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浏阳青年画家潘梦莎的水彩画作品《乘风破浪》获得了诸多点赞。
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官方网站先后公布了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水彩、粉画,雕塑,壁画等多个展区复评结果。浏阳市美术家协会入展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共有三人四件,分别为潘梦莎的水彩画作品《乘风破浪》,邓天赐的中国画《峥嵘岁月》,冯义莹的雕塑《枝繁叶茂》和壁画《经世至用》。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被誉为美术界的“奥斯卡”,是中国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每五年举办一届,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3届,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潘梦莎
人物简介
潘梦莎,1994年生于浏阳官桥镇,2024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齐白石艺术学院,水彩画方向硕士,师从邹正洪教授。其作品多次入展各类大型展览,其中:水彩画作品《乘风破浪》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24年),水彩画作品《长风破浪》入选第十三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2023年),水彩画作品《长风破浪》获第八届湖南水彩·粉画展优秀奖(2024年),水彩画作品《有序》入选第五届湖南高校毕业季美术作品展(2024年)、第八届湖南省女子水彩画家作品展(2023年),水彩画作品《湖湘小镇》入选彩墨洞庭美丽兰溪美术作品展(2023年),水彩画作品《251号》获第九届湖南青年文化艺术节铜奖(2023年)。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
7月11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联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作品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幕。
“人们对于‘秩序感’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想要表达美就更加离不开秩序。这一作品投射出笔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于水彩绘画艺术中秩序感的理解,是从自身生活出发,结合对新时代的思考,以羽毛球这一运动为主题,创作出能反映自身生活、情感、审美及追求的水彩画作品。”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上,浏阳青年画家潘梦莎的水彩画作品《乘风破浪》获得了诸多点赞。
“创作源于生活,却是高于生活。”秉承这一理念,潘梦莎的大多数作品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以小见大,以小切口呈现大时代,展现现实主义的精神和广度。
200个小时精心打磨
作品连续入选两届国展
几十个羽毛球,或完整,或残缺。它们作为画面的主体物,呈不同的姿态散落在地面上。一双穿着脏球鞋的脚,静静地立在羽毛球下方,脚边露出小半个羽毛球,仿佛延伸着未能入画的一切,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
《生生不息》
画面中,每一只羽毛球的形态都有细微的差别:有的相对较为完整,有的呈现清晰的使用痕迹,球体也出现破损;有的球体以独立形式出现,也有多个球体拥挤在一起,形成凌乱的氛围。空白的地面上,散落着几片掉落的羽毛,让人身临其境。
这双脚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她)脚下的这堆羽毛球是挥洒汗水与泪水的见证吗?通过艰辛的训练后,他(她)有没有站到梦想的舞台上……站在《乘风破浪》的作品前,既能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又能感受到一动一静带来的对比,它们有一种特殊的平衡感与秩序感,让人陷入深思。
“德国的哲学家费希纳说过,美是复杂中的秩序。我也是从现实的生活出发,通过羽毛球这样一个日常运动来表达一种美和精神。”对于这件作品的创作,潘梦莎笑言,自己秉承的是“创作源于生活,却是高于生活。”这一理念——2023年,正在读研二的潘梦莎在校园中经常见到同学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那一跃而腾空的瞬间,以自身的力量转换成速度,在空中感受技术与力量的完美结合。这一项给人能量的运动项目吸引了她的眼球。
《鸭鸭》
以前看过的一些奥运会羽毛球冠军,更是具有一种勇于挑战、百折不屈、尊重对手、永不言弃的品质,让潘梦莎久久不能忘怀。由羽毛球精神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她,也让她产生了为之创作作品的想法。
以水彩为媒介,整体画面从平衡这个点去考虑构图,增加作品的丰富性和观赏性;将人与物之间建立起微妙的联系,再以红白两色作为画面的主色调;使用高纯度色相对比的色彩关系来组织作品的氛围,一种色彩厚重,另一种则是轻薄,红色充满了生命力及力量感,衬托出白色的球体亮眼,并与之形成反差……
