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青春在浏乡丨“新型职业农民”探索生态种养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4-07-26 10:52:44
微浏阳
—分享—

稻鸭共生 鱼虾满兜

04版我的青春在浏乡-1.jpg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实习生毛婧妍

“嘎嘎嘎……”盛夏七月,走进古港镇燕港村,一阵小鸭子的叫声从茂密的稻田里传来,引得几个小朋友猫着腰在田边寻找,家长们则在一旁笑着,共享这一份悠闲自在的亲子时光。

抓鸭子、摸鱼、捡田螺、捞虾米……通过稻鸭共生,徐娟和她的合伙人们不仅帮许多人找回了儿时的回忆,还将田间地头变成了农旅融合的特色试点。

绿水青山中,一幅稻鸭共生、鱼虾满兜的新型农业生产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水稻“携手”鸭子,探索“双赢”之路

7月,乡村一片绿意盎然,片片稻田间不时飞过几只白鸟,宁静而美好。

“这一片中心地带,就是稻鸭共生的试验田。”跟随徐娟走进田间地头,她表示,“稻鸭共生”可不是将鸭子赶进田间放养这么简单。2018年,徐娟和合伙人成立了五斗专业种养合作社,流转了6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前几年一直沿用传统的农作方式。直到2021年,在一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上,他们第一次听到了“稻鸭共生”这一生态种养模式。回来后,就用300亩稻田做起了实验。徐娟告诉记者,要实现稻鸭共生,必须科学合理地执行每一个步骤,包括投放时间、方式,乃至鸭子的公母,“如果是刚插完秧苗,就要经过十几天的稳兜,才能放鸭子,不然会糟蹋了庄稼;母鸭子只能在晚稻田里投放,不然下了蛋不容易找……”

一年收获两季稻谷、三轮鸭子,徐娟和她的伙伴们已经掌握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稻叶有毛刺,所以鸭子们只吃田间的杂草和虫子,还能帮忙消灭让不少人非常头疼的福寿螺卵。与此同时,鸭子在田中四处游走,也能增加水田的溶氧量,促进水稻生长。

“稻鸭共生,相得益彰,生态米和放养鸭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徐娟说,通过三年来的努力,他们的试验田如今每年能收获上万只鸭子,能卖出每只88元的价格,“我们生产的生态米也能卖到10元一斤,有时还会供不应求。”

坚持生态种养,与自然和谐共生

蓝天白云,长空如练。放眼望去,一幅水清景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

“我和合伙人都是‘70后’,我们这一代对于田间不仅有一份情感,更有着说不尽的情怀。”徐娟说,她从小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劳作,对犁田、插秧、割禾、打谷等再熟悉不过。撒开脚丫子追赶鸭子、带着捞网去水渠捞虾、扛着锄头去田间挖泥鳅……这些质朴的快乐,从那时起,就深深地扎进了她的心田。

因为这份情怀,徐娟积极探索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这条路,却并不好走。徐娟的合作伙伴、土生土长的古港人涂康付说,2021年他们第一次试点稻鸭共生、不打农药的生态种养模式时,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1年,合作社的稻田遭遇了严重的二化螟虫害。二化螟又被称为“钻心虫”,它们专门躲在稻株中,鸭子根本吃不到。这些虫子甚至会躲在禾兜里过冬,第二年再出来危害水稻。不到半年,600多亩稻田就有400多亩受灾,品质和收成直线下降。

难道只有继续打农药这一条路可走吗?徐娟、涂康付和其他合伙人都很不甘心,并不断邀请各地专家前来勘察。这时,一名教授告诉他们,二化螟虽然“狡猾”,但可以在收割时将禾兜割深一点,将其暴露出来,再赶鸭子去吃,这样既能保留不打农药的初衷,又能杜绝以后的虫害。

“我们几个合伙人商量以后,下定了不打农药的决心。”涂康付说,据统计,那一年共有三分之二的水稻歉收,“但一切都值!”

助力乡村振兴,农旅融合促进多元发展

对稻鸭共生的探索,也让五斗专业种养合作社的田间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显著。“小蝌蚪、小虾米、小泥鳅重新出现在了田间,这让我们都很惊喜。”徐娟说。

“今年,在稻鸭共生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摸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徐娟介绍,他们已经在实验田的旁边挖好了沟、养起了鱼。

和稻鸭共生一样,鱼的加入,也是个“技术活”。首先,一亩稻田只能选择一分的面积,投放100斤左右鱼苗,鱼多了或少了都无法充分利用资源;其次,沟渠要挖深一点,80厘米上下最合适,既能保证鱼的存活率,又能避免鸭子将鱼吃光;最后是要打理好水沟周边,等稻谷收穗扬花时将其打通,此时鸭子已经售卖,鱼正好可以游往水田,继续吃虫、吃草、吃稻花。

一田多用、稻鸭鱼共生,资源得以充分、循环利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于是,在养鱼的试验成功后,五斗专业种养合作社又开发了泥鳅、龙虾、果树等“共生”模式。

如今,合作社的农产品越来越丰富。为了更好地销售农产品,徐娟还探索起了“农旅融合”的模式,在田间地头打造各种景点,倡导家庭亲子游。孩子们可以在田间抓鸭子、捞鱼、挖泥鳅、摘水果,下半年还能捡鸭蛋,大人们也能在这里重新找回童年的欢乐时光。

而更让徐娟等人开心的是,稻鸭共生这一生态种养模式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前来学习,燕港村本地的农民也开始学习、借鉴,推动了生态环保、乡村振兴。

“我们还计划给鸭子装上定位系统。”徐娟说,未来,他们想让客户“云上养鸭”。届时,客户不仅可以随时查看鸭子的活动轨迹,还能来到田间,寻找自己养的那只鸭子。

“嘎嘎”的鸭子叫声在耳畔响起,潺潺的沟渠奏响了田间大合唱。徐娟表示,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愿意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和乡亲们一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相关链接

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交出生机盎然的“绿色答卷”

炎炎夏日,走进古港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宜居宜业、生机盎然的新时代乡村美景。农业产业,一直是古港镇发展的坚实底色。如今,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已达1.24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6万余亩,粮食产量超2.88万吨,充分展现了古港镇在粮食安全方面的责任和担当。

古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质效,古港镇积极落实“田长制”,并通过各专业合作社带动,不断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此外,古港镇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1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0万元的可喜成绩。

未来,古港镇将持续抓实村强民富的着力点,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交出生机盎然的“绿色答卷”,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