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80多年前,浏阳儿女浴血抗击侵略者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9-03 11:35:06
微浏阳
—分享—

80多年前,浏阳儿女浴血抗击侵略者

一腔热血壮山河

03版抗战胜利80周年-3.jpg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志光整理报道

2025年9月2日,浏阳,晴空万里。风拂过浏阳河的碧波,掠过城区的街巷,也吹过乡野的稻田——这是寻常、平静而美好的一天。80年前的今天,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在浏阳不胫而走,四处放起鞭炮,人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铭记。我们要记住80年前那穿透黑暗的胜利曙光,更记住浏阳儿女用热血写就的家国担当!

山河为证

日军五次犯浏多次轰炸

全县死伤4万余人,损毁房屋12800间

时间回到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地处湘东地区的浏阳,同样未能幸免。

1938年11月10日,18架日机侵入浏阳县城上空,狂轰滥炸,一小时内投弹100余枚,城中血肉横飞,惨不忍睹。由于县城房屋多为木质结构,空袭引发的熊熊大火燃烧了两天两夜。这次轰炸,死伤军民2000余人、毁坏房屋1000余栋。

据《浏阳市革命斗争史》(1921—1949)记载,日军多次对浏阳实施轰炸,仅1938年至1941年之间有记录的就有9次之多:1939年4月4日、1939年10月、1941年9月25日、1941年10月7日……

对于日军的轰炸,社港镇99岁的抗战老兵唐尧风记忆深刻,“飞机俯冲下来,炸弹穿过房子屋顶,砸在地上瞬间炸开,能炸出一个房子大小的坑。”

除了飞机轰炸,还有铁蹄践踏。因为地处省会长沙外围,日军先后五次侵犯浏阳作恶。

1939年9月29日,日军首次犯浏,窜到永安、跃龙、镇头等地,退走时将镇头西满仓一带的民房和店铺焚烧殆尽。

1944年5月,日军发动长沙-衡阳战役。6月初,日军从平江入侵浏阳,其中一路由社港经沙市、淳口、蕉溪岭直扑浏阳城。

沙市镇赤马村的一名黄姓老人告诉记者,当时村民称日军为“日本粮子”,一听到有人吆喝“粮子来啦,快躲呀”,一家老小就赶紧往深山密林里躲,什么都顾不上。“家里养的鸡、鸭、猪、牛,都被这群该死的粮子杀死带走了!”

2015年,社港镇的王雄文、永安镇的刘谷君、龙伏镇的沈博爱等三位老师收集整理了许多抗战时期捞刀河流域的故事。

社港镇合盛村时年100岁的邓金星婆婆回忆:那是1944年农历六月的一天,日军从社港街上下来,我们慌忙逃进泮春柳家冲白洋洞的宋家避难,然而日军步步紧逼,待我们察觉时已深陷重围。妇女们连忙抓起泥土、锅灰往脸上抹,将自己扮丑。日军用刺刀将我们赶到宋家厅屋。厅屋里挤满了人,几乎站不下了,我抱着不到两岁的儿子坐到厅屋前的台阶边。日军在人群中搜寻,未能找到他们认为漂亮的女子。最终,他们在厅屋的大门角落里找到了主家一名仅13岁的小女孩,将她拉到里面房间实施了强暴。“那女孩声声尖叫撕心裂肺,我们心中恐惧万分,只能默默祈祷。”

1945年7月16日,日军第五次犯浏,从湘潭窜入镇头,沿着浏阳河烧杀抢掠至县城南市街、唐家洲和渡头一带。直至7月20日,这支六七千人的日军离开浏阳,进入江西万载境内。

日军数次犯浏,实行“以战养战”,大肆劫掠资财,烧杀奸淫,让浏阳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

《浏阳县志》记载:抗战期间,全县被日寇残杀和强奸至死的达17842人、致伤25000余人,被烧毁的房屋12800间,损失耕牛10959头,抢走粮食和其他财物无数。

铁血英魂

从浏阳河畔到全国战场

浏阳儿女以血肉筑起不倒的长城

在这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市委党史智库专家张之俭介绍,从浏阳河畔到全国战场,浏阳儿女以血肉筑起不倒的长城。在全国抗日战场,浏阳籍的将士奋勇在一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9月,王震(北盛人)率八路军一二〇师359旅连克宁武等7座县城,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4年,奉党中央命令,359旅组成八路军南下支队,往返征战2万余里,历经大小战斗300余次。

宋任穷(葛家人)率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和一个独立团奔赴冀南,在冀南地区坚持平原游击战争8年,参与指挥东进纵队南征北战。在日军“铁壁合围”的大扫荡期间,又遭遇了大旱,宋任穷带领党政军民发扬“咬牙精神”,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取得了胜利。

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第一个大胜仗。杨勇(文家市人)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参加了这次战斗,立下赫赫战功。

1939年10月,郭陆顺(永安人)任冀中回民支队政委,与司令员马本斋紧密合作,率部转战冀中平原,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多次“扫荡”。

1942年6月,郭陆顺在侦察敌情时被流弹击中,光荣牺牲,时年28岁。2014年,他入选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1938年春,肖国生(淳口人)随新四军一支队向华中敌后挺进,6月抵达苏南,创建了茅山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7日,时任新四军一支队二团政治处主任的肖国生,在日军“扫荡”中为掩护战友壮烈殉国,年仅23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正坤(北盛人)主动请缨奔赴皖南抗日前线,浴血奋战。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时任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的张正坤因寡不敌众,在突围中重伤被俘,次年组织战友们越狱时不幸牺牲。今年,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第四批43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张正坤名列其中。

……

据统计,为抗日战争壮烈牺牲的浏阳籍将士和地方干部有51人,其中团职以上有7人。

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中也有一批浏阳籍爱国将领英勇善战、不畏牺牲、屡建奇功。其中就有在淞沪会战中殉国的时任国民党七十军113团团长的秦庆武,在常德保卫战中坚守石门阵地8个昼夜壮烈牺牲的国民党七十三军暂五师中将师长彭士量,1942年参加远征缅甸、解除英军之危的中国远征军师长潘裕昆等。

抗日烽火也在浏阳大地熊熊燃烧。1937年至1939年上半年,在浏阳党组织的领导和推动下,全县抗日救亡运动不断深入,广大青年报名入伍参加抗日武装,其他人也通过募捐等方式支援前线。1938年,浏阳还被湖南省政府评为“征兵模范县”。

为了抵御侵略,洞阳游击队、周化驯游击队、金刚抗日游击队和永安彭家冲游击队等抗战队伍有组织地开展了自卫斗争。洞阳人欧阳斌是浏阳原县委书记欧阳羽霓的侄子,参加过新四军。皖南事变中被俘脱险后,回到浏阳。1944年,他组织浏阳北区的乡自卫队从溃败的国民党部队中夺取步枪30多支,组建了洞阳抗日游击队,打击窜扰永安、洞阳一带的日军。

1945年5月,盘踞在长沙县春华山的日军第641师团300余人侵扰浏阳大桥市一带,驻扎在此的国民党第99师师长朱志席率爱国官兵在神岭(今沙市镇敦睦村)迎击日军,激战4小时,大获全胜,歼灭这伙日军,并缴获大量战利品。神岭大捷也是浏阳军民抗日战争的重要见证。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积压了八年的苦难与期盼,一下子都化作了奔涌的喜悦,人民奔走相告,浏阳城中四处都在放鞭炮,“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