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多思维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3-31 11:04:42
微浏阳
—分享—

浏阳日报讯(通讯员 胡呈利 王晓光)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今年,浏阳市全面部署实施“七大攻坚”行动,深入推进“环境优化提升攻坚”,以“拼”的劲头、“破”的勇气、“实”的精神,持续打造“六好”营商环境。

机遇在前,奋楫者先。今年以来,浏阳营商环境不断突破向前——创新“快递式”可视化审批模式,建立“‘四办一访’涉企诉求,高效闭环管理”机制,出台规范涉企检查十大行动,打造“一表‘浏’通”平台,拓展政务增值服务项目......

踩着春天的鼓点,营商环境“软实力”为产业蓬勃发展提供“硬支撑”,拼出了春光烂漫的好图景。

新型显示产业“屏”实力出圈,加速迈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烟花产业从“卖产品”向“卖创意”转型升级,国外市场份额占比超70%;浏阳经开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与生产许可证数量双居全省首位......

改革思维:助力项目开足马力

春潮涌动战鼓催,正是扬帆奋进时。春日的浏阳大地,彩旗飘飘、机器轰鸣、塔吊林立,工人们铆足干劲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招商方式”。

浏阳创新投资项目“一站式”落地机制,通过推广重点项目“批供同步”试点经验,加大“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改革力度,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完善“带设计方案供地”模式等举措,为项目建设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土地供应获批后,当天就全部完成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总平面图图审等各项审批手续的办理。”高效的审批服务让浏阳经开区长郡中学新建项目相关负责人感触颇深。

项目建设高效便捷,得益于浏阳项目审批的迭代升级。浏阳在全省率先探索重点项目“批供同步”“多证齐发”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工作方法,深入挖掘审批环节中的“时间潜力”,实施“带方案供应”,把土地供应与规划许可两阶段变串联为并联,极大地降低了项目建设时间成本,加速了项目落地实施的进程。

项目建设快,投资信心足。今年来,浏阳项目招引成绩喜人。

截止目前,全市新引进项目28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项目4个。经营主体总量达18.4万户,同比增长8.82%,其中企业达4.9万户,同比增长13.45%。

用户思维:精准提供“阳光雨露”

服务企业的关键在于精准施策,绝非不加区分的 “大水漫灌”,机械地 “有什么给什么” 。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强调,“要着力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浏阳深入开展“企业家接待日”“万民干部进万企”“送解优”“民企大走访”等活动,创新建立“四办一访”涉企诉求高效闭环解决机制等,将优化企业服务工作切切实实引入到了具体的、细微的、企业和人民群众更可感知的范围。

以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作为浏阳经开区用工大户,2024年底,该公司向浏阳市政府发出协助招工申请。

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浏阳迅速组织开展企业用工需求登记,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带领20余家企业,赴外地开展劳务协作。蓝思科技一家公司就新招工6000余人,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

在浏阳,服务企业不仅体现在重大项目上,更渗透于日常对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服务中。

近年来,食品企业纷纷试水直播带货情况,农业科技园专门搭建4个共享直播间供企业免费试用,同时,引入师资举办培训班,全流程为企业服务。

“园区的良好发展环境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新十年食品厂长李智锋表示,“从租赁2300平方米厂房起步,如今企业已在园区万洋众创城购买9000多平方米厂房,浏阳服务企业满满的诚意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极为优秀的发展环境。”

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援企招工”等专项活动20余场,惠及企业2200余家,兑现惠企政策资金9836.96万元。

系统思维:最大限度便民利企

营商环境优化,进之愈深,入之愈难,愈加需要系统思维。对浏阳而言,营商环境工作的深入推进,一直是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系统性改革。

浏阳深化“智慧政务”“智慧税务”“智慧水务”“智慧监管”等“智慧”系列的改革,将“线上办、无纸化、勿扰式”等在浏阳变为生动实践;比如,推广应用“一表‘浏’通”平台,汇集医保、民政、不动产等各类政务数据7.9亿条,为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提供强力支撑。

“今天来市民之家办理申请公租房业务,没想到只跑了一趟窗口,提交了一次基本信息材料就行了,实在是太方便了。”市民李先生由衷感叹。

目前,“一表‘浏’通”平台已全面整合户籍、工商登记、车辆管理、不动产登记等跨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实现了公租房保障资格核查从“纸质审”向“数据核”转变,从“多部门联合审核”向“大数据自动核验”升级。

通过“一表‘浏’通”平台,积极推动“免提交”,逐步实现了零证明申报,大大缩减了办理时限。

法治思维:监管执法彰显温度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企业最有效的“定心丸”。

浏阳推行“扫码入企”,接受检查对象的评价和监督。推进“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制度,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联系点,把“服务优先,执法垫底”工作理念贯彻到监管执法全过程。建设全国首个县级知识产权保护协作示范区,目前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达3.5万件,居中部地区县(市)榜首。

“浏阳法院对我们企业的重视,超乎了我的想象,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争议双方负责人感动地说。

依托“一心+五站”商事调解工作模式,法院法官、工商联工作人员、商事调解员、乡镇工作人员组成的调解队伍,经过多轮耐心、细致地释法析理,为争议7年之久“百万元投资纠纷案”,寻找到了最优解。该案例入选“全国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

“鉴于你单位系初次违法,已于2025年2月10日完成建设项目自主验收,及时改正环境违法行为,且未造成环境污染后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和第三款等,决定对你单位及负责人上述环境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近日,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工作人员将《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至企业,企业负责人吴先生舒了一口气。

这是浏阳创新探索涉企柔性执法模式的一个缩影,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温度和力度,融入到各类经营主体的百业烟火中。

政企心连心,共同谋发展。“我们将继续围绕打造‘六好’营商环境目标,以企业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第一标尺’,持续擦亮‘营商福地看浏阳’金字招牌,着力把浏阳营商环境,做成营商生态,发展成宜商沃土。”浏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