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6年不间断,“德哥”爱心助学又出发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8-18 10:47:00
微浏阳
—分享—

07版公益-2.jpg

蕉溪镇常丰村,林新德(右一)将助学金交到高子涵父母手中。记者潘舒敏

浏阳日报讯(记者潘舒敏)8月14日上午8时,记者跟随“德哥”林新德,开始了他第16年的爱心助学活动。16年来,这位爱心人士坚持资助困难学生,至今已帮助14名大学生完成学业,累计捐助金额达20余万元。

“今年还是老规矩,资助2个困难家庭的大学生。”林新德说,他会固定资助他们直至大学毕业。去年8月,记者曾跟随他前往蕉溪镇常丰村和张坊镇田溪村助学。如今,田溪村的受助学生已大学毕业并考取研究生,因此林新德今年将其中一个资助名额给到了大围山镇北麓园村的一对双胞胎兄弟。

当天上午,林新德首先来到常丰村受助学生高子涵家中,亲手将5000元助学金交到其父亲高雪峰手上。“子涵在学校忙着准备法考和考研,我替她谢谢您。”高雪峰一边说,一边通过微信视频连线,让女儿和林新德通话。

视频中,高子涵感激地说:“德叔,谢谢您这四年的帮助。”林新德笑着回应:“祝你前程似锦,未来一切都好。”

2022年,高子涵以615分的高分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不小压力。从她入学起,林新德每年资助5000元,以帮助她顺利完成学业。

离开常丰村,林新德来到大围山镇北麓园村一对双胞胎兄弟家中。今年,哥哥黎贤友考入湘潭大学,弟弟黎贤德考入南华大学。林新德为他们送上4000元助学金,并承诺从明年起每年资助9000元,直至两人大学毕业。

“本来家里打算申请助学贷款,现在有了德叔资助的4000元和浏阳市德仁爱心协会资助的4000元,再加上政府补助,我们俩的学费和学杂费全凑齐了。”哥哥黎贤友难掩感激。

“我和丈夫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家里还有两位老人要照顾,没法外出打工,只能在镇上打零工。”兄弟俩的母亲刘冬说,“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多亏有这些好心人的帮助,孩子们才能安心上学。”

“早在2013年兄弟俩上小学时,我们就开始关注他们了。”浏阳市德仁爱心协会负责人张华长介绍,协会一直为他们提供助学金支持,还帮他们申请到爱心企业助学基金,“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关注补贴政策,根据情况调整资助方案。”

“看到这些孩子勤奋好学又需要帮助,我就想尽一份力。”林新德说,“能够帮助他们在求学路上走得更远,我觉得很值得。”

相关新闻

爱心早餐募捐箱“退休”了,但“德哥”的公益路还在继续

浏阳日报讯(记者潘舒敏)8月12日上午,淮川街道梅花小区“德哥鱿鱼”烧烤店老板“德哥”林新德来到市慈善会,将环卫工人爱心早餐募捐箱内的善款进行最后清点。箱内4317.7元善款,可为城区环卫工人送上863份热气腾腾的免费早餐。

这个印有“爱心早餐”字样的募捐箱,最初是2013年就放置在林新德店内的“慈善募捐箱”。2016年,市文明办、浏阳日报社、市总工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爱心早餐公益项目,林新德于2018年向市慈善会提出申请,将“慈善募捐箱”更名为环卫工人爱心早餐募捐箱。

“募捐箱放在我这里,我就要尽一份力、担一份责。”这是林新德常挂在嘴边的话。每次清空募捐箱后,他总会率先捐出一两百元。“7年来,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林新德一一细数:每月定期捐200元的市民江华女士、每月固定来店捐助3次的市民罗波先生,还有在外地上班仍微信委托代捐的老顾客……

为了珍藏每份善意,他喜欢用抖音记录这些爱心善举。“大家做好事不求名,但这份心意值得被看见。”据统计,7年间,该募捐箱累计筹集善款17747.7元,为环卫工人提供了3549份早餐。这份坚持也让林新德收获了特别的温暖——路上遇到的环卫工人,总会亲切地喊一声“德哥”,那份亲近,让他觉得所有坚持都值了。

“为扩大爱心早餐项目影响力,该项目将升级为环卫工人爱心早餐专项基金,面向爱心企业和人士开展定向募捐。”市慈善会秘书长李伟说。因此,8月12日之后,募捐箱将不会放回林新德店内。

虽然募捐箱完成了使命,但林新德的公益脚步并不会停止。“接下来,我会继续参与慈善捐助、爱心助学,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