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学子因贫困而失学”,23年前,《浏阳日报》以这样一份初心开启了“圆梦大学”活动。23年来,这个活动帮助过多少品学兼优的困难学子,我们不曾算过一个具体的人数;23年来,有多少爱心人士和团体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向困难学子伸出援手,我们也不曾算过一个具体的资助金额总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这个活动一直进行下去,原因只有一个:爱,才是最朴素的初心。
2024年圆梦大学报道,第一个采访对象是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谢静怡。起初我对她的了解也仅限于表格上的百来字概述:父母都是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普通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即将迈入高中的弟弟;年收入两万元左右,每年的支出远远大于这个数字。随着采访深入,我了解到更多的细节:过去三年,谢静怡每餐的伙食标准是5.2元,这算是食堂里最便宜的饭菜了;到了高三,为了应付高强度的学习,她偶尔会打一荤一素、共计8.2元的饭菜;高中三年,她怕自己乱花钱几乎从不去逛街;因为家境窘迫,她在暑假一共打了5份零工……
“我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多的善意与帮助。他们中,有不愿留名的叔叔阿姨,有企业负责人,甚至还有一名7岁的小学生。不仅帮我们家解了燃眉之急,更给了我向上的力量,让我看到了希望。作为受赠者,将来我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希望能靠知识改变命运,也希望有一天能实现更高远的梦想。谢静怡的报道出来后,反响超乎了我们的想象,短短两天时间就有近20个个人或团体向她伸出了援手。
而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廖江,获得了一名在重庆工作的浏阳籍律师的一对一资助;考上湖南科技大学的胡紫佳收到了11700元资助,市政协委员张乐还与之一一结对帮扶;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罗睿光、考上了南昌大学的郭思沛、考上了吉首大学的刘金梅、考上了北师大的邓仙婷,都分别获得了爱心团体与爱心人士的相应帮助。
爱心人士的留言都表达了一个意思:不需要这些孩子及其家人的回报,只希望他们能好好读书,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放弃。他们中,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甚至是稚气的小学生。促使这些爱心人士这样做的目的,多是归结于“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他们的恻隐之心有的则是来自于相同的成长背景。这份众人拾柴火焰高式的爱心传递,恰恰也是一份朴素的初心——这些爱心人士,不希望看到一个个品学兼优、懂事的孩子陷入困顿。这个社会,从来不缺抱薪取暖者。
“等他们毕业走上社会了,有能力的话可以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初心永恒爱永恒。在这场名为“圆梦大学”的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者、传播者都是爱的给予者与获益者。
凡人善举,大爱浏阳。作为桥梁的媒体,我们的初衷已经实现了:圆梦,是他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梦想。愿这份美好与这份爱,能随着时光一直流淌。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