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读者催更,从网络走向纸质版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故事发生在晚清的长沙,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半湘街上的一家小茶馆“浮粱店”成了故事的核心舞台。店主卢磊一以其传奇的人生经历,串联起了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2024年7月,索文的长篇小说《浮粱店湘水流沙》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近日,这部小说入选2024年第4期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入围书单、探照灯好书8月十大中外类型小说及《深圳特区报》第三季度中文长篇小说十佳。
耗时5年
他在读者催更中完成了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
“浮粱店主人言:浮粱店,就在半箱街上,是我开的,我叫卢磊一,是个老不死的,阎王把我给忘了。
这家店算是个茶馆,开在极不起眼的位置,店里摆着我那些旧物件,偶尔也到古董市场进两件……
活得太久,岁月恰如浮光掠影,往事不过一枕黄粱,这就是我将店名起为浮粱的原因。和这些旧事物在一起,我就还在梦里……”
一如一部老电影的开头,往事如镜头般一帧一帧展开,而主角便是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卢磊一。他站在1996年的时光门槛上,讲述这漫长一生的所见所闻:从成为一名小小的巡警开始,将个人经历融入晚清湖湘乃至中国的大事件中……本书以巡警卢磊一的人生遭际为明线,以晚清长沙的历史动荡为暗线,明暗交织,构建了一个生猛老辣、市井江湖的文学世界。
201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索文在“网易·人间”平台发表了第一篇稿件,从此成为长驻作者。2017年,出版第一本书后的索文依旧坚持在写,但写的都是非虚构的纪实散文。或许是因为散文里那些深沉又冗长的情绪,让他的心情变得郁郁。而想将这些情绪释放出去,又是一件千难万难的事情。2019年年底,在将第二本书《胖子美食家》的书稿交付之后,他选择了转换赛道,尝试写小说。
一开始,索文也担心自己构思的作品没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很难吸引读者眼球。对此,“网易·人间”的前主编沈燕妮鼓励他:只管写就行,无需考虑“吸引眼球”之类的事。
因为是历史小说,严谨的索文先做了一些背景调查,恶补了很多历史知识,才开始动笔。2019年6月,索文交出了一篇3万字的稿子。对于一个从未写过小说的人而言,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不言而喻。
“你都花了这么大功夫了,不如扩大来写个长的。”第一次的手稿,让索文获得了编辑的肯定,同时也被建议“写个长篇”。于是,两年后,《浮粱店湘水流沙》完成了8万字,开始连载。读者的催更也让平台编辑“不堪其扰”,每每有人在后台问及具体的更新时间,她都会截图来问。可即使如此,索文也没有因为催更降低质量,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创作。
2022年5月,《浮粱店湘水流沙》终于完成了24万字的连载。这部小说不仅牵动着读者的心,也吸引了一些出版社编辑的注意。多个出版社向他发出邀约,但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修改意见。对于提出要修改主线的,索文都婉拒了,“这个故事有它自己的逻辑,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
