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挖冬笋去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1-03 09:47:56
微浏阳
—分享—

08版朋友圈-1.jpg

眼下,正是采挖冬笋的季节,美味的冬笋成为食客们追捧的山珍,是浏阳人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冬季美味。今天,跟着我们一起去大围山村挖冬笋、尝冬笋,感受这冬日限定的“鲜、嫩、脆”!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彭红霞实习生毛婧妍

冬日暖阳下,大围山镇大围山村宁静祥和。举目四望,山林竞秀,连绵起伏,一大片竹海随风律动,竹叶飒飒作响。

在静谧幽深的竹林,看不见的地表之下,一节节竹根正在土壤深处蜿蜒攀爬,勾勒着勃勃生机的图谱。一些幼小的嫩芽,在吸饱了水分和营养物质后,于竹鞭处形成竹芽,悄然孕育长大,慢慢长成冬笋。走,跟着我们,一起挖冬笋去。

深山寻鲜

翻山越岭探寻林中美味

大围山村梨树组后面一大段山岭,被当地人称为“桐湾里”。冬季的早上,当晨曦初露第一缕金黄,山雾将散未散之时,村民们就扛起锄头挎着竹篓,朝着山岭进发。

08版朋友圈-8.jpg

桐湾里地势陡峭,路径难寻,在密林中穿梭之后,众人抵达半山腰一处开阔地带。这里竹林环绕,阳光透过密集的树冠,洒下了一地的斑驳。农户李友华和吴上林将竹篓放置在一旁,开始寻觅冬笋。

“挖笋也是有秘诀的。”75岁的农户吴上林笑着说。他手持锄头环顾四周,最终选定了一棵“两岁”左右的竹子作为目标。将落叶扒开,铲开表层泥巴,一个乳黄色笋尖便冒出头来。吴上林蹲下身子,用手探了一下方位,随即高高挥起锄头,精准地铲在冬笋根部,伴随着一声“喀吱”的断裂声,一个冬笋裹着泥土滚了出来。

08版朋友圈-7.jpg

冬笋深藏地底下难以发现,但对于经验丰富的挖笋人来说,竹子的年岁、竹根的走向、泥面的小鼓包或者土质裂纹等,都是线索。据悉,梨树组的村民们每天都上山挖笋,少的时候一天能挖十多斤,多的时候一天能挖四五十斤。

58岁的农妇罗新连带着锄头穿梭在山岭,腰间的袋子已经装得满满当当。她是当地有名的“挖笋小能手”,以往最高战绩是一天挖出96斤冬笋。罗新连慷慨地分享自己的寻笋秘诀:“不是所有竹子都长冬笋的。第一根看枝丫,分叉的就是母竹;然后根据竹子颜色、竹根是否有笋壳判断年岁。2年左右的竹子根部就有冬笋,5年以上的根系比较发达,一米外才会有。”

山货出山

搭上便捷物流进入千家万户

古人诗云:“满腹生香贮寒玉,忍剪凌云一寸心”,美味的冬笋,自古以来便是备受人们追捧的佳肴。

08版朋友圈-5.jpg

山中挖笋忙,山脚下,冬笋的收购商亦是络绎不绝。梨树组的村民们辛劳一天挖出的冬笋无需带回村中,一下山,便迅速被抢购一空。得益于越来越便捷的物流,大围山的冬笋,当天就能出现在长株潭市民的餐桌之上。

“大围山的冬笋深受市场青睐。”围山公社店长陈方表示,他们精选品质上乘、大小均匀的冬笋,直接打包发货,可远销至上海、北京等地。

尝鲜冬笋

这一口鲜嫩脆爽就是地道浏阳味

“这可是时令菜,错过就要到来年了!”正午时分,围山鲜山野研食厨房里,厨师黄叙伟正在处理刚刚挖出来的冬笋。

08版朋友圈-6.jpg

在浏阳,冬笋与腊肉的搭配堪称经典:将还蘸着泥土气息的冬笋去壳切片,与肥瘦相宜的腊肉共炒,腊肉的油脂慢慢渗出,与冬笋的清香相互交融,化作难以抗拒的美味。一口笋片,一口腊肉,脆爽鲜甜,口齿留香。

除了冬笋炒腊肉,蒸冬笋丝也是浏阳蒸菜的一绝。将笋丝置于沸水蒸锅,八分钟即熟,热气腾腾中撒上盐、葱花,再以猪油拌匀。鲜香扑鼻,山野之精华凝聚于餐桌之上,引人垂涎欲滴。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做法,还可以将冬笋切成块状,做成冬笋炖猪脚,有条件的还可以做成冬笋罐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