“整幅作品从构思准备再到最后完稿,用了200多个小时。”潘梦莎说,前期要考虑的有平衡构图、图底关系的呈现、色相对比,所表达的清晰性模糊性则是重头戏:羽毛球的球头和毛梗的部分使用了绝对清晰的画法,羽毛球的毛片部位则使用了水色交融的表现形式,这也是水彩画特有的。“作品中挨在一起的羽毛球产生了一种交叠感,毛片的部位因为这种水色朦胧的关系,使对象的轮廓相对来说并不写实,是从希望能描绘出透明的光影效果出发,从而给人一种相互渗透的美感……”
在经过3个多月的打磨后,作品出炉,潘梦莎为其取名《乘风破浪》,既是对作品的总结,也是对观众和自己的一种勉励——任何时候,都要像羽毛球运动员一样坚韧不屈,充满力量。
孜孜不倦地追求
“创作永远是一种努力”
在很多人眼中,潘梦莎一如浏阳美术界冲出的一匹黑马。短短两年时间,有多件作品获奖,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年纪轻轻能连入两次国展,让人惊叹,也让人热切关注她的艺术成长之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潘梦莎的作品前,能深深感触于作品所带来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在极具感染力的画面背后,引发观众关注的是作品传递出来的思考方式与内在讯息。
《有序》
无疑,潘梦莎是一位很好的表达者与阐述者,更将这份永不放弃的精神带到追梦路上:
与很多从小受艺术熏陶的人不一样,从小生活在普通农家的潘梦莎并没有很多条件去接受专业的训练。高三那年,她突击学了一个月的美术,随后考入了设计专业。
“不经过系统学习,丧失的不单单是独立全面的专业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很难去发现事物本质存在的背后意义,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学毕业后,已经参加工作的潘梦莎心中的那颗艺术种子开始真正地发芽。
要实现系统学习,最合适的便是进入高校深造。两年的时间里,潘梦莎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专业。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她画了几百张作品。随后,她用了半年时间温习文化课,最终一举考上了研究生。
“想要产生自己的认知并且给自己以启迪,研究名家的作品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尽量去揣摩他们作品中有规律性的东西,更进一步寻求自我的觉醒。”研究生期间,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潘梦莎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除了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练习外,她做得最多的一个功课便是向名家“云拜师”。
美国著名的艺术家在安迪·沃霍尔增强了她关于波普艺术的理解,让她学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增强一定秩序感和节奏美,开阔创作路径;西班牙现实主义大师洛佩斯·加西亚的艺术风格是传统写实的,擅于用细节说话,可以增强巧妙构思以及对于作品整体秩序感的把握;东山魁夷是二战后日本杰出的画家,绘画风格独树一帜,感性和理性交织并存,意境的实现路径是形体设色的简单化提炼,学习并融会贯通才能形成个人的风格……
“目前我已经为几百位艺术家建立了素材库。”时空的局限,并不能阻止潘梦莎的求知欲。每遇到一位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她都会为其建立一个素材库,并时时揣摩。
“我每天都在画室画五六个小时,有时画着画着,天就亮了。”在学习很多优秀艺术家的作品的同时,潘梦莎在创作上不断尝试,不断试错,她在绘画形式的探索中投入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并在艺术观念上做出了改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开始,潘梦莎的作品开始崭露头角,其作品《长风破浪》入选第十三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而这次入国展的《乘风破浪》,无论在画技还是思想承载方面,都更加成熟。
“获奖有幸运的成分在其中,这只是我一个阶段的一次尝试,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大量创作。真正的交流从来都是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而自己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自己在创作中存在的不足,我自己的认知是很清晰的。不管是从绘画语言上的探索,还是创作习惯和风格,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获奖,潘梦莎谦虚低调。
“才华是一种天赋,但创作永远是一种努力。”这是《艺术与恐惧》这本书上的一句话,让潘梦莎却十分有感触:作品是良好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作为创作者,最能提升自己的水平的方式那就是不断地思考、不停地创作,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从生活里找寻能打动自己的事物不间断地进行创作。“追求艺术的路,永远不要害怕去试错,不要太照本宣科,不要太在意某个小细节,不要被不好情绪牵动。创作也不仅仅是关起门来自己研究就能出来的,一定得去看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学习各种观念表达,这也是一种让才思不枯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