“浮粱店的一壶茶,一个故事,招待各位有缘人……”2022年8月,《浮粱店湘水流沙》签约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社在签约的同时提出修改意见,并约定了年底交稿。经过4个月的修改,这部长篇小说由24万字增补为31万字,章节也由8章增加到了12章。
查阅大量资料
他只想让故事立得更稳
“‘醴陵瓷白可作玉,领你去瞧瞧。’宗子一拉缰,马头一扭,顺着山坡上行,引着卢磊一进了瓷窑厂,墙内一番忙碌景象,直听着哗啦响,却是有几个人在摔碗。卢磊一倒是奇了怪了,看宗子,却是见惯不惊。原来辰时一窑瓷出炉,这些人是验品的师傅,上等保留,中、次等便摔了,看这一炉,十个里倒有七八个要摔掉的……”
和许多文学爱好者一样,作为业余作者的索文将创作时间都放在了深夜。从一开始,他便决定了要将卢磊一这个人物以及发生的故事放在真实的历史框架中,因此,创作人物逻辑、历史背景、社会环境都是很费神的事,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为此,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只写800字,以免影响睡眠。
可真正写起来,他才明白小说创作并不代表可以肆意地放飞自我、肆意编撰。大量的背景资料、历史知识、民俗细节,对于小说而言,是情节之外最为细腻的血肉。为此,索文开始恶补这些知识,他在家里的墙上贴了三幅长沙老地图,没事就看看,生怕自己写得不对。与此同时,为了让小说“立得更稳”,他还阅读了大量的湖南文史资料。
“整个故事就是一个晚清巡警卷入了一段历史。他有自己的生活,奈何一次偶然的际遇,让他与某些史事有了关联。米乱风潮那一段是有阴谋论的,所以编辑老师说看得很过瘾。写那一章的时候,我查阅了大量史料,故事背景差不多就是我理解意义上的历史还原,包括庄岑之争、湘绅站队、青兵乱城,确有其事。我还买了好多知网上的论文,结合各方观点做出了背景大环境;为了一个字的校正,有时还会特意跑一趟图书馆查阅资料……”
虚虚实实、兜兜转转,从非虚构到虚构,写作对于索文而言变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爱好,由此,他也挤出了大量时间来滋润它、供养它。除了力求历史背景的真实和民俗细节的吻合外,索文在语言的运用上可谓到了“苛刻”的地步,从章节名到文中插入的诗词,他都力求雅致和洗练。这引得读者们再次催更,不停询问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第二部,或是可否拍成电视剧?
“目前,我还在创作《浮粱店湘水流沙》的后续,已经完成了4万字,写到8万字应该就会开始连载。”对于新书的出版,索文笑言,一切都如船儿入大海,留给读者去评判。而自己,因为对文学始终秉持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所以会一直慢慢写下去。
作者简介
索文,湖南浏阳人,在“网易·人间”平台累计刊发近70万字非虚构作品,已出版《我的浏阳兄弟》《胖子美食家》《浮粱店湘水流沙》。
内容简介
《浮粱店湘水流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开篇定调,主人公卢磊一以说书人的口吻,假充“现在的我”讲“以前的我”的故事。现在的我自称是浮粱店主人,“浮粱店”取岁月如浮光掠影,往事不过一枕黄粱之意。
长沙开埠次年春,师父杜寅阶托关系让孤儿卢磊一入职长沙府小西门警段,卢磊一跟着老巡警老陆巡街断案、广结善缘。他与鞭炮商行丫头芬儿相爱并成婚,也逐渐发现义兄陈作新革命党的真实身份。后卢磊一参与护送任务,又遇长沙城米乱风潮,见识了各方势力的真面目,最终认识到陈作新等人的革命本心。然终难避乱世流矢,青衣匪案中芬儿去世,卢磊一暗夜中唯一的光被熄灭。
