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花甲时开始转型创业的廖亚平,找到了开店售卖浏阳盐旱茶这条赛道。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潘雅静
浏阳乡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凡菜皆可晒”。晒的是什么?晒的是一道道“盐旱茶”。它既不是茶,也不是菜,而是浏阳农家必备的特色休闲小吃。这种独特的美食,承载着许多浏阳人的记忆与乡愁。
紫苏杨梅姜、金梅姜、酸枣条、野山果、辣茄皮……走进位于集里街道民俗文化步行街的“土佬香”,货架上摆放着百余种盐旱茶、浏阳特产、腊味,仿佛进入了一个浏阳土特产的“博物馆”。
“地方特产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承载着地域文化和乡土记忆的文化符号。”今年67岁的廖亚平是这家店的法人代表,2015年,年近花甲的他和老同事彭淑珍再次创业,创立了“土佬香”品牌,专门售卖浏阳盐旱茶及土特产,让更多人通过乡土美食了解浏阳、感受浏阳的美食文化和乡愁。
年近花甲再创业,留住“晒出来的味道”
廖亚平是社港人,曾任浏阳市供销大厦法人代表,2001年企业改制下岗后,他和同事合伙成立了浏阳市大舞台多能服务中心,编制浏阳、望城、醴陵等多地的《消费指南》。
受信息来源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廖亚平一直想转型发展。2015年,他决定再次创业。
走进“土佬香”,百余种盐旱茶、浏阳特产摆满货架。记者潘雅静
“在许多浏阳人的记忆里,妈妈制作的盐旱茶就是儿时最好吃的东西了。那种晒出来的味道,是家乡独有的。”廖亚平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他发现有年轻人已经不太了解盐旱茶这种传统小吃了,“我就想能不能做点什么,留住这些‘晒出来的味道’。”
就这样,廖亚平和同事彭淑珍一起创立了“土佬香”品牌,并注册了“土佬香”“浏字号”“恰得开”三个商标,开了一家专卖浏阳盐旱茶以及土特产的小店。
“店内销售的盐旱茶,用的是本地农户种的瓜果蔬菜,经过传统工艺晒制,味道独特,口感丰富,力求将最地道的浏阳味道呈现给顾客。”廖亚平介绍,制作技艺、调味的方式等都会影响盐旱茶的味道,就拿“晒干”这一步来说,制作过程中选择阳光晒干还是机器烘干也有讲究。过去农家在制作盐旱茶时,需要将切好的瓜果蔬菜铺放在阳光下自然晾晒,在这个过程中,食材会慢慢失去水分,同时吸收阳光的温暖和自然的香气。所以“土佬香”的盐旱茶基本都是采用传统的阳光晒干方式,虽然耗时较长,但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除了制作工艺,原材料也很重要。”廖亚平说,每年冬季他们都会制作腊肉、腊肠、腊鸭等腊味,“土佬香”与本地养殖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选用的土猪肉都是本地农户散养的土猪,吃的是天然饲料,肉质更加鲜美。
从线下到线上,让浏阳特色美食走得更远
对品质和乡土味道的坚守,让“土佬香”收获了许多粉丝,不仅吸引了本地顾客,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年前就有一个从北京来浏阳旅游的游客,特意通过软件搜索找到我们的门店,买了一大堆特产,带回北京与家人分享。”廖亚平说,还有许多来自周边城市的顾客每年都会专程来“土佬香”采购年货。一名来自醴陵的客户就是“土佬香”的忠实粉丝,每年过年前都会来店里采购盐旱茶、腊味等特产,带回老家送给亲友,“她说我们的腊味和盐旱茶味道特别正宗,亲友们都很喜欢。”
然而,随着电商和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廖亚平意识到,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我们开通了线上商城,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推出了各类特产大礼包。”廖亚平说,2023年开始,“土佬香”试水直播带货,在各大平台推广浏阳盐旱茶。
“年轻人有他们的优势,比如对互联网的熟悉、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这些都是我们老一辈需要学习的。”廖亚平表示,由店里的年轻员工负责直播带货,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今年他们还计划推出小程序,简化购买步骤,进一步提升客户的购买体验。
“如今‘土佬香’拥有了稳定的线上客户群,店铺的微信账号有将近1万名粉丝,货发到了新疆、内蒙古等地。”廖亚平笑着说,每次看到外地人喜欢并回购“土佬香”的产品都特别有成就感,“这不仅仅是卖货,更是在传播浏阳的特色美食文化。
浏阳味道·盐旱茶
“盐旱茶”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茶,而是各式各样的特色小食品,因为是干的,所以是“旱”茶。
浏阳人素有晒“盐旱茶”的习惯,将新鲜的蔬果,经过精选、盐腌、发酵、糖渍、水洗、干制、收藏等方式做成,健康养生而又风味十足。盐旱茶的种类繁多,源于做盐旱茶的材料多。蔬菜、水果、粮食无不可做盐旱茶,形状、软硬、口味均可随心变化。
“浏阳味道”大家品
@听说:盐旱茶是一缕晒干的乡愁,是土地与时光的契约,更是传统与现代共舞的见证。当城市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盐旱茶以最质朴的方式提醒我们:生活的本味,不在精雕细琢的包装里,而在阳光晒透的果蔬中,在代代相传的手艺里,在每一个咀嚼时涌上心头的温热记忆里。
或许,我们迷恋的不仅是它的酸甜咸辣,更是那份“食在当时、食在当地、食在当季”的纯粹——那是工业化时代稀缺的诚意,也是我们与故土,与我们家乡浏阳最深的羁绊!
@hlm:作为一个浏阳人,盐旱茶对我来说不仅仅是零食,更是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每次吃到紫苏杨梅姜、酸枣条这些小吃,都会想起小时候妈妈在阳光下晒制这些美食的场景。那种晒出来的味道,真的是独一无二的,带着阳光的温暖和自然的香气。
“土佬香”从线下走到线上,甚至开始尝试直播带货,不仅让更多外地人有机会品尝到正宗的浏阳味道,也让年轻人重新认识了这些传统美食。希望“土佬香”能越做越好,让浏阳的盐旱茶走得更远,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独特的乡愁味道!
@央子:小时候经常趁奶奶午睡时,顶着烈日偷吃她晒的酸枣粒、刀豆。长大后自己怎么也做不出奶奶的味道啦。盐旱茶不仅仅是浏阳特产,更是小时候的回忆。
@九七:打小只知道家家户户门前竹簟上都会摆满各种果脯,端进端出,慢慢晒干,那时候还常常“偷零嘴”,原来这是时间沉淀的味道。读书时起走出家门,走进课堂,地理老师课堂上总说起:浏阳人啊,走到哪都少不了那一罐剁辣椒,原来这是家乡的味道。工作后又再次回到浏阳,看到街头巷尾的盐旱茶店,细品后送给他乡的朋友,原来这是文化传承的味道。浏阳人舌尖上的味道要一直“浏”传。
@七然:记忆中吃的最多的盐旱茶是紫苏杨梅红姜,那是童年走亲访友招待客人的一种美食,有时候吃的不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习惯,一种乡愁!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