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桔村里,金灿灿的金桔满枝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4-12-26 10:10:28
微浏阳
—分享—

以科技赋能特色产业

金桔村里,金灿灿的金桔满枝头

05版时政镇村-3.jpg

金桔村的大棚内,金桔挂满枝头。记者彭红霞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志光通讯员李佳李文博

12月24日下午,沿溪镇金桔村桔里乡果园,66岁的李长甫推开桔园大棚的门,一股热气迎面扑来,只见大棚内的金桔树依旧青枝绿叶,金灿灿的果子挂满枝头。

每年的11月底,金桔就进入采摘季,而大棚金桔能生长至正月,成为众多喜好者的鲜食佳品。

科技赋能助力

桔园焕发勃勃生机

浏阳金桔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代《食货志》记载:“浏邑之东,山深土满,遍地沃壤,宜于种桔”,“其大者如金钱,小者如龙目,色似金,肌理细莹,圆丹可玩,啖者不剥去金衣,食用以渍蜜为佳”。

05版时政镇村-2.jpg

村民们在桔园内开展直播销售。沿溪镇供图

李长甫曾担任村干部多年,现在受聘管理这片果园。他介绍,村里的金桔大约有800亩,大多栽种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也通过移栽、嫁接更新了一些植株。

金桔树看着易种好养,却也不能“野生放养”,每年至少要剪枝两次,施肥三四次。为了提高金桔的产量和效益,金桔村“两委”申请派科技特派员到村里指导金桔种植。

科技特派员和驻村工作队组织30余名种植户开展培训,引导桔农进行技术改良,以培育新造优质早桔,提升桔园产量。

“教授走进桔园,会告诉我们哪根枝条可能结果多,哪根枝条影响光照,要剪掉。”李长甫介绍,通过科技特派员手把手指导,金桔园全部采用标准化种植模式,从嫁接、管护到采摘都有一套完整的规范流程,桔农们的培植技术也得到了提升。

桔里乡果园占地8亩,种有700多棵树,大多是丰产期的老树。一棵树可以结10—15公斤果子。“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我们会进行剪枝疏果,以保障金桔的品质。今年这个果园的金桔产量有1万多斤。”

通过科技赋能,金桔村的种植规模节节攀升,金桔品种改良优化,桔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线上线下发力

金桔成为“致富金果”

金桔丰收了,怎么卖出去?如何卖好价?怎么让金桔延长“保质期”?曾经都沉沉地压在桔农的心头。

金桔村决定采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运营的形式,将从桔农处收购的金桔统一包装销售。大棚和有机肥种植渐成主流,“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得到推广,桔园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金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佳介绍,新鲜的金桔采摘下树后,果农会根据品质和大小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一类金桔果个头大,成为人们新鲜可食用的水果;二类金桔个头较小,是小贩的售卖首选;三类金桔“相貌平平”,则被送到金桔加工厂加工成金桔饼、金桔糕、金桔蜜饯、金桔柠檬茶等产品。

大棚内的金桔树比成人略高,但采摘金桔不能直接扯,因为果柄很容易扯下来,金桔就不好保存。要一手拉住树枝,向下压低;一手捏住一颗金桔,轻轻旋两三圈,金桔就稳稳地到手了。

李长甫介绍,目前果园的金桔以亲子采摘为主,“金桔有止痰化咳的功效,回头客比较多。”前几天浏阳迎来了降温,金桔经历了两次霜冻后,甜度更高,味道更好。

大棚的一侧,是金桔采摘后的筛选区。记者见到,一类金桔个头匀称,果粒饱满,色泽金黄。拿起一颗擦干净,放入嘴中咬上一口,一股清甜瞬间充盈口腔。

金桔产业要想走出去、飞更远,还需要善借互联网的东风,为此,村“两委”和沿溪本地的电商企业三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对接与合作。此前,金桔村借助直播平台,在金桔大棚里开展了一场以“绿色助农,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助农直播活动,十几名主播推介金桔,党员邻长志愿当起助播,当天仅3个小时就卖出1500余斤金桔。

如今,小小的金桔成为了当地桔农的“致富金果”。

相关链接

做好“金桔+”特色文章,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金桔村共有桔农126户,其中大户30户,年加工金桔5000余吨。李佳介绍,金桔种植园均由村民自主承包,实行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等。成熟后的金桔可供游客采摘,还可制作成金桔饼、金桔糕等副产品。“品相最好的果子能卖到16元一斤,长株潭都有客户下单。而村里的金桔加工厂,也让桔农有了保底价。今年村级集体经济预计增收6.8万元,更重要的是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近年来,金桔村积极探索“金桔产业+文化旅游”的新模式,将金桔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桔园变“景区”,吸引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研学观光,通过品金桔、逛桔园、赏美景,深度体验金桔文化,同时让村民在服务游客和销售农特产品中获得收益。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