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矩阵”构建普法新生态
——浏阳市“八五”普法系列报道三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通讯员江源张子龙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浏阳市以“八五”普法为契机,创新打造多元化普法品牌。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联动多元力量,形成了“部门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精准覆盖”的立体化普法格局。从政法系统的专业宣讲到新媒体的沉浸式传播,从基层调解的法治渗透到流动载体的广泛覆盖,普法品牌矩阵真正实现从“独唱”到“合唱”的转变,让法治观念浸润城乡肌理。
多维发力
构建普法品牌矩阵
打造普法品牌,是“八五”普法成效的生动缩影。浏阳从专业普法、云端传播、新媒体创新等维度入手,织密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网络。
政法系统普法小分队
凝聚专业普法合力
政法系统普法小分队充分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资源,将专业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工作全过程。
市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原副庭长康娜萍以法治副校长身份走进雅礼·浏阳二中,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切实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市人民检察院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针对合同审查、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为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意见40余条,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市公安局组织民警深入乡镇(街道)开展反诈、禁毒主题宣讲5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将法律和安全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
市司法局组建公益法律服务团,将每月首个周五设为“普法宣传日”。制作浏阳市“八五”普法系列宣传手册共10万余册,用身边“小案件”诠释法治“大道理”,让法治教育更加贴近生活。
云上网络普法
打造沉浸式法治课堂
为深化党员法治教育,市委组织部创新主题党日形式,联合市司法局开设“普法小贴士”专栏,覆盖全市2776个党支部,惠及69000余名党员。
市司法局“浏司小青”青年团队以短视频为载体,用青春语态解读法律热点,自编自导自演《医美陷阱》《兼职刷单的套路》等系列作品,通过剧情化演绎揭示消费诈骗、劳动权益纠纷等问题。目前已发布45期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百万次。
同时,澄潭江镇推出《澄心普法》栏目,37期内容聚焦基层法治问题,以情景演绎、实案讲解形式,累计观看达110万人次;“党建领航·法润浏阳乡村行”公益法律服务团发布382期普法短视频,覆盖工伤维权、离婚纠纷等话题,视频点击量超20万人次。创新打造的网红IP“歆歆反诈”、浏阳市云上网络普法宣传教育阵地等,相关内容点击量突破百万。
此外,《我是普法达人》《995会客厅》通过交通频道及“村村响”广播播出近140期,60万人次收听,让“指尖上的法律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
流动普法
织密城乡宣传网
身着鲜艳的骑行服,头戴专业的头盔,脚蹬五彩的山地自行车,搭载法律宣传书册……市司法局普法骑行队走村入户,将法律知识和服务送到村(社区),受到广大村(居)民的欢迎。如今,这种接地气的“两个轮子流动普法”,已成为市司法局一张闪亮的普法“名片”。
“您点的‘反诈套餐’已送达!”近日,浏阳外卖骑手小王将印着“不轻信、不转账”标语的餐盒递给顾客。这是浏阳创新推出的“外卖普法”新举措,自2024年实施以来,通过外卖餐盒累计触达市民50万人次,让通俗易懂的法律知识随餐食走进千家万户。“每次看到这些标语,都会下意识提高警惕。”市民刘先生说。
精准施策
激活普法内生动力
浏阳紧扣不同群体需求,以品牌为抓手,让普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从青年群体到妇女儿童,从基层群众到企业员工,法治宣传如春风化雨滋养大地。
基层反诈
守护群众“钱袋子”
文家市派出所所长陈桢自导自演《反诈七天》短视频,巧妙地将反诈宣传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以顺口溜的形式编写通俗易懂的反诈台词,让人一听就入脑入心。不仅是陈桢,全市各派出所所长均参与到市公安局推出的反诈宣传短视频专栏《所长反诈说》。该专栏聚焦网络电信诈骗常见手法和防范要点,深入揭露诈骗分子如何通过各种手段实施侵财诈骗。目前,该视频专栏已发布所长反诈视频20余条。
在一系列反诈普法活动的推动下,浏阳反诈工作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8%,群众反诈知识知晓率从62%提升至81%,“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率达76%,切实筑牢群众财产安全防线。
妇女儿童维权
筑牢妇幼“防护墙”
“八五”普法期间,市人民法院与妇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制定并落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项举措,为妇女儿童提供全面有效的司法保护;
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妇联,探讨建立共同推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合作机制,通过线索共享、法治教育宣传、共同救助等方式,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市公安局结合“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监管力度,坚决把好“审查关”,筑牢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防护网;
市司法局联合多部门开展“利剑护蕾”敲门普法行动,走村入户发放宣传手册45万份,积极推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此外,市妇联创新推出“妇女儿童普法知识100问”栏目,聚焦婚姻家庭、劳动权益、反家暴等热点话题,通过AI短视频、图文解读、线下咨询等形式,为妇女群众提供“指尖上的法律课堂”。截至2024年底,该栏目已播出91期,播放量超90万次,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纠纷300余起,成为妇女儿童维权的“掌中宝典”。
调解+普法
在化解纠纷中普法
浏阳组建由20名专家构成的调解突击队,培育出金刚镇“新乡贤”、永安镇“乡贤和事团”、沙市镇“帮帮团”、淮川街道“杨爹调解工作室”等一批志愿调解组织。这些调解力量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头小巷,预防、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已成为基层化纷止争的重要力量;
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服务30493次,劝和率达41.7%,并编写4.2万字工作手册;许海光律师在2025年省、市两级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中表现突出,屡获殊荣;“罗姐工作室”已接待法律咨询近千人次,成功调解纠纷200余件;集里街道集里桥社区黄帽子志愿队持续活跃在社区,以志愿力量传递法律知识。
下一步,浏阳将持续深化普法品牌建设,推动普法工作与基层治理、文化传承、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让法治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浏阳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