小说自开一方天地,故事精彩,细节丰满,引人入胜,人物命运随时代大潮的奔涌而浮沉,成功塑造了卢磊一、芬儿、老巡警老陆、段长杨再力、更夫老蔡、宝庆帮堂主姚痦子等一众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晚清年间的乱世洪流及长沙一地的风俗民情也随之徐徐铺展,引人悲叹。
名家点评
十年砍柴(文史学者、作家):“醴陵瓷白作玉色”“长沙水冷起青烟”是吾友索文新著《浮粱店湘水流沙》两个章节的题目。这本书的部分篇章在网上连载时,我读后即断定是部佳作,向许多湘籍老友推荐。
此书的主人公卢磊一是虚构人物,从小学武,精于美食,托身公门作一巡警,性格谨慎厚道,想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此虚构人物串联起晚清湖湘乃至中国的大事件,桩桩非虚,影响至深,如新政改巡捕为警察改绿营为巡防、兴办文武新学堂、修铁路办实业、长沙开埠洋人设领馆、湘雅医院在长沙修建、留日热潮、公祭陈天华姚宏业、萍浏醴起义……卢磊一结识的人物有陈作新、焦达峰、禹之谟、谭人凤、龙绂瑞、刘道一、胡美等等,这些人深远地影响了湖湘近现代史的走向。书里有师徒情深、儿女情长、江湖侠义、衙门厚黑以及革命者的舍生忘死,碧血精魂,以呈现那一段大历史中长沙及三湘大地的峰回路转,波澜壮阔。
作者的“野心”不仅是历史的呈现,还在历史的大舞台中描摹出彼时长沙的市井风貌、湖南人的性格特质以及湖湘的风景、美食、民俗。这本书的文字很讲究,没有受“时文”的污染,有传统汉语白话文的纯熟、洗练,亦可从中领略长沙方言的味道。期待第二部早日面世。
石扉客(前媒体人、律师):我一口气看完了索文的这本《浮粱店湘水流沙》。时代风云,尽在人间烟火。人情冷暖,足见世道人心。更有那怪力乱神和草莽江湖,钩沉起游民社会里的秘辛掌故,闪耀着历史缝隙中的流光溢彩。这书读得爽利,作者写得辛苦。不花海量时间到图书馆、档案馆枯坐冷板凳,笔底下的老长沙很难立起来。众多人物中,我独喜欢宝庆府老蔡和澧县彭宗子,后者有金庸笔下赵敏的影子。反倒是明暗两个主人公卢磊一和陈作新,恐要在续集中才能完全成型。我相信,假以时日,索文老兄的功力与未来成就,自是水到渠成。
大咖推荐
马家辉(香港传媒人、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学者):烟火人间在前,江湖故事在后,索文在生活与历史、虚与实之间找到了迷人的平衡。《浮粱店湘水流沙》是小人物的恩怨实录,也是大时代的人鬼一哭。
李修文(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兼职教授):身在当代而能激活古典,埋名深巷而能洞观江湖,索文的文字,是可以下酒的文字,或炙热或清淡,既生猛又老辣,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是说书人,记传奇也担道义,叹世道也念人情;是招魂师,多少烟云聚散,多少黄粱一梦,尽在他的召唤与书写之中。所以,他是那种天生的、被神秘力量选中的作家。
徐则臣(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晚清小警,江湖豪侠,情真性直,气冲霄汉。然偏安一隅犹遭倾覆,升斗小民亦难逃离乱,时代悲风之下,湘江怒涌,推水流沙,少年青衫转眼成了浮粱店中的一杯苦茶。索文以闲笔写尽老长沙的烟火与众生,卅载光阴,一条半湘街足矣。抚今追昔,方知闲笔皆伏笔,处处遗殇。
沈燕妮(爱奇艺文学“身边工作室”总监、前网易“人间工作室”负责人):一
条老街,半座故城,来来往往百余人,各有来路,又各奔归途。豪情志士身处洪流,所谓家国大义,说到底只想求一个人间正道。可最是无野心、无所求,只愿家人平安顺遂的普通人,心底里最是为故土、为苍生、为天下的真心人。
湘水滔滔,独坐茶馆,一声轻叹,半生怅惘跃然纸上。打开书,缓缓展开的是故事,却又不只是故事。这是一曲旧时骊歌,唱不尽百年侠义风骨;这是理想主义的快意怒吼,一字一句,赤子之心常在。
