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发布2024年毒蘑菇中毒风险分级情况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4-05-20 10:52:37
微浏阳
—分享—

中风险地区新增4个乡镇(街道)

提醒:不采、不吃、不买、不卖是防范野生蘑菇中毒的关键

06版健康-5.jpg

大青褶伞

浏阳日报讯(记者莫瑜)进入5月,气温升高、雨水丰沛,蘑菇也迎来了生长旺季。5月17日,长沙市2024年“5·17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宣传日”活动在浏阳启动,广泛宣传野生毒蘑菇危害,持续推动“不采不食不卖不买野生蘑菇”的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与此同时,记者也从市食安办获悉了今年浏阳毒蘑菇中毒风险分级情况:高风险地区有6个,为洞阳镇、镇头镇、永安镇、沙市镇、淳口镇、集里街道;中风险地区有8个,为淮川街道、荷花街道、关口街道、大瑶镇、社港镇、北盛镇、沿溪镇、龙伏镇。其余18个乡镇为低风险地区。

06版健康-4.jpg

日本红菇

记者注意到,高风险地区个数、乡镇(街道)没有变化,中风险地区则由去年的4个增加到了今年的8个,其中淮川街道、关口街道、大瑶镇、社港镇为新增中风险地区。“新列入中风险地区的乡镇(街道),这一年里都发生过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市食安办工作人员介绍。

为有效预防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去年浏阳开始实行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将浏阳32个乡镇(街道)划分为毒蘑菇中毒低、中、高风险地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工作。风险等级每年会根据中毒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特殊场所(学校、幼儿园等)及集体用餐场所发生中毒事件数等因素,动态进行调整。

“经过一年的努力,浏阳野生蘑菇群众防控知晓率持续提升,但是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还是有发生。”市食安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浏阳已连续三年位列湖南省野生蘑菇中毒风险分级的中风险地区。

为此,浏阳高度重视野生蘑菇防控工作,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加强科普宣传。记者了解到,近段时间以来,各乡镇(街道)均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进社区、进村组、进学校、进林场、进景区、进市场、进餐馆等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居民对野生毒蘑菇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还组织志愿者到山野田间进行巡查,发现野生菌即进行铲除。

“接下来,我们还将组织系列科普宣传活动,针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做好精准科普宣传工作。”市食安办工作人员介绍,同时,坚决压实防控措施,结合实际开展“双减行动”(减少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持续降低风险等级,完善应急救治机制等,构建起全社会共同防控野生蘑菇中毒风险的良好氛围,全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进入夏季,各种野生菌将大量萌发和上市。在此也再次提醒,野生蘑菇很危险,误食易致死。不采、不吃、不买、不卖是防范野生蘑菇中毒的关键。

健康提醒

野生蘑菇多有毒,采摘食用风险高

统计去年发生的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记者发现,大青褶伞、日本红菇仍是在浏阳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两种毒蘑菇,去年这两种毒蘑菇造成的中毒事件达到三分之二。

大青褶伞是一种离我们很近的毒蘑菇,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垃圾堆旁,甚至是花盆里。它有着“平易近人”的外表:伞盖和菌柄均为白色,比较像日常食用的白蘑菇,有经验的市民才能通过伞盖上少量的灰褐色鳞片、背面淡青色的层层菌褶来区分。

大青褶伞一年四季均有,中毒后,一般发病快,多在进食后10分钟至2小时发病,少数患者可达6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无力,严重者可因剧烈呕吐及腹泻,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日本红菇5月中旬至10月初生于阔叶树、针叶树或针阔混交林地上,集中出现在6—8月。通体白色至污白色,菌盖中央常下凹,幼时边缘常反卷,菌褶很密,菌柄很短,可以总结为:“白蘑菇,小短腿,盖下凹,边内卷,褶密排”。

误食日本红菇后,患者最短10分钟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伴随黏液脓血便,甚至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的患者还会有因少尿、无尿等造成的肝肾功能损害。

市食安办工作人员提醒,不是鲜艳的蘑菇才有毒,部分朴素的蘑菇也有毒;一些生长在清洁地方的蘑菇也会有毒;有些虫蚁食用过的蘑菇,对人类也有毒。同时,经调查与试验,关于使用“大蒜、灯芯、银器共煮,能使之变黑”“样子不好看或破损不变色”等民间方式辨别毒蘑菇,均不可靠,“且蘑菇不是越嫩毒性越小,毒蘑菇在孢子期也有毒性。”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