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个粽子蹚出一条路子带动一个村子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4-05-29 10:43:25
微浏阳
—分享—

关口街道道源湖村以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粽子全产业链转型升级赋能共富

03版时政深度-5.jpg

粽叶基地,村民们正在采摘第一批新鲜的粽叶。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

以山为伴,以水为歌,以湖为名,这里是连云山脉的一块璞玉,是浏阳河畔的一颗明珠,也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乡愁记忆。辖区内山峦蜿蜒、碧水清波,蕴藏着她璀璨的光华;溪水潺潺流出,宛如一条条银色的飘带,在山谷间蜿蜒而下,汇入道源湖——这里是关口街道道源湖村。

在这里,粽子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从一片翠绿的粽叶到一个个香甜的粽子,从家家户户自己做粽子到形成大规模散户加工队伍,从壮大粽子产业成立公司到打造“粽享乐园”研学基地……靠着一个小小的粽子,道源湖村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粽子村,去年粽子产业产值更是突破了1.3亿元。

一个小小的粽子,如何做到“香飘四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关口街道道源湖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现代农业为主线,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强粽子产业,推动粽子全产业链转型升级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源头活水

一片小粽叶既可兜住粽子还可出国

端阳五月粽飘香,艾叶门楣寓吉祥。

踩一脚初夏的露水,感觉很远的端午一下子就到了身旁。两片粽叶交叠在一起,卷成漏斗状,放入糯米和配料,随着手指

的翻动,用纱线一绕、一捆,糯米和粽叶合为一体,一个香甜可口的粽子就此诞生。

“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在道源湖村土生土长的刘飞而便是闻着粽叶香长大的。如今,看着漫山遍野的粽叶苗在山泉水的滋润下飞快地生长着,碧绿的叶片散发出特有的清新芳香,飘散在空气中,令人陶醉。

03版时政深度-1.jpg

刘飞而正在查看粽叶的生长情况。

伴随着山风和鸟鸣声,山谷里显得格外安静,周英桂正和十多名村民一起采摘粽叶。平时,周英桂是粽叶基地的一名管理维护人员,采收季节则是采摘队伍中的一员。动作娴熟的他,将达到采摘规格的粽叶一片一片采摘下来,然后整整齐齐摞成一叠,再轻轻放到身后的竹制背篓里。这些粽叶,就像道源湖粽子的一张张绿色名片,将走向千家万户。

“今年,我们终于用上了自己的粽叶。”摩挲着一片片碧绿的粽叶,刘飞而的眼中满是欣喜——

近年来,随着粽子产业的崛起,拥有浏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源湖粽子制作技艺的道源湖村被评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每天,从这里卖到全国各地的粽子达100余万个。遗憾的是,过去用于生产的粽叶基本上是从外地购买,价格高达4元/斤,很受市场牵制。”刘飞而表示,粽叶质量的好坏,也受产地的影响。

想要把产业做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生产属于自己的粽叶的能力。4年前,刘飞而辞去了令人羡慕的海关工作,回到家乡创业种植粽叶。建造粽叶种植基地并非易事,刘飞而的跨界创业经历了诸多挑战。最终,在村上的支持下,他流转了300亩土地用于种植粽叶。随后,经由村上牵线,刘飞而在2023年9月与本村的4名粽子行业从业者、创业能手合伙注册成立了湖南湘情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村级合作社占股20%。公司成立后,为解决粽叶栽种等问题,道源湖村党总支多次组织村上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从福建三明、湖南炎陵等地引进了4个粽叶品种。

“粽叶3年进入丰产期,保守估计亩产1000—1500斤,粽叶市场价一斤4元,每亩效益可以达到4000—6000元。”刘飞而介绍,今年,前期种植的第一批300亩粽叶进入采摘期,预计可以采收30余万斤。此外,村里还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的方式种植了1100亩粽叶,如果全部丰产,将为道源湖村的粽子产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采摘的过程中,周英桂和同伴们小心翼翼地将粽叶进行分类。如果不是内行人,完全看不出其中的门道,其差别在于粽叶的完整度与规格:长30—40厘米、宽8—10厘米的为A类,用于出口;长26—30厘米、宽6—7厘米的为B类,用来包扎粽子。

“别小看这一片片粽叶,它不仅可以用来包粽子,还是一片能出口的‘金叶子’呢。”刘飞而解释,对粽叶进行分类是为了提升它们的整体价值。其中,A类粽叶主要出口韩国、日本等地用于精油提取,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B类粽叶则作为包扎粽子自用……

小小的粽叶,就像一片片充满着希望的金叶子。道源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英国介绍,村民除了可以享受分红收益外,还带动了上百名劳动力就业。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带动了更多村民参与种植,公司不仅提供种苗和技术,还以保底价包回收,让村民们无忧……

山林间,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不断;山谷里,淙淙的溪水日夜流淌不息,不仅润泽着这片粽叶基地,也润泽着道源湖的粽子产业。

中流击水

凭借一个粽子开辟年产值1.3亿元的新赛道

“早就听说浏阳道源湖的粽子鼎鼎有名,这不,一拿到就蒸两个尝尝。”两天前,一盒包含多个口味的道源湖粽子被打包装盒,作为伴手礼送到了益阳市民赵婷的手中。虽然还没到端午节,但喜欢吃粽子的她迫不及待地架上了蒸锅,给自己蒸了两个粽子。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甚远。在不少省市,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而在广东、福建等地,人们喜欢将它当成早点。由此,粽子也成了中国人眼中颇具代表性的传统小吃。

