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导演跨界开粉店
他用8小时牛骨汤“拍”出好味道
邓刚说,影视的烹饪的区别在于一个用画面讲故事,一个用味道讲情怀。受访者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蒋萌萌
清晨五点半,天色还未完全亮起,浏阳这座小城,依旧沉浸在朦胧中。
此时,合燕冲路,“三爷的牛”的厨房里已经亮起了灯,升腾的雾气飘到玻璃窗上,凝结成一颗颗小水珠。主厨欧阳凌正忙着为现熬的牛骨汤调味,“牛骨汤一定要用新鲜牛骨,熬煮8个小时以上,才能作为汤底,为一碗粉面提供足够的风味。”
第一家门店开业不到半年,“三爷的牛”便凭借新鲜的食材和良好的口碑,在浏阳收获了一批“忠实食客”。而它的经营者,是一名有着10余年从业经验的“80后”影视导演——邓刚。从镜头语言到汤底哲学,他实现了一次出人意料的职业跨界。
导演跨界做餐饮,他在开店前就已收获粉丝
“其实,这是我的‘二次创业’了。”提起自己的创业历程,邓刚有些感慨。2008年,毕业于影视导演专业的他进入电视台,成为一名导演。2015年,他离开工作岗位,创办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主营广告设计、文化创意、摄影摄像等业务。
邓刚说,影视的烹饪的区别在于一个用画面讲故事,一个用味道讲情怀。受访者供图
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邓刚接触到了许多实体经济从业者,他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自己是否可以尝试以新媒体等形式,为实体经济赋能?
2024年7月,邓刚与他的团队开始了新的尝试。
“一开始,大家都是餐饮‘小白’,完全不懂经营套路。”邓刚告诉记者,为此,他和团队先后前往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专程学习汤底熬制等相关知识,并在回到浏阳后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汤底、菜码,力求做出理想的口味,“就连门店的装修,我们也在中途推倒重来过一次。”
为积累人气,邓刚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设了账号,利用自身优势,以短视频的形式更新店铺开业进展。这也让“三爷的牛”在开店前就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粉丝”。
此外,“三爷的牛”还打造了人物IP“力哥”。每天,“力哥”都会通过直播向观众们介绍产品、闲话家常,也让“三爷的牛”的名气越来越响。
“当时,不少粉丝天天在评论区、后台催问开业时间,说要来尝鲜。”邓刚笑着说。
食材鲜、味道好,不到半年开了两家店
时间来到早上八点半,浏阳这座城市早已苏醒。“198号!198号!”走进“三爷的牛”,不少市民正在柜台前排队点单。灶台上,香气扑鼻的牛骨汤在大锅内翻滚、沸腾。
“他们家的粉,汤底醇厚但不腻口,牛肉码子嫩而不柴,是吃得出来的新鲜。”一名顾客吃完后如是评价。
在邓刚看来,“新鲜优质”就是他对食材最大的追求,“店里的牛骨汤都是新鲜现熬的。店里的牛肉码子,也是用每天早上送来的新鲜牛肉制作。”
“做导演时,我追求完美的镜头;现在做餐饮,我也要求尽力做到最好。”邓刚说,影视和烹饪,本质都是时间的艺术,“区别在于一个用画面讲故事,一个用味道讲情怀。”
除了醇香的牛骨汤、鲜嫩的牛肉码,这家店的配菜也是不少食客选择它的原因。
酸香开胃的酸包菜、酥脆可口的花生米、香辣扑鼻的油辣椒……小料台上,各色自制配菜琳琅满目,正“等待”着为食客们手中那一碗牛肉粉增添更多独特的风味。
食材鲜、味道好,让这家去年12月2日开业的小店收获了满满人气。“平均每天要卖出500碗粉面,遇上周末焰火秀,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专程来打卡。”邓刚介绍。
今年3月25日,“三爷的牛”在双拥路开出了第二家店。而邓刚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今年,加上已经开业的两家店,我们计划开出5家店,当前第三家店正在选址。希望能让‘三爷的牛’这一早餐品牌走出浏阳,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