到的是,一场始于浏阳河畔的味觉长征,就此启程。

蒸菜革命

中央厨房:传统技艺的工业觉醒

走进与蓝思科技、盐津铺子相伴的浏阳经开区蒸浏记中央厨房,蒸汽缭绕中竟藏着未来图景:竹制蒸笼与机械臂共舞,老师傅揉搓梅干菜的手势被定格成237组数据,智能温控系统破解了“七分火候”的千年玄机,十万级洁净车间里,连空气流动都遵循着古老蒸食的呼吸节律。当质检室的电子舌品鉴出辣椒蒸鱼0.12秒的鲜度峰值,我们忽然懂得——这场产业革命,原是对两千年蒸食文化的深情解码。

这场标准化革命,让浏阳蒸菜完成了惊险一跃。当老师傅的手艺被转化为可复制的产业语言,当盐菜扣肉的酱香能跨越6000公里不变味,当博采众长的粉蒸肉成为大城市年轻人的新宠,当手撕火焙鱼走进联合国,两千年蒸食文化终于挣脱了“作坊式传承”的枷锁。在质检实验室,科研人员用质构仪测量扣肉的弹性系数,用电子舌分析辣椒蒸鱼的鲜度峰值——这是传统美食与现代食品科学的世纪拥抱。

渠道战:舌尖上的闪电战

浏阳企业的战略布局,总带着红色基因里的机敏。黄花机场的蒸笼展柜,让候机旅客带走“会飞的湖南味道”;长沙南站的智能餐盒,用128℃蒸汽唤醒“高铁族”的乡愁;橘子洲头的蒸菜驿站,与毛泽东青年雕像共沐湘江晨雾。最妙的当属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漆器纹样跃上蒸盒,辛追夫人宴客的蒸鱼配方穿越时空。在这里,一口蒸菜,回味的是两千年文明史。一名沈阳的游客惊艳这蒸菜的味道,连忙打电话向自己的浏阳籍同事推荐。这个创始人的妹妹笑着说,这就是我哥哥在湖南博物院开的店子,忘记向你推荐了。

高速公路上的“豆豉香革命”更显胆识:通过与国企探索混合所有制,让浏阳味道沿着10万公里路网流淌。这让人想起红旗漫卷的岁月——同样的土地,从“农村包围城市”到“风味贯通九州”,变的只是战场。

出海记:东方蒸汽的全球远征

2021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时,盐津铺子、金磨坊的货轮正驶向新加坡港。乌节路的“素食主义实验室”里,魔芋素毛肚让东南亚食客惊叹“原来中国零食可以这么潮”;同样是在新加坡,蒸浏记的蒸菜让一众“思家客”海外华人品尝到了万里之外的“妈妈的味道”,向世界展示了东方餐饮文化的智慧。

这让人想起1927年的文家市——同样的浏阳热土,同样的远征豪情。只不过这次,红军的草鞋变成了远洋货轮,梭镖长矛换成了专利证书。当彭成团队在联合国展示非遗蒸菜专利蒸柜,当蓝思科技的微晶玻璃照亮苹果旗舰店,历史的长镜头在此重叠——1927年文家市的梭镖,已化作2023年国际贸易中的专利密钥。

这片曾走出秋收起义队伍的土地,正在用商业力量重构全球产业版图。一个又一个从浏阳出发的故事,正在上演,从未停歇。

薪火相传

站在蒸浏记成立十周年的节点回望,那些激荡人心的数字背后,跃动着更动人的精神图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蒸浏记研发中心,90后工程师小石和大学学者一起,正将蒸菜香气解构成分子图谱;浏阳河源头的村书记,带着乡亲们在芥菜田里复刻《齐民要术》的智慧;新加坡工厂里,蒸浏记派出的刘三平用长沙话讲解“自强不息、敢为人先”……

这些场景,与九十年前的红色记忆遥相呼应——当年红军在浏阳整编时,何尝不是汇聚了农会骨干、进步学生、手工业者?今天的浏阳企业军团里,海归博士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桌议事,AI工程师与乡村厨师携手创新,这种“土洋结合”的生态,正是浏阳精神的现代表达。2024年年底,彭成带着团队来到遵义,召开“十周年再出发”战略会议,制定了未来十年出海、特渠、线上等五大战略,并邀请党史专家讲遵义故事。彭成说,2025年是遵义会议的九十周年,也是蒸浏记的十周年,我选这里开会,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彭成选择在遵义召开十周年战略会,这个充满历史隐喻的决定,让蒸浏记的十年规划与共产党人的长征精神形成时空对话。从罗霄山脉到星辰大海,竹蒸笼里的蒸汽始终升腾着同一个信念——让世界的味蕾,记住浏阳的温度。

蓝思科技、惠科光电、盐津铺子,浏阳人用近20年光阴写就一部当代《创业史》。当《浏阳河》的旋律在纽约时代广场响起,当蒸菜蒸汽与硅谷代码共舞,我们终于读懂:这座城市的崛起从来不是奇迹,而是红色基因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必然绽放。

与浏阳同行,便是与一个古老民族的创新史诗同行。在这条路上,每个奋斗者都是火种,每家企业都是路标,而前方,永远有新的山海等待跨越。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