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市博物馆晋升国家二级博物馆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4-08-27 10:08:37
微浏阳
—分享—

亮相第十届博博会,“浏字号”文博出圈又出彩

08版浏阳河文化-4.jpg

博博会上,浏阳市博物馆展区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市博物馆供图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8月23日—26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作为我国文博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本届博博会以“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教研并重数实融会”为主题,展览总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吸引了422家博物馆及155家企业参展,浏阳市博物馆成功获得“入场券”。

展览期间,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浏阳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与此同时,浏阳市博物馆还获得了本届博博会的最佳展示奖铜奖。

亮相博博会,主打以“浏”“留”声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北依阴山,南临黄河,绵延1200公里的敕勒川,既是中华多元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华版图农耕和游牧两种文明的交汇区与分界线。

创办于2004年的博博会,是我国文博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也是亚洲最大的博物馆专业展会,更是全球三大博物馆行业展会之一。20年来,“博博会”第一次走进草原,为呼和浩特市民与博物馆爱好者呈现了一场别样的文化盛宴。

08版浏阳河文化-3.jpg

浏阳市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民俗、人文与自然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近日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记者彭红霞

“知道博博会亮点很多,但是没有想到会这样精彩。”8月23日,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内人流如织。正在这里举办的博博会不仅吸引了422家博物馆、155家企业参展和本地市民的参与,也吸引了不少到呼和浩特市旅游的外地客人的目光:全国博物馆发展成果展示区,全国文博企业发展成果展示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文博事业综合展示区,博物馆数智化专题展示区,文创产品及休闲互动区。博博会展览设立的“五大展区”,让大家恨不能分身有术——

南京博物院的“物华天宝-数字文物之美”、敦煌博物院的“数字敦煌”、三星堆博物馆的“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VR沉浸式探索体验等博物馆数智化成果竞相绽放,带领观众进入一个个生动逼真的历史场景。各大博物馆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让文物“活”了起来,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到数实融合的无限魅力。

“一直很想去浏阳看烟花,没想到浏阳市博物馆将它们以文创产品的方式‘绽放’在现场了。”在1号馆,平时就爱逛展的山西游客王琳走到1M019—4展位号附近就有些挪不开眼了:精致的展厅内,以浏阳河、浏阳烟花为两大主题设计元素,布局成红色传奇的英雄之城、绿色诗意的生态之城、历史悠久的人文之城、多彩非遗的活力之城四大板块——这便是浏阳市博物馆展区。

走进展区内细看,浏阳河、浏阳烟花、菊花石、浏阳夏布等浓浓的浏阳元素与氛围扑面而来,如最懂人间烟火的十二时辰挂坠、烟花系列产品、浏阳风景手账本和明信片、“鼠你最美”鼠标垫、激光蚀刻——叶雕……100余种文创产品,每一种都以其独具地域特色的设计、可爱的造型和精致的工艺,瞬间俘获游客的芳心。

“我从小就听过《浏阳河》这首歌,进来打卡的第一感觉就比较亲切。”和王琳一样迈不开脚步的还有呼和浩特市民黎睿,她表示,以前经常会畅想浏阳是一座怎么样的城市。观展后,才知道浏阳不仅山美水美,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的浏阳历史名人。“希望有一天能去浏阳旅行,看一看世界闻名的浏阳河与浏阳烟花,更要去浏阳市博物馆参观,深入了解这座被名歌环绕的城市。”

下半年即将读初中的小观众谢子怡排队三小时,只为打卡浏阳市博物馆展区。从小就喜欢烟花的她,面对那些带有浏阳烟花元素的文创产品,有些爱不释手,并和展区工作人员约好“下个暑假浏阳见”。

“我们的展区不算特别大,只有18平方米。这次能出圈又出彩,主打的就是以‘浏’‘留’声,通过文图、实物等方式讲述浏阳故事,展现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弘扬湖湘大地的人文精神,充分展现浏阳‘一河诗画,满城烟花’的无限魅力。”浏阳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周霞介绍,除了普通观众外,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湖南省文物局局长姜猛等专家皆对浏阳市博物馆展区给予点赞。

