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旅融出新天地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3-12-14 10:14:53
微浏阳
—分享—

浏阳入选首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

文旅融出新天地

04、05版时政深度-6.jpg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徐旻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示了首批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浏阳成功入选,为长沙市唯一一家,湖南省共2家,全国共50家。

这一定是浏阳文旅最为闪耀的“高光时刻”之一。从此刻起,浏阳又多了一个引以为傲的“国字号”招牌。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是一场亮家底、展实力、比发展、拼质量的角逐。在这场激烈的全国文旅PK赛中,浏阳有何优势?底气何在?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要求,围绕打造全国文旅融合标杆,全面彰显“山水花城诗画浏阳”好风貌。

近年来,浏阳以“打造全国文旅融合标杆”为目标,依托浏阳河、浏阳花炮两大国际文化名片,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强”新格局形成。今年来,浏阳共接待游客3505.95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70.599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78%、19.24%。如今,在浏阳河畔,一幅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红色旅游、农耕旅游、非遗旅游蓬勃兴起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强化顶层设计,创建之路有支撑

2022年12月,为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文旅部联合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申报评选工作。

04、05版时政深度-7.jpg

浏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将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写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方力量,建大文旅体系。《浏阳市全力打造全国文旅融合标杆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浏阳市促进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下称《文旅十条》)《浏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浏阳河百里画廊文旅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引导和支持研学旅游、乡村民宿、非遗文创等文旅融合产业做大做强,升华了“抓大文旅,促大发展”的全新格局。

针对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浏阳也在进一步研究深化相关政策文件,让文旅融合有更大的平台和空间。“下一步,将对《文旅十条》进行修订,扩大奖励面、加大奖励力度,同时编制《浏阳市民宿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浏阳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推动农耕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助力浏阳打造‘三湘民宿第一高地’‘湖南省农耕文化名片’。”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托品牌抓手,创建之路有基础

一条河弯过九道弯、闻名全世界,一首歌响彻全中国、传唱海内外,一朵花传承千年、绽放全球,手握3个世界级大IP的“山水花城”浏阳,文旅家底丰厚、资源丰富,“古色”“红色”“绿色”“彩色”交融共生,打响了“浙江有桐庐、江西有婺源、湖南有浏阳”的文旅品牌。

04、05版时政深度-4.jpg

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0家,其中19家位于乡镇;培育打造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处(大围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1处(童话湾里、诗画中州-国家田园综合体),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张坊镇田溪村、古港镇梅田湖村),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古港镇),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17家。

今年7月,《全国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3》发布,浏阳再次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位列全国第4,同比去年再进2个名次。

10月,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在浏阳开幕,浏阳用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璀璨夺目的烟花、诗意栖居的民宿、让人垂涎的美食……奉献了一场极高水平的节会,向世界展示了文旅名城的新形象。

11月、12月,浏阳文旅更是喜讯连连——以湖南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焰遇浏阳河”文旅消费集聚区入选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古港镇梅田湖村、张坊镇田溪村获评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古港镇获评省乡村旅游重点镇;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杜鹃花节”被授予中国当代节事逾10年“中国节事卓越品牌”奖;依托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的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云溪杉舍民宿、围山云起民宿、云躲躲民宿获评省级五星级旅游民宿;周洛大峡谷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系列文旅品牌的打造,不仅是促进文旅产业扩容提质、优化升级服务的抓手,更为创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增添了力量。

突出重点领域,创建之路有方向

在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的道路上,浏阳坚持以创促建,依据浏阳的资源禀赋和优势强项,突出六大领域的融合,不断做好文旅产业的放大、创新、链接,全力推进全市文旅产业快速发展。

旅游+烟花——

天上一朵花,地上花满城。浏阳烟花“始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如果说以前的浏阳是世界烟花主产区,那么现在的浏阳早已不局限于生产基地,更是“世界花炮之都”、旅游目的地。

04、05版时政深度-5.jpg

10月13日晚,第二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在浏阳天空剧院举行,以一场大型沉浸式多媒体烟花诗剧立体诠释“快乐长沙,烟火浏阳”的丰富内涵。网友们被开幕式焰火文艺晚会上“浏阳式浪漫”深深震撼。统计数据显示,当晚直播观看人数达4800万人次。11月3日至4日,第十五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举行,数万名中外宾客相约浏阳河畔,随着“浏城生花”“世界友谊之桥”“生命之树”“珠穆朗玛峰”等焰火图景一一呈现,现场观众一片欢腾,共同领略“一河诗画满城烟花”的城市魅力,也见证了浏阳“烟花+文旅”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新技术、新格局、新业态的发展,浏阳花炮不断转型升级,“水母”“加特林”等爆款产品频出,烟花小屋开进景区,花炮实现与网游、国风等跨界融合,与文旅共舞、为文旅赋能。

