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美公路人丨“铺路石”林云,与浏阳公路双向奔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8-19 09:51:05
微浏阳
—分享—

路在延伸 人在成长

“铺路石”林云,与浏阳公路双向奔赴

06版民生资讯-2.jpg

林云在荷文公路大源隧道沿道检查道路安全情况。

文/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谢禹图/刘珂

阵雨初歇,艳阳升起。市公路建养中心计划统计部部长林云正沿着荷文公路大源隧道缓缓移动,仔细巡护着雨后道路,检查着新安装的“公路交通安全智慧管理系统”。

烈日将湿漉漉的路面蒸腾起热浪。灼热的气流让林云下意识地理了理手臂上的防晒袖套,“一个夏天下来,手臂和脖子总要褪几层皮。”他笑着说,“忍不了日晒雨淋,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公路人”。

如今,荷文公路正全力创建“全国美丽公路”,浏东大道改扩建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林云与他的同事们,肩上的无形重担,在炽热的光影下愈发清晰。

以公路为家砂石为伴

把“路石精神”映照在通途中

林云是江西宜春人,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浏阳话。这口地道的方言,是在“路上”学会的——2019年调任市公路建养中心工程部部长后,他便以路为家,与砂石为伴。常年奔走在项目建设一线,他发觉用浏阳话和工人、班组沟通最有效:“同样一句话,用方言讲出来更接地气,他们也更容易理解。”于是,他有意识地学习,几年下来,不仅腔调纯正,连俚语也运用得炉火纯青。

在许多一线工人的眼中,当项目遇到问题时,林云总是来到一线和大家一起解决。黝黑的皮肤和地道的浏阳话也成为了他的标志。

天马山隧道改扩建工程是林云进入市公路建养中心作为技术负责人的第一个项目。“天马山隧道原来是单孔隧道,随着城市发展,交通压力增大,这里经常堵车,是当时浏阳城区连接南区乡镇和江西的交通瓶颈。”林云说,他负责的扩孔项目是在原天马山隧道右侧增建一孔新隧道,顺接天马大桥和浏大公路形成双向通行四车道,打通城市堵点。

由于城乡结合的特殊地理位置,施工不能影响原有隧道的正常运行,同时新老隧道小间距的条件也给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最考验人的还是疫情期间。”林云回忆,项目于2020年4月动工,于次年7月正式贯通,施工关键期基本都在疫情防控阶段。

为了调配工人、协调物料,林云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最终,项目较原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贯通,展现了浏阳公路人的韧劲和智慧。

隧道通车当天,沿线百姓和企业自发燃放爆竹、烟花庆贺。“那个场景我至今难忘,‘修好一条路、盘活一片土、造福一方人’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写照。”林云说,公路人的信念感便在心里越扎越深。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把“凌云之志”写在大道上

大学时期,林云学的是路桥专业,修路架桥拉伸城市发展骨架、创建城乡联系纽带是公路人的梦想,也是个人专长的“用武之地”。

“伴随着每一轮交通条件的改善,浏阳都会迎来一次发展的飞跃。”看着占据大半面墙的浏阳交通地图,林云感慨道。

林云说,浏阳地处山区,架桥修路是浏阳人实现突围的必然选择,但在山区修路谈何容易。1996年,319国道洞穿蕉溪岭隧道,浏永公路的建成成为了浏阳发展的重要转折。

此后,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无费快速道接踵而至,浏阳公路事业经历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重大转变,浏阳也从一个“老、边、穷”的贫困县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领头羊。

随着新一轮交通发展热潮的来临,浏阳已初步形成“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城市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对林云而言,这正是属于他和同事的舞台。因此,进入公路建养中心以来,他几乎以“拼命三郎”姿态投入到各项工作当中。

日前,由林云主要负责的荷文全国美丽公路创建项目通过了长沙市级验收,其完善的公路设施、优美的路域环境和“一镇一品”文化打造、路域环境协同治理、智慧技术赋能养护等给评审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项目正向“全国美丽公路”的荣誉发起全力冲击。

积硅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时光荏苒,今年是林云进入公路建养中心的第6个年头。虽然时间不算长,但他却已成为参建公路里程最长、高等级公路里程最多、民生实事项目最多的青年干部。“公路延伸着我的理想,我守护着公路的明天”,那些沥青混合料里的青春,那些施工图纸上的年华,终将化作大地的年轮,见证一个公路人与一方水土的深情契约。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