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晒冬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4-01-10 10:08:11
微浏阳
—分享—

把阳光裹进食物

是舌尖的记忆,也是向往的生活

文/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志光张翼 图/刘珂

冬日的龙伏镇新开村,朝阳初升,晨雾渐散。79岁的贺尾花从堂屋里搬出几条长凳,支起竹篾做的晒板,把洗净切条的萝卜均匀地撒在晒板上。另一边的竹簟上,则晒上了家里前一天制作的红薯糕。

在浏阳乡村,几乎每家都有晒冬的习惯。贺尾花制作盐旱茶有近60年了。平平无奇的萝卜,在她手中变换花样,成为一家老少都爱吃的美食。

白萝卜从地里扯出来,剁去叶子和须根,在温温的井水中洗干净。一刀剖成两半,再改刀切成细条状,迎着初升的太阳,撒在晒板上晒两天左右。晒至八成干,撒上盐和辣椒粉,就是一道爽口的萝卜条。如果用刨子刨成薄片状,晒干,就成了萝卜皮,用来炒本地腊肉,味道那叫一个香。

贺尾花还透露了一个晒萝卜的小秘诀:晾晒的萝卜晚上不需要收进室内,经霜冻一晚,再晒更容易干,味道也会甜一些。

贺尾花身体硬朗,和大儿子住在乡下。孙子已经安家长沙,8岁的曾孙跟着在长沙读小学。她制作的各类干货、盐旱茶很受孩子们喜欢,每次回家都会大快朵颐。

在浏阳北区,可以和萝卜争“晒冬主角”的,当属红薯了。贺尾花的儿子沈意志今年种了50亩红薯,产量还不错,平均亩产达到6000斤。一部分直接售卖,另一部分留着制作红薯糕和粉皮。

07版镜头-6.jpg

龙伏镇新开村村民贺尾花展示她制作的红薯糕。

红薯耐旱耐贫瘠,加一点鸡粪茶枯就能长得很好,也不需要施农药,是纯正的绿色食品。制作红薯糕,是当地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入了秋,红薯挖回家,冲洗去泥,削去皮,再洗干净,剁成小块放入大锅中蒸煮,熟透后加入白砂糖、芝麻,搅拌成糊状。趁着热,舀至模具中,刮成薄薄的一层。晒干后,剪切成块,打包,就可以储存或售卖了。

“100斤红薯能制作出25斤左右的红薯糕,没有任何添加剂,都是纯手工的绿色食品。”沈意志的妻子端出一盆红薯糕,分给大家。

还有一部分红薯,则被制作成粉皮,这也是浏阳北区最值得称道的土特产之一。红薯清洗干净,用机器粉碎,过滤、沉淀,就得到红薯粉。红薯粉洗涤、晒干,再加入适量的水稀释成浆,舀入铝盘,放到滚烫的热水上加热凝固,再置于水中几秒捞出,转移至竹晒板上晒干,就可以得到美味的粉皮了。

东区的放养黑山羊加上北区的手工粉皮,烹制而成的粉皮炖羊肉,则是令人垂延的冬日佳品、待客必备。

新开村党总支副书记沈慧锦是一名返乡的新农人,成立了合作社,种了几百亩的水稻。在他看来,乡下人家晒制的干菜食物,既是舌尖的记忆,满足一家人的味道;也是向往的生活,为家庭增加了收入。

平日看到村民晒制干菜等,沈慧锦总会拍下来,发朋友圈推介一下。他表示,村“两委”有意引导村民发展农特产品制作,并利用村级渠道帮助村民销售,“到龙伏、社港游玩的客人,可以带一些农特产品回去,有的喜欢粉皮、有的需要腊肉、有的想要干菜,村里就可以协助进行调配。”

临近中午,记者要离开了。冬日的温暖、食物的香气、村民的热情,让这个小村子充满温情、充满希望。

晒冬·浏阳味道——“玉兰片”

07版镜头-1.jpg

56岁的大围山镇楚东村村民鲁秋莲擅长做“玉兰片”。趁着阳光正好,鲁秋莲晒起了做好的玉兰片,“我做玉兰片有30多年了,这也是我从小吃到大的零食。”

玉兰片的制作流程不难。以红薯粉、白糖等和水揉制而成,经过第一道工序之后,切片,晾晒最少两天,再进行油炸,就可以吃了。“这两年,玉兰片越卖越好,老人小孩都爱吃。”鲁秋莲说。

晒冬·浏阳味道——酸枣

07版镜头-4.jpg

大围山镇楚东村,53岁的孔运辉正在晒制酸枣。把酸枣饼一个个摆好放在竹簟上,放在太阳下,空气中都弥漫着甜蜜的气息。孔运辉说,酸枣饼的制作有上10道工序,从山上摘下来的山枣,要经过去皮、去核,之后蒸熟捣成泥,再和红薯、白糖、食盐、紫苏粉、辣椒粉等混合,晒制最少一周,再进行其他加工工艺,最后才能销售。

晒冬·浏阳味道——腊肉

07版镜头-3.jpg

在大围山镇楚东村,走在乡村的道路上,都充满着肉香。每家每户晒制的腊肉,都是选用精品五花肉,以熟盐腌制7天左右,洗净再进行7—10天的风干,最后用米糠、茶树柴熏制7—10天,才算制作完成。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