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逢明
水库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应对极端气候风险、优化水资源配置、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其中提到“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推动株树桥水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决守牢大坝安全底线,着力夯实水库运行管理的发展根基
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愿望和底线要求,历史上国内外发生的溃坝事件都给人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作为水管单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综合运用改革创新、科学技术等有效手段,管控好“头顶一盆水”。
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水库大坝安全关系社会公共安全,强化责任落实对于大坝安全意义重大。株树桥水库严格落实大坝安全和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制度要求,通过加强线上及线下培训,明确履职要求、提升履职能力;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管理局党委每季度开展安全形势分析,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将安全生产要求融入巡查监测、纳入维修养护、深入水库调度等全领域、全过程,通过准确把握水利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全力推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落地见效。
全力打造现代化水库试点。随着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水库安全管理边界不断拓展外延,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已成为全面提升水库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株树桥水库作为全省首批试点的大型水库,确立了打造“数字孪生全省领先、运行管理精细规范、安全生产全域筑牢、综合效益全面发挥”的现代化水库目标。通过对标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北斗、雷达、无人机、智能感知设备等新技术、新装备,先后完成库容曲线复核、无人机场站建设、量水堰设施消缺改造、大坝水下面板检测等试点任务,有效实现了对株树桥水库大坝的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管理。
全域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水库大坝安全涉及防洪防涝、发电供水、交通运输等多个维度,涵盖巡查监测、机电维养、闸门操作、应急处突等多种岗位,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株树桥水库坚持将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全面完善规章制度和安全标识标牌、夯实发配输设备维保、处置一批安全隐患、持续提升员工安全素养,株树桥水电站顺利通过水利部小型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验收,全局上下安全氛围浓厚。
二、压紧压实防汛安全责任,全面构建水旱灾害防御的工作体系
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水患是湖南最大的忧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特别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导致的水旱灾害越趋频繁,株树桥水库作为长沙区域最大的水库,坚决扛牢防洪保安的职责使命。
坚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下好先手棋。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BIM、GIS等关键核心技术,已成为打赢防汛硬仗的支撑条件。近年来,株树桥水库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已建成视频监控、水文自动测报、洪水预报及调度、大坝安全监测、水质监测等系统,并整合搭建成株树桥水库工程信息化平台,实现了物理工程和数字孪生工程的虚实映射,构建了覆盖上下游、左右岸、天空地水工在内的全天候动态监控体系和雨水情监测预报的“三道防线”,延长了雨水情预报预见期,进一步提升了水库大坝全要素的风险感知能力。
坚持以预案预演为前提,打好主动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株树桥水库全面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修订完善水库调度规程、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汛期调度方案、汛期控制运用方案,开展溢洪道闸门启闭与备用电源联动演习等应急演练活动,提前预置队伍、物料、装备,进一步推动关口前移,以工作的最大确定性应对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
坚持以科学调度为统领,出好组合拳。强化机制保障是实现水库科学调度的前提,株树桥水库通过构建局领导驻坝值班、中层干部驻坝带班、防汛值班员驻坝坐班的三级防汛值班体系和“周会商+场次洪水会商”的水旱灾害防御会商机制,确保了水库调度高效运转、指令畅通。在2024年汛期,结合气象水文预报成果,综合研判汛情、旱情、险情形势和存在的风险隐患,从会商准备到响应启动,从指令下发到复盘分析,通过全链条的科学调度,有效应对了多轮强降雨,在不超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不超设计洪水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拦洪错峰削峰作用,确保了水库大坝安全和下游行洪安全。
三、织牢织密生态安全屏障,切实扛起涵养一湖碧水的责任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株树桥水库作为长沙市第二饮用水源保护地,已累计向长沙供水20余亿吨,日均向长沙供水60万吨,承担了长沙市约150余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持续强化执法监管。水库既是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之间的桥梁,也是江河湖泊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株树桥水库积极探索多向思维,调整颁布《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河长+检察长”联合巡河行动、协调水库管理执法授权、组织水源保护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通过年均3000余次的水陆巡查监管,落实禁排、禁建、禁渔、禁砍伐、禁野外用火等措施,有效保障了水库水生态环境安全。
夯实水源安全基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株树桥水库为了向长沙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饮用水,坚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搭建孵化浮床,每年投放鲢鳙鱼苗100余万尾。通过建立污染源台账、持续做好水面保洁、推进智慧株树桥水库水质监控能力建设、开展污染源排查和水质分析,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优良率100%。
凝聚生态保护合力。守护一泓碧水,造福一方百姓,需要从“单打独斗”变为“同舟共济”。为加强保护区居民对保护水资源的共识,减少保护区居民对生态的损害,株树桥水库进一步用好生态补偿资金,支持属地乡镇做好水源保护项目建设,通过惠民“一卡通”发放到户,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紧扣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生态日等节点,创新打造“开学第一课水源保护进校园”活动品牌,邀请市民代表来水库探访溯源,探索日常工作网络直播,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节水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浏阳市株树桥水库管理局党委书记)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