03版时政深度-8.jpg

粽子生产车间内,村民们正在加紧生产粽子。

和很多地方一样,从前的道源湖村村民一到端午节便会忙着包粽子。巧手的婆婆、能干的小媳妇和大姑娘,仿佛是天生就会这门手艺。食材好加上好手艺,道源湖的粽子由此声名远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每逢端午时节,勤劳智慧的乡亲们除了制作粽子自己吃和馈赠亲友外,还会做一些运到城区、长沙等地去卖。没想到,生意居然不错,大家一提起道源湖的粽子都是啧啧称赞。

随着时间推移,道源湖的粽子加工散户队伍逐渐壮大,多达200多户,他们有的甚至在外地做起了粽子生意。而在工艺、选材、品种上,他们不断摸索,既还原粽子本味,又推陈出新制作出豆沙、蜜枣、腊肉、蛋黄等口味的粽子,品种多达上十个。

周英国介绍,这几年,为壮大粽子产业,村里不仅注册了“湘情原”粽子商标,还成立了湖南道源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与长沙乡村伙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除此之外,村里还有两家粽子龙头企业,5000余人口的村子有一半以上的人从事与粽子相关的行业。2023年村里的粽子产业产值达1.3亿元,今年有望冲刺2亿元。“仅仅是我们厂里,每年就有3000万个粽子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湖南道源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启禄笑言,道源湖村的粽子村称号名副其实,每年从四五月开始,粽子销售便进入旺季,一直持续至国庆前后。

那么,既然是粽子村,除了龙头企业和加工散户,普通的村民是不是也搭上了粽子经济这趟车呢?答案不言而喻。在包粽车间,村民朱娟的动作十分麻利,15秒就能包好一个粽子,一天下来能包2000多个粽子,“在家门口工作,每个月能赚到八九千元,不比去大城市打工差。”

“光是我们厂,就有180多名村民在这里工作,每年发放工资高达600万元。”钟启禄介绍,如今道源湖村的粽子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自己也搭上了这趟快车,与村民们一起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从香气扑鼻的生产车间到热火朝天的装卸车间,粽子村的每个人都沉醉在这股蒸蒸日上的甜蜜之中。让人赞叹的是,道源湖村并未止步于单一的粽子产业,而是将产业链延伸到了速冻、包点、腊制食品等,逐步开发生态农业旅游,释放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如鱼得水

“非遗+”赋能小粽子,第三产业绽放魅力

“加油!加油!还有最后3分钟,大家手脚麻利点,争取拿到第一名……”在这个天天与粽子打交道的村里,最让村民们津津乐道的还是去年举办的“粽香有你共享非遗”非遗宣传月暨包粽子比赛。上十名包粽子能手大显身手,吸引了众多村民观战。

2222222221111.jpg

目前道源湖村正在打造粽子文化的主题研学基地,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完善。

“包粽子是一项传统手艺,年轻人不会包粽子,看似是一项生活技能的缺失,实质是文化的流逝。”道源湖粽子制作技艺第三代非遗传承人周康舟表示,为了让非遗文化代代相传,道源湖村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月,通过包粽子比赛、知识竞赛、讲述粽子发展故事等方式,让更多年轻人深度体验非遗,展现道源湖粽子品牌特色,让这项非遗焕发新的生机。2023年1月,道源湖粽子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第九批浏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知名度越来越高,粽子也从季节美食变成四季食品。

“包完了煮熟后,还可以带回家。”眼下正是村里最繁忙的时候,处处粽子飘香。而在村里新开业的“粽享乐园”里,长沙游客王吉安和小伙伴们正在体验包粽子的乐趣。

一片粽叶、一捧糯米、一根纱线,传承的是千年工艺,品味的是儿时记忆。也正是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外地游客们观摩粽子制作过程、体验粽子制作技艺、品尝粽子味道,全方位感受道源湖粽子的非凡魅力。

“观众朋友们,这是我们著名的粽子村道源湖村生产的肉粽,选用上好的糯米和鲜肉,美味又健康……”热气腾腾的粽子刚出锅,来自长沙的主播小肖便打开手机,开始了直播带货。目前,他和几名同行一起入驻了“粽享乐园”,以直播的形式销售粽子。

“端午节临近,粽子的需求量增加,每日订单不断,每天能销售5000个左右。”对于入驻“粽享乐园”,小肖称这是一场双赢的合作,既为道源湖村销售了粽子,自己也从中收获了许多。

据悉,“粽享乐园”是道源湖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具体实践。2023年,道源湖村通过科学规划,将村上退出企业区域规划成村级产业园,倾力打造一处具有粽子文化底蕴和集传统技艺展示与学习为一体的非遗研学基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通过“粽享乐园”,如今的道源湖村也搭上了“非遗+”的文旅融合新快车。周英国介绍,除了直播带货项目外,村里打造的研学基地也即将对外推出,届时一天可接待1000余名游客,推动乡村旅游。

从不知名的小村庄到全国闻名的粽子村,从活态传承到全产业链发展,再到“非遗+”,这些年来,道源湖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使得粽子产业如一条活泼灵动的鱼儿畅游在更宽广的水域中,在守护、创新、融合里找到了这个甜蜜产业焕发新生的密码。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