旅游+蒸菜——

浏阳是“中国蒸菜之乡”“湘菜十大名县”,可以说一碗浏阳蒸菜“秒杀”万千顾客的味蕾。在浏阳,素有“无菜不蒸”的说法,浏阳蒸菜也一直以其经济、快捷、营养、卫生、种类丰富而受到老百姓的青睐。浏阳高度重视并大力培育这道舌尖上的绿色美食产业,打造了田小狗、笨罗卜、浏阳院子、浏水蒸香、蒸浏记等蒸菜特色品牌和文化主题餐厅,将浏阳夏布、浏阳烟花等非遗元素融入门店,一步一景,游客在用餐的同时,还可以欣赏、体验到浏阳特色旅游元素。新聪厨食品有限公司还将蒸菜生产线打造为旅游观光线,成功获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其开发的蒸菜简餐、便餐、预制餐等文创产品走进景区,蒸菜礼盒还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特色伴手礼。

旅游+红色——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浏阳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红一方面军成立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均发生在浏阳,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楚东山大屋)等重要革命机构驻扎在浏阳。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有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78处、可移动革命文物近2万件(套),革命类爱教基地、纪念馆24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苍坊旅游区和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省级红色文旅小镇1个(文家市镇);走出了胡耀邦、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宋任穷、杨勇等30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诞生了寻淮洲、李白两位“双百”人物,孕育了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有近2万名烈士献身于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红色基因十分厚重。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浏阳创新探索“旅游+红色”路径,打造红色研学基地,推出红色研学活动,精心雕琢红色主题课程,推出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红色剧目,连续5年实施“流动博物馆”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累计举办红色展览、讲座774场,受众达33万余人次。

近年来,浏阳还连续举办了三届湘赣边革命文物讲解大赛,联合湘赣边各兄弟县(市、区)整合红色文旅资源,多次推出不同主题的湘赣边红色旅游路线,全力带动湘赣边红色旅游发展。

旅游+研学——

冬日的暖阳下,古港镇梅田湖研学实践基地广场走来了一群学生,长沙市芙蓉区育才第三小学的同学们正在举办梅田湖研学活动开学仪式,在这里,他们将度过“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趣、结农家缘”的两天。

梅田湖村采用“公司+村级+农户”模式,农村变研学课堂、村民变研学导师、住宅变研学旅馆,2023年,梅田湖研学实践基地已接待研学青少年85000余人次,获得“湖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荣誉。

梅田湖研学实践基地是浏阳研学旅游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浏阳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0家,其中国家级研学基地1家,省级研学基地6家,已开展研学旅游活动2000多场,覆盖长株潭、湘赣边35万余人,创造了2万余个就业岗位。近年来,浏阳坚持“一基地一特色、一基地一主题”,培育差异化的研学旅游产品,形成了构成多元、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研学产业体系,年均带动文旅消费超15亿元。

旅游+农耕——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浏阳坚持以农为本、联农带农、助农增收,发展乡村特色文旅产业,推动文旅与教育、体育、休闲、康养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了“文旅+农耕”“文旅+花木”“文旅+艺术”等新兴业态,拓宽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

张坊镇田溪村成功探索了农耕文旅“众筹模式”,带动村民创收超1亿元;小河乡依托农民画室、云上的小店等网红景点,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了“名气引人气、热点成卖点、流量变销量”;高坪镇发挥艺术小镇特质,吸引美术大师段江华在当地建造工作室,每年有名家大咖和高校学生6000余人次前来写生、参观,带动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余万元……

与此同时,为了把“流量”变“留量”,更好满足游客需求,浏阳充分发挥好山好水好风光的优势,聚焦打造“三湘民宿第一高地”发展定位,正在加快建设10个民宿集聚区、20个民宿示范村、200个民宿精品店,按照“一宿一主题,一宿一文化,一宿一特色”的理念,深入挖掘浏阳河、花炮、菊花石、夏布、蒸菜、客家风情等特色文化和独有元素,有机融入民宿设计、建设、运营之中,打造一批有文化内涵、有鲜明主题、有深度体验的精品民宿,努力在全国打响“浏阳民宿”品牌。