赴一场文化之约,浏阳“文博热”持续升温

“知浏阳,爱家乡。走向世界,先从了解自己的家乡开始。”前不久,从外地回浏阳探亲的周觅特意带着孩子去浏阳市博物馆参观打卡。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旅游达人,她表示这一趟博物馆之行非常有收获,不仅她对与浏阳有关的历史有了更系统和直观的认知,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我是浏阳人”的文化血脉觉醒。

“以兴趣为导向,以折腾为乐趣。逛博物馆也是一门学问,同样需要培养兴趣与爱好……”今年1月,300余名博物馆爱好者跟随浏阳作家、《博物馆是什么》作者张小溪一起了解博物馆的相关知识。

这个暑假,“新时代湖南好少年”、浏阳一中的学生耿静好很忙碌。作为年龄最小的浏阳文庙“国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守护人,身着传统服饰,为四方游客讲述文庙的前世今生,是她假期主要的任务之一,也是她七年来一直坚持在做的事。6月10日,第二届“长沙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颁奖仪式在长沙举行,浏阳市博物馆被评为第二届“长沙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团体)。

“浏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很热爱这个地方。现在能向浏阳市博物馆捐赠我珍藏的一些东西,心里真的很高兴,它们有了一个永远的‘家’……”7月16日,著名作家、《第二次握手》作者张扬向市博物馆捐赠了约3000件(套)手稿、剪报、书籍、文件等珍贵资料,其中不乏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的珍品,如张扬亲笔书写的《第二次握手》手稿以及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同志致张扬的信函等。

奔流不息的浏阳河历经千年,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从走进博物馆到热爱博物馆,从参与博物馆讲解到向博物馆捐赠“宝物”……这些年来,浏阳市博物馆的粉丝越来越多,浏阳“文博热”持续升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

探索博物馆“出新出色”之路,为浏阳文旅引流

前段时间,湘赣边(浏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获评浏阳市首届“十大美学空间”,更是为浏阳市博物馆带来不小的流量。如何让“一个展示窗口”变成“塑造优质窗口”,让打卡流量变成文旅引流,浏阳市博物馆正在探索一条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出新出色”之路。

破题之路何在?“浏阳市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民俗、人文与自然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市博物馆在基本陈列‘浏阳河之歌’的基础上,策划了《一切为了人民——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巨变·何以浏阳——浏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发展成就展》等系列临展;先后举办了‘探寻浏阳历史走近古城遗址’、博物馆国潮·静好说礼仪、‘我是文物医生’陶器修复体验、‘尊师重礼永相传’等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2023年接待游客约160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1.3万人……”在一次活动现场,浏阳市博物馆馆长徐雄辉为市博物馆代言,邀请大家多到市博物馆参观、打卡,真正做到知浏阳、爱家乡。

而代言的底气,来自近年来浏阳市博物馆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文物展示与阐释,抓好藏品管理、保护与利用,在中小型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一是形成了以历史文物、红色文物、民俗文物为核心的三大藏品体系,特色鲜明,意义重大,优势突出,馆内共收集藏品1512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582件(套)。二是基本陈列与多元临展相得益彰,共同谱写历史文化、红色记忆、家国情怀的壮丽篇章,共推出38场临展、馆外展览17次。三是始终秉持以社会教育为己任的原则,挖掘文化底蕴,讲好文化故事,传承文化基因,近三年年均接待游客143万人次,讲解接待团队达6415批次,开发研学课程26堂,推出社会教育活动300余场次,累计送讲座和展览下乡220余场次……

“好的博物馆独有的魅力之一,就是创造力,它不仅传承历史,还要构建未来。”徐雄辉表示,近年来,浏阳开始大力推进文旅产业,也让博物馆的工作变得真正有底气、有名气、有人气。下阶段,浏阳市博物馆将在社会教育、展览举办、文物保护、藏品利用等方面创新发展路径,全力将博物馆打造成出新出色的城市窗口。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