一壶茶,几杯酒,一群为天下人点灯的人,照亮我们眼前的路。
《浮粱店湘水流沙》内文节选
平素一日两餐,入了差,中午也有一顿伙食。巡警是体力活,分局每月拨给十元伙食费,当然不够,十来人吃喝,不足的段上贴补。伙食包给了木牌楼的老刘头,后来才知是段长的岳父。饭菜倒不克扣,老刘头亲自挑来,两个桶,用破棉被裹着保温。饭是早稻米,水放得足,蒸出来糯软。菜时有荤腥,卤了的下水细细切薄,撒上干椒豆豉和着西葫芦丝一起炒,肉虽少些,也下饭;菜市收的鱼尾巴,烂便宜,拿回家腌好,盖上蒜碎、豆豉、辣椒粉上屉蒸,出锅时点几滴香醋,也是极好的下饭菜。遇着巡长高兴,嘱着加餐,蒸肉也能吃得到。
那一日的午餐不过是碎炒河鲜,怕是老刘头自在江里放的沉网捕的。桶里看着红红白白的一层河鲜,油汪汪的,勺往下舀,是豆芽铺的底,倒有大半桶。
“红锅子烧菜,起锅时一勺热油,看着油汪汪的,不过是些浮油罢了。这会儿吃饱了,下午就饿了。”巡警陈二毛较卢磊一大一岁,早入职一个月,发起牢骚来俨然是段上的老人一般,啪的一声,被老陆一筷子敲在头上。“你妈妈……”陈二毛猛地转身,瞧见老陆冷冷的三角眼,噤了声,端起碗,蹲到墙角去了。
饭刚吃到一半,码头的脚夫来报案。永州码头边的江面上发现了两具浮尸,脚上还绑着绳子。
段长杨再力吐出一颗虾头,轻描淡写地摆摆筷子,喊老陆,带两人去瞧瞧。
老陆带着卢磊一、陈二毛到得湘江边,尸体已经捞上岸,盖上了草席。据捞尸的船夫说,尸体脚上绑着绳,连在太古公司的驳船尾。老陆掀开草席来,陈二毛远远地站着,只卢磊一跟在一旁细瞧,初入职,这河段上都是生人,也不知死者什么身份。旁边看热闹的倒围了一圈,周遭的人七嘴八舌,倒似对这二人颇熟悉。拉过一人来问,原是半湘街上两个酒癫子,外地来的,平日里跪在街边磕头讨饭的角色,讨得钱就换酒喝,讨不到,就站在酒馆前不走,或讨或赊,总要喝一口过瘾。又有人说,就在昨日,二人站在唐记酒馆门前讨酒喝,唐记酒馆的伙计不耐,还打过其中一个,扫帚头敲头,敲了两下,那厮也不躲,嘻嘻笑着,一头撞到柜台上,撞得鲜血直流,吓得掌柜给他打了一大壶酒,三斤的壶,又奉送一包炸花生,喜得二人血也不擦,欢天喜地地走了。
卢磊一问时,老陆已经盖了席子,默默地听。陈二毛也是个机灵人,着人喊了收尸人来。那人带了一个同伴拖着一架板车,到得跟前,不急着搬尸体,先端出个瓦钵,烧了一撮黄纸,俗称上路钱,纸灰撮好,粗麻小袋分两份装,二人将尸体搬上车,上路钱枕在头下,草席盖上,拖去义庄,回头凭义庄开出的票引到衙门领钱。
老陆自带着卢磊一、陈二毛往南边的湘江码头走。“找九将头?”陈二毛在一旁念叨。老陆不作声,陈二毛便与卢磊一絮叨。陈二毛典型的长沙伢子,嘴里侃起来没的边,天上的事晓得一半,地上的事全晓得。
这九将头是一个人的诨名,本名姓廖,山西人,据说是丁戊奇荒时逃荒到的长沙,那是光绪元年(1875)到光绪四年(1878)山西等省的大灾荒,无数人南逃。九将头逃到长沙,拜了个桃源挂使徒牌的祝由术师父,半靠装神弄鬼,半靠打,有了名声,渐渐地做了码头上脚行帮的头目,手下一大帮弟子,与开山门收徒的会党头目无异。从金家码头往南到娘娘码头,除了在建的日清公司码头,那是日本人建的他管不了,其余九个码头的脚夫都归他节制,派工、抽成,俨然一方势力,人送外号“九将头”。此人算是小西门警段的一个编外,至少被段长默许了的,也给他派了个差,九个码头的治安归他维持,官家不给经费。除非命案,其余自断。合府九城,都是天断黑关城门,城门一关,码头上就是九将头的天下。
九将头这人公道,讲个义字。脚夫抽成十抽一,师父早年虽去了,他倒极重香火情,手底下那帮子兄弟多是桃源人。自光绪八年(1882)到光绪十八年(1892),湖南连年水灾,其中尤以临湘、桃源、湘阴为盛,大批流民逃至省城,逐群而居,九将头手下就收了不少,许多是烧过香、磕过头,拜他做师父的,平日里都由他照应着。
“码头上有事,就找九将头。”陈二毛低低跟卢磊一说,“以老陆在小西门的名声,九将头也要让他三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