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浏阳文艺工作者们走进蒸浏记多个门店,了解蒸浏记的发展故事和现状。罗豪正摄
5月23日,市文联组织部分文艺工作者前往长沙开展“长沙品读蒸浏记”采风创作活动,走进蒸浏记长沙高铁站店、长沙火车站店、橘子洲景区店,深入了解蒸浏记的发展故事和现状。
当天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2周年,也是第11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日。23日的交流座谈会上,浏阳蒸菜产业协会会长、“蒸浏记”创始人彭诚分享了他的创业历程,自2015年从互联网行业一头扎进餐饮业,其团队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打通厨房到餐桌的生产链,并不断做大做强,如今蒸浏记抢滩布局,已在“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开设了32家门店。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志光
一碗来自浏阳的蒸菜
蒸浏记50%以上的原材料来自浏阳
“这一碗蒸浏记,满载600年非遗传承。”蒸浏记橘子洲景区店的文化墙,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打卡。
传承600年,是浏阳蒸菜的厚重历史。相传,明朝初年,客家人迁徙至浏阳河之源大围山时,把客家人独特的干菜、坛子菜、腊制品等加工技艺与汉代就已产生的浏阳豆豉结合,慢慢形成一种特色风味菜系。
浏阳蒸菜食材来源广泛,天上飞的、山中跑的、地里栽的、水里游的、水里长的、家里养的,都可以拿来蒸着吃,几乎达到了无菜不蒸的境界。2011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浏阳“中国蒸菜之乡”称号;2013年,浏阳蒸菜获得“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17年,浏阳蒸菜被认定为长沙市级“非遗”项目。据统计,浏阳蒸菜门店遍布全国,总量接近2万家,年营业额超220亿元。
蒸浏记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浏阳蒸菜全国连锁品牌,现在全国各大城市有直营门店16家,加盟门店213家,年终端销售额达2.6亿元。餐饮一头连着生产基地,一头连着市民餐桌,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蒸浏记把根扎在浏阳,也带动了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
“蒸浏记50%以上的原材料来自浏阳。”彭诚介绍,公司一直坚守家乡情怀,通过订单采购和标准化帮扶,带动许多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种植养殖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发展,“食材原料大多来自浏阳,豆豉、酱油、醋等调味料主要供货商也是浏阳的企业。”
位于浏阳经开区的蒸浏记中央厨房,是整个生产链的核心。各门店当天上报订单,下午2点收集订单上报生产计划,晚上在中央厨房配齐食材,当天晚上至次日凌晨冷链发送至门店冰柜。“各门店不用厨师,轻量化运行,既节省了运营成本,也保证了产业的标准化。”彭诚说。
一碗端向世界的蒸菜
曾亮相联合国总部,如今开进机场高铁站
5月23日11:40,离登车还有半个多小时,常德市的李先生走进长沙火车站的蒸浏记,点了一份豆豉蒸排骨、一份蒸水蛋,“方便,快捷,味道也不错!”
如今,越来越多像李先生这样经常在外的人,成为蒸浏记的拥趸。而这背后是蒸浏记主动出击,快速布局机场、高铁站和高速服务区等区域交通枢纽。
彭诚介绍,今年“五一”期间,蒸浏记再次刷新开店速度——在湖南、广东两省6店同天开业。其中,布局大湾区的东莞东火车站店,是蒸浏记在“铁公机”的第32家门店。
作为浏阳蒸菜产业协会会长,彭诚说,过去的浏阳蒸菜多以夫妻店形式经营,一口蒸锅、一个蒸笼,有品类、无品牌,难成规模,“如果一直是这样,那么浏阳蒸菜就难以产业化,不能成为别人认可的品牌。”
于是,蒸浏记打通厨房到餐桌的生产链,并不断做大做强。
凭借“生鲜、冷链、日配、到店”这一餐饮供应链,蒸浏记走出浏阳,走出湖南,走向世界。作为浏阳餐饮的代表,“蒸浏记”曾受邀赴法国巴黎参加“感知中国——湖南文化走进法国”系列活动,亮相纽约联合国总部。
前两年,全国餐饮乃至零售业因为种种原因经历了一次大浪淘沙。见惯了商场“悲欢离合”的彭诚直言,在飞机场、高铁站开店的最底层逻辑就是盈利能力,“谁盈利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来。”
上午10点,位于长沙高铁站候车大厅的蒸浏记门店工作人员阳海面带笑容地迎接每一名走进门店的客人。她在这里工作近一年了,早已适应现在的节奏,“现点现吃不用等的方式,很受消费者欢迎。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1000多名客人。”
从长沙高铁站进站口的店,到候车大厅的店,再到出站口的店,彭诚步履未停、脚步生风,“蒸浏记在长沙高铁南站已有4家店,第5家店已经开始准备了。”
蒸浏记坚持的经营逻辑,不仅在销售端,也渗透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彭诚介绍,一把芥菜制作成干菜到食客餐桌,需经历农户种植、合作社采收、加工厂初制、蒸浏记中央厨房配送、全冷链物流、蒸浏记门店制作……每个环节,都要能平衡,产业链条才能运转下去,“这也是蒸浏记越做越大,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原因。”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