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邱思源
近年来,浏阳市审计局认真贯彻各级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将大数据审计建设作为深化科技强审、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强力引擎,巧用大数据技术赋能,助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一、搭建智慧底座,构建大数据审计体系
按照标准化、可分析、能利用、全覆盖的目标,以金审三期工程为支撑,以数据采集体系、数据规划管理体系和数据存储与共享体系为拓展,加快构建“1+3+N”智慧审计体系建设,丰富大数据应用场景,建立多种类、多渠道融合式采集机制,构建形成审计数据“资源池”,进一步整合审计信息化软硬件资源,变审计人员“路上跑”为审计数据“线上跑”,变“到现场找线索”为“带线索到现场”,走出大数据审计新路径。
二、坚持数据赋能,创新大数据审计模式
运用大数据突破传统审计的时空限制,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对象行为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实现跨年度、跨领域、跨专业的广泛关联审计分析。确立“全面分析、精准锁定、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大数据审计思路,充分运用Python、SQL等大数据审计技术,在海量数据中围绕审计目标检索出关联信息和疑点,通过编写语句快速获取、存储和分析数据并发现疑点,做到整体把握、锁定重点、收集证据、揭示问题的审计工作链路。利用大数据“透视”审计发现的各类具体问题,按照“后果——原因——规制——政治”的归纳路径分析表象、研究机理、提出建议、督促落实,提高审计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实现审计数据共享,同一审计事项审计人员通过业务总体研究分析,发挥协同作战优势,实现业务、数据“双核驱动”,更加精准地揭示潜在的问题疑点。
三、坚持技能强链,打造大数据审计尖兵
坚持队伍建设为本,以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为抓手,构建人才梯次培养体系,夯实“人才强审”根基。按照“全员学习、分级推进、实战为本”思路,综合运用办班培训、专家授课、实战演练等方式,对审计人员进行SQL、Python、金审三期系统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培训,持续提升全体审计人员运用大数据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客观分析的能力水平,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注重在审计实战中发现骨干、培养骨干、使用骨干,将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不断夯实“人才强审”根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