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新高地
浏阳经开区抢抓战略机遇,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
今年8月,蓝思科技携多款合作伙伴机器人产品参加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吉星
在全球科技变革浪潮中,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8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核心生产力。近段时间,湖南、长沙就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作了相关部署。
“要聚焦‘产业强市’,抢抓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夯实基础、加强技术、优化生态、寻求突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县域新高地。”9月22日在浏阳经开区进行专题调研后,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肖正波为浏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把脉定向。
浏阳经开区作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坚决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战略部署,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加速推动人工智能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迈向新阶段。
产业基础夯实
两大产业为AI技术落地提供坚实支撑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浪潮,浏阳经开区发展“人工智能+”的自信何来?答案是超前的规划布局、扎实的产业基础、硬核的体量占比。
近年来,浏阳经开区依托产业底蕴和创新投入,在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为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作为湖南省和长沙市新型显示产业链建设牵头园区,浏阳经开区已成为湖南省、长沙市显示功能器件及电子材料产业的集中区和核心增长极。近几年,随着蓝思科技、惠科光电等龙头企业不断崛起,园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值占长沙市新型显示产业链总产值的69%,目前集聚了40余家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以触控防护玻璃面板、高清显示面板制造为核心,以触控传感器、Wi-Fi模组等为矩阵的产业集群。2024年,产业集群产值超400亿元。
眼下,浏阳经开区正瞄准更领先、更新兴的市场细分领域开展强链延链行动。一方面,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吸引电子材料、核心元器件、光显设备等优质企业集聚发展,形成“龙头牵引+产业配套”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瞄准新兴赛道,围绕AR/VR、裸眼3D显示、智能车载显示、医疗显示、智能穿戴设备等细分市场,加快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方向延展。
智能装备制造是浏阳经开区的另一个主导产业。园区持续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促进智能装备制造向高质量、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目前集聚了蓝思智能机器人、华恒机器人、宇环数控等100余家链上企业,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制造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浏阳经开区两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坚实的产业支撑。
企业矩阵成型
企业加码布局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产业是根基,企业是主体。在浏阳经开区,一个以两家百亿级企业为龙头、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的企业矩阵正在成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加速落地应用。
早在2016年,蓝思科技就开始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并投资设立创新型高科技企业——蓝思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如今,蓝思智能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六轴机器人、AOI视觉检测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线,并逐步拓展至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提供“设计-智造-交付”的一站式服务。同时,蓝思科技还与AI交互领域的全球独角兽企业杭州灵伴科技(Rokid)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动AI眼镜产业链的技术革新与商业突破。
围绕“AI+新型显示”,浏阳经开区把握行业趋势,积极布局裸眼3D显示、Mini/Micro-LED显示、AR/VR显示、车载显示、AI+硬件等横向产业领域,推动产业生态多元化发展。惠科光电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项目计划建设Mini-LED背光/直显模组及整机生产线,创新采用COB工艺提升集成度和散热效果,并与此前建成的8.6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形成“双轮驱动”,将助力长沙成为全球领先的超高清显示器件制造基地。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排头兵”,同样加码布局“工业+AI”。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松诺盟科技有限公司坚定走自主研发之路,其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纳米薄膜系列传感器产品打破了国际巨头垄断,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松诺盟拟通过五年努力,总投资30亿元建设研发和生产基地,助力我国高性能传感器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此外,园区的华恒机器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宇环数控在自动化磨削智能成套解决方案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园区正在洽谈一批优质项目,为产业发展积蓄新动能。
创新平台汇聚
金阳科创城撑起产业“智高点”
“人工智能+”行动赋能产业升级,离不开产学研各方的紧密合作,更离不开科研平台、创新平台的建设。
目前,浏阳经开区已建成长沙市级以上科研平台221家,其中国家级科研平台12家,省级科研平台121家。其中,云普检测是中部地区唯一一家具备国家CNAS及美国A2LA资质的电子信息类实验室,测试能力全省领先。
以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牵引,浏阳锚定“加快建成区域科创中心,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县(市)”目标,全面铺开金阳科创城的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我们精心谋划了‘一核两擎三园多点全域’的协同发展格局,旨在构建一个活力迸发、有机联动的创新生态系统。”浏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金阳科创城正按照“一地三区”,即未来产业策源地、全国研发集聚区、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区、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区的定位加快建设。今年以来,通过与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商大学(湘江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导入科研资源、人才和平台,研究院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落地,持续提升区域科创中心含金量。
今年8月底,浏阳经开区与湖南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湖南大健康研究院,实现科研技术向产业化全链条转化,让“湖南智造”的生物医药成果走向更广阔市场。
下一步,浏阳经开区将全力建强金阳科创城这个大平台,立足“一地三区”定位,积极引进一批知名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总部,并在做深做实湖南大健康研究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项目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湘江实验室、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在浏布局机会,为人工智能发展加力赋能。
新闻聚焦
“阳光雨露”滋润,产业“茁壮成长”
政策是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今年,浏阳经开区先后发布《浏阳经开区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浏阳经开区关于助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提供系统扶持。
6月份,园区与湖南高新创投集团、省医药发展集团等投资机构深度合作,打出“基金+政策”招商组合拳,并出台《浏阳经开区支持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组建30亿元产业投资母基金,支持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发展。
除了政策支持外,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园区全面落实湖南省“智赋万企”行动部署,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和管理创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71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67家,高新技术企业338家,2400家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启新程。“如果我们不能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就可能在区域竞争中落后甚至边缘化。”浏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园区将以应用为导向,强化应用驱动、聚力补链强链、深化场景创新、优化创新生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升级,奋力将浏阳经开区打造成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