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加快推进小水电站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实现智能化、集约化、物业化发展
大栗坪水电站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彭红霞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一曲优美动听的《浏阳河》让世界记住了浏阳。浏阳伴水而兴、以河为名,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市107座小水电站镶嵌在起伏的山峦间,总装机10.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2.8亿度。
小水电是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然而,新形势对小水电的安全与生态提出了新要求,浏阳小水电发展也曾面临不少难题:绝大多数电站已运行超过20年,普遍存在人员和设备老化、监管困难等问题。
近年来,浏阳加快推进小水电站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实现智能化、集约化、物业化发展,通过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专业运维”的新模式,初步建成“一屏观天下,一键全调度,一网控全域”的小水电集控中心,探索出了小水电绿色发展的“浏阳模式”。
现代化改造升级
智能电站实现机器人发电巡检
在集里街道西湖村,由溢流坝、泄洪闸、水电站等建筑物组成的大栗坪水闸如同一把大锁,挺立于浏阳河两山之间。作为浏阳河上控制性的水利工程,大栗坪水闸的地位举足轻重,具有防洪、发电、供水等功能,还起到了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
大栗坪水电站厂房内,3台水轮发电机组飞速运转。改造后,电站实现了机组智能自主发电和机器人巡检。
继2022年成功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后,大栗坪水电站今年又迎来了“智能电站”的华丽升级。
走进水电站厂房,映入眼帘的是3台飞速转动的水轮发电机组,与之对应的是3个“方头方脑”的智能发电机器人。在轨道上灵活穿梭的则是智能巡检机器人,可以随时对电站关键部位进行AI视觉巡检。“传统的水电站靠人工值班,而改造后的电站实现机组智能自主发电和机器人巡检,升级为‘无人值班’,大幅提升了电站的安全性和效率。改造后的电站可根据上游实时来水量优化运行,年发电量增幅超过10%。”市水利局大栗坪水闸管理所负责人说。
绿色小水电是生态环境的“修复者”,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考虑生态效益。在大栗坪水电站,经过改造的2号水轮发电机组“另有玄机”。
在浏阳小水电集控中心值班室内,实时滚动的数字大屏幕显示着各项数据。
为了保护河道生态,在枯水期,水电站每天必须保持在最低“定额”以上向下游放水确保不断流,有多余河水才可用于发电。“这一部分流量也叫做生态流量,通过由定桨改为转桨的新技术,电站枯水期可利用生态流量高效发电,解决了枯水期采用泄洪闸泄放生态流量的安全隐患和水资源浪费问题。”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栗坪水电站是浏阳推进小水电现代化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从2019年开始,浏阳在全市开展小水电清理整改的同时,加快推进小水电转型升级绿色发展。2020年年底,株树桥水电站成功创建长沙市第一家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全国绿色示范电站6座、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电站12座,56座水电站完成“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现代化改造升级,展现出浏阳小水电绿色转型的强劲势头。
集约化运维
打造水电新质生产力
市水利局农村水利水电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107座小水电站,装机1000千瓦以下水电站约占80%。为了解决小而散、管理难等问题,浏阳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专业运维”的新模式,由市水利局牵头、小水电协会协助,引入福建力得公司建成小水电集控中心。
株树桥水电站
在浏阳小水电集控中心值班室内,实时滚动的数字大屏幕显示着各项数据。力得公司项目负责人陈开宇介绍,与传统水电系统不同,平台类似“水利一张图”,可以实现“一屏观天下,一键全调度,一网控全域”。
“智能巡弋”技术自动捕获各类风险事件并跟踪处理,全站智能模式对自动化设备等全方位监控,生态流量实时监管……据悉,浏阳小水电集控中心平台涵盖智能巡弋巡检、水情水务监测、生态流量监控等九大子系统,功能强大。
“当下,国家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也积极探索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打造水电新质生产力。”陈开宇表示,集控平台已录入浏阳市全部107座电站档案数据,目前已有36座电站在线监测,还有部分电站正在实施智能化改造,后期也将接入。
为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水利局推动首批17座局属国有电站率先改造接入平台,同时通过引导鼓励,对改造纳入集控管理的民营电站低压机组每台给予适当改造补助,探索联合运营、半托管、全托管等不同物业化管理模式。“对于电站业主来说,集约化运维提高了发电效益,安全也更有保障,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浏阳小水电行业协会会长李昕说。
“浏阳的目标是两年内实现全市80%的电站纳入集控管理,更好保障运行安全。”市水利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科技赋能,一手抓安全监管,一手抓绿色发展,在确保小水电运行安全和保障生态的前提下,实现小水电智慧高效的目标,为小水电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