旅游+非遗——

浏阳是非遗大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6个、长沙市级非遗项目21个、本级非遗项目67个。

04、05版时政深度-3.jpg

浏阳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转化,推动“非遗+”,将非遗资源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实现了非遗文化产业化、项目化发展。祭孔大典多次登上大型文旅舞台,国家级非遗“菊花石”年销售额超1亿元。张坊镇道官冲集聚古法造纸、夯土墙、送春牛等诸多非遗,推出非遗研学游、亲子游、民宿游,被评为非遗村镇省级示范点。非遗传承人李忠国创办的油纸伞传习所“达兴非遗工坊”入选文旅部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大围山镇楚东村、小河乡潭湾村传承了历史,活化了非遗,留住了乡愁,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走进浏阳,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就能感受到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明的邂逅,非遗与生活的相融。

开展丰富活动,创建之路有活力

当下的旅游市场,游客们正逐步抛弃“走马观花”式旅游,转而寻求独特、丰富和有意义的旅游体验。节会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正不断发挥着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为文旅名城,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浏阳文化底蕴深厚、民俗丰富多彩,从迎春的新年焰火,到常态化的周末焰火秀;从杜鹃花节,到溯溪漂流节,一年四季,浏阳月月有节庆,处处是胜景。

04、05版时政深度-2.jpg

今年2月份以来,浏阳每周六在天空剧院、浏阳河城区段等地推出沉浸式焰火秀,截至目前,已开展了30场,吸引了上百万名游客来浏。

而周末焰火也催生了餐饮消费新场景——每到周末,天空剧院附近的酒店基本处于满房状态,沿线的许多烧烤店和小餐馆也借助周末焰火的契机,打出“一边看焰火一边品美食”招牌,吸引了不少食客光临。

“如今,周末焰火已经成为浏阳焰火燃放的一个重要品牌。”浏阳市鞭炮烟花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还有江西上栗、万载等地来浏考察学习,尝试将周末焰火推动文旅升级的经验模式引回当地。

作为湖南省“一县一品”篮球特色项目县,浏阳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发起首届“全BA”篮球赛,自夏天打响比赛以来,热度一直持续到了初冬。“全域、全时、全民、全赛制”的篮球赛事在全市32个乡镇(街道)精彩上演,打造了一场全民篮球狂欢,营造了“全民打球、全民看球、全民评球、全民爱球、全民追球”的浓厚氛围。

“全BA”赛事期间,浏阳通过举办篮球烟花秀、路人王挑战赛、啤酒烧烤节、国潮文化节、露营音乐节、“浏声大舞台”直播和蒸菜美食节等一系列篮球嘉年华活动,让群众观赛在其中、吃在其中、乐在其中,做到以赛事牵引,以文体赋能,以旅游带动,打造浏阳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品牌。

为了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浏阳文旅更是竭尽全力推陈出新,丰富旅游的内容和形式,推出众多创新的文旅产品。

今年以来,浏阳举行“十万人畅游浏阳河”系列活动,以“万人同泳浏阳河”“万人骑行浏阳河”“万人徒步浏阳河”“万人同唱浏阳河”“万人焰遇浏阳河”“万人寻味浏阳河”“万人露营浏阳河”“万人美摄浏阳河”“万人同绘浏阳河”“万人同颂浏阳河”十大主题活动,吸引八方来客,激活浏阳文旅消费;不断提升景区“硬设施”“软实力”,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不断推进提质升级,持续优化景区服务,完成20余个建设项目,新建红莲寺生态停车场,面积达16650平方米,新增停车位388个,周洛大峡谷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绿色生态线路提质、景区内安全防护设施完善、芸溪康养谷项目建设等一系列行动正在稳步推进……

当前文化、旅游进入深度融合新阶段,产品类型丰富,非遗进景区、国风文化节、研学等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型产品备受市场认可,同时融合方式更加多元,通过电影、演艺、音乐、文创、数字文旅、节会赛事等不同方式实现融合。如何实现融合创新发展,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的一道必答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培育更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涵、文化故事融入景区景点,推动旅游演艺、主题酒店、特色民宿、节庆展会等提质升级,同时发动全市人民参与到创建中来,让浏阳这座城市持续充满人气、灵气,进一步彰显浏阳的文化自信,培育文旅强大的生命力。”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