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集力而上 永争先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集里实践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5-07-29 10:19:08
微浏阳
—分享—

集力而上 永争先锋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集里实践

04版集里-3.jpg

通过设置集里桥夜市文明岗,安排党员志愿者上岗,合力守护城市烟火气。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皮际云

走进集里街道,一幅以党建为笔、民生为卷的基层治理新图景,正随着“党建聚力·和美星城”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行动的深入实施而徐徐展开。

从“三位一体”小区治理到“疏堵结合”守护烟火气,从“多点开花”关爱新就业群体到“一岗全通”锻造全能队伍,集里街道用一个个鲜活实践,诠释着城市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

“三位一体”激活小区治理新动能

集里街道构建的“小区党支部为核心、党群服务站为阵地、业委会协同发力”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正让“睦邻党建”品牌融入居民生活。

在西湖景城小区,党支部党员积极投身业委会工作,整合小区空间资源,将零散功能室升级为集党群服务与儿童活动于一体的综合阵地。寒暑假的“阳光课堂”让孩子们有了学习娱乐的好去处;端午节、中秋节的邻里活动让居民关系更加融洽……这些看似平常的小活动,让党建服务实实在在地走进居民生活。

在集里街道各小区,党群服务站已发展为集政策宣讲、便民服务、居民议事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其不仅是传递政策的窗口、提供便利的驿站,更是居民共商共治的“会客厅”。2025年上半年,各小区党群服务站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6起,实现从“被动等诉求”向“主动送服务”的转变。

面对社区“老大难”问题,“三位一体”模式彰显解题效能。

以百合花园小区安装充电桩为例,针对居民辐射担忧与选址分歧,小区党支部邀请专家进行科学讲解,消除居民疑虑,党群服务站则组织多轮开放式协商,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各方达成共识,最终业委会选定远离住宅、监控覆盖的合理位置安装充电柱。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化解了矛盾,赢得了居民信任,更为小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经验。

“疏堵结合”烹出城市烟火幸福味

夜幕降临,大润发商超附近的流动摊贩疏导区便热闹起来。烧烤、冷饮、手抓饼等小吃摊位整齐有序,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购买。疏导区外,车辆有序通行,城市的活力与生活的烟火气融合互动。

为破解流动摊贩管理难题,集里街道坚持“疏堵结合”,在不影响交通与居民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道路及公共空间资源,因地制宜设置流动摊贩疏导区。工作人员秉持人性化执法理念,通过先期摸排、台账登记、划线分区等措施,引导流动摊贩进入规定区域的固定点位经营。同时,街道根据固定食品摊贩经营者信息,制作发放《食品摊贩登记备案卡》,并将登记信息告知市场监管部门,做到食品安全与城市管理两手抓。

在刚柔并济执法的基础上,集里街道更注重服务导向。在5个摊贩疏导区均安排专人维护现场秩序、监督食品安全,并为摊贩提供垃圾处置、用电用气安全指导等帮助。此外,街道充分调动摊贩群体的自治热情,引导疏导区成立自治机构,推选摊贩小组长,推动管理常治长效。

各村(社区)也积极行动。禧和社区组建党员志愿巡防队,在劝导商户规范经营的同时,还开展环境整治、安全宣传、停车引导等综合服务,既守护了城市“烟火气”,又维护了市容秩序。

“多点开花”打造新就业群体暖心港

在集里街道,新就业群体时刻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关怀与温暖。

“走,到站里吹空调去。”午餐送餐高峰期过后,外卖小哥相互招呼着,他们口中的“站”,就是近期对外开放的“‘长沙新就业群体红色之家’天虹商圈站”。在这里,两新群体可以享受手机充电、免费茶水、急救药箱等暖心服务。

04版集里-2.jpg

集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科普反诈知识。

近年来,集里街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商圈等场所,积极打造“友好场景”,目前已建成10个“长沙快递外卖小哥红色之家”和1个“长沙货车司机红色之家”,为两新群体提供了一个个温馨之家。

7月8日,集里桥社区党员、学生、爱心企业代表与户外工作者、新业态劳动者代表齐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同启动“爱心冰箱”项目。该项目自2018年首次推出以来,每年夏季都会为高温作业人员送去清凉。同时,集里街道通过新屋岭社区“小新课堂”、禧和社区“悦美童心港”等公益课堂,组织社区党员、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等力量,在寒暑假期间为两新群体子女提供免费托管服务。

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集里街道还积极引导两新群体参与社区治理,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网格员”。通过积分制度,骑手只需将发现的路面坑洞、交通设施故障等问题拍照上传,就能获取积分。这些积分既可用于抵扣订单超时罚款,也能兑换生活物资。今年以来,快递员、外卖员通过拍照反馈的问题线索已超过60条。

特写

从“专岗专人”到“一岗全通”

创新锻造为民服务全能军

从“专岗专人”到“一岗全能”,“一岗全通”服务模式正为集里街道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走进集里街道神仙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传统“柜台式”办公被开放式“综合岗”取代。每天有2名社区工作者坐班办理社保、民政、卫健等业务,其余工作人员则下沉小区开展服务。

为破解村(社区)干部业务单一、跨岗协作难题,集里街道于今年3月启动“全岗通”培训计划,为工作人员配套送上学习书籍、健康体检卡、实名制工作牌。该计划整合日常培养与月度集中培训,邀请外聘讲师和街道骨干,重点围绕基层党建、“一网通办”等核心业务授课。同时,通过岗位轮换、新老专干结对帮扶等方式,强化学员学用结合、以学促干,锻造“政策通、业务精、服务优”的复合型干部队伍。

自推行“全岗通”服务模式以来,集里街道集里桥社区通过“窗口瘦身+力量下沉”模式,实现社区服务从“被动坐等”到“主动上门”的转变。社区工作人员陈湘意便是这一转变的生动体现,她完成坐班轮值后,就化身“流动服务站”,为10余位特殊老人送餐上门,保温箱里不仅有根据老人健康需求定制的餐食,还备有血压计、代办事项清单等“服务工具包”,在为老人送餐的同时,完成健康监测、业务代办等延伸服务。

集里街道创新推行“全岗通+三长联动”机制,将党员编入“片长-组长-邻长”三级体系,实现服务精准对接。三长经过“全岗通”培训后,既能帮助办理养老认证业务,又能协调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争议问题。如今,“全岗通”让窗口排队的人少了,上门服务的身影多了,群众跑腿次数少了,问题解决效率高了,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愿景。

从小区楼栋到街头巷尾,从外卖站点到服务窗口,集里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织就基层治理网络。4.6万户居民成为基层治理参与者,11个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亮城市温度,集里正书写着“党建聚合力”的全新篇章。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