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日报》理论版丨罗柱:用文化自信驱动史志档案事业创新发展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4-08-16 16:27:56
微浏阳
—分享—

文|罗柱

史志档案作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记忆。其研究成果凝结着无穷的思想智慧,蕴涵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史志档案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学习党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精神,坚持用文化自信驱动史志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

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史志档案政治站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意蕴深远,激励人心。我们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紧扣档案职能职责,切实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历史主动、历史担当,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全面提升“存史资政育人”能力。

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对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深学细悟、学思践悟,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过硬的能力本领确保“四个好”(即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两个服务”(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要求在浏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史志档案事业繁荣发展、百花齐放。

推动数字转型,提升史志档案服务效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这为史志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自2015年起,浏阳便致力于构建以市档案馆数据库为核心、各单位档案室为辅助节点的浏阳市数字档案馆系统。按照“四统一”(即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统一应用支撑平台、统一标准、统一软件)原则,完成了数字档案馆的基本软硬件建设。截至目前,已成功对1600余万页馆藏纸质档案进行信息化扫描和挂接,馆藏资源总库拥有601.2万条目录数据,数据总量达到21.23TB,纸质档案的数字化率高达98%。数字档案资源总量和数字化率均在全省县级档案馆中名列前茅。此项工作的加速推进,不仅确保了馆藏档案的长久保存,更是极大提升了档案查阅利用效率。

此外,我们坚持把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推动史志档案利用建设的关键抓手,主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挖掘红色档案资源,通过网站、App等移动端,实现了开放档案、文化典籍和地方史志研究成果等的在线展示与查考利用,开辟了档案宣传利用新阵地,实现了人不出村、足不出户即可在手机上查资料、看古籍、学党史。

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史志档案传承基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锻造一支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史志干部队伍,是推动新时代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们结合实际队伍现状,大力加强史志档案人才建设。一是充实整合人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积极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等部门沟通协调,近三年来,通过公务员招考、公开遴选等方式,招录选拔6名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注入“源头活水”。二是倡导智慧引领,增强干部素质本领。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不同部室学习锻炼,在以老带新、互助互学中不断提升业务素质水平,有效推进干部梯队建设,激活“一池春水”。三是巧借善用外力,建好史志专家人才库。组建专家智库,汇聚专家智慧,开发特色党课、推动革命遗址保护等工作。同时,史志档案学会从社会各界吸收110名个人会员与40余家单位会员,为史志档案研究储备大量人才,激荡“澎湃潮水”。

史志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史志档案工作者,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创新档案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挖掘红色资源、传承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发展,为浏阳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党史力量。

(作者系浏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市档案馆馆长)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