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04永社公路北盛镇段,各色花卉与“天下粮仓”“盛世花开”等标志性节点景观引人注目。
秋日,穿行在浏阳的城乡之间,移步换景,入目皆画:沿路开阔处或沿线乡镇的美丽屋场,一个个依地就势打造的节点景观引人注目,波斯菊、百日草、硫华菊等花卉争奇斗艳,令人心旷神怡。
今年7月以来,浏阳市路长办在全市开展国省县道公路两厢治理,沿线各乡镇(街道)紧扣建设“一路浏芳满城皆景”全域美丽浏阳目标,将公路两厢美化与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美丽屋场、全域旅游景点相结合,用“绣花功夫”扮靓城市颜值。
一城之美,始于颜值,源自管理。近年来,浏阳市以“路长制”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美丽公路内涵,探索形成“路长制精品工程+”新模式,将特色经济、乡村旅游、历史人文、休闲体育等新业态与之相连,全市各乡镇(街道)涌现出多条美丽公路精品示范线,装点了千万人的精彩生活,收获了经济社会阔步前行的澎湃动力。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红珍彭红霞
依势打造节点景观
以路景扮靓城市风景
近段时间,无论是随意漫步,还是驾车行驶在浏阳的公路上,人们在不经意间抬眼望去,都会发现,浏阳的路景开始变得五颜六色、绚丽多姿。
在S204永社公路北盛镇段,两旁的彩色慢行道向前延伸,绿、紫、红、黄等多种色彩的植物映入眼帘。结合沿线自然景观、地形地貌及历史文化,北盛镇设置了“天下粮仓”“盛世花开”等标志性节点景观,让路更靓、行更畅、景更美、人民更舒心。
枨冲镇农村公路两厢植被茂盛,绿树掩映着繁花,给人以美好的驾驶体验。
“一直以来,我镇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灵活运用‘党建+’,深入推进全域‘路长制’,不断提升公路管理服务水平,形成了‘上下联动、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北盛镇党委副书记李勇说。
沿着永社公路一路前行,抵达沙市镇。结合地域特点和镇域文化,沙市镇在现有国省干线公路两厢进行路域环境改善,打造了粮食生产“四高基地”、工业小区等沿线10余处花境组合景观,全面提升了农村公路“畅、安、舒、美”,为“打造中心镇融入金阳城”打下了良好基础。
沙市镇通过对现有国省干线公路两厢进行路域环境改善,打造了10余处花境组合景观。
结合“红炮文化”特色,金刚镇重点打造了集镇镇碑等沿线14处节点景观,花炮元素与花草绿植交相辉映,全面提升了路域景观效果,同时也擦亮了金刚镇“红炮之乡、文旅小镇”品牌。
来到G354张坊段,连片鲜花赏心悦目,张坊镇将公路与全域旅游相结合,沿着道路两旁18.6公里播种花草,集中打造5个节点,覆盖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不仅“颜值”和安全有了进一步提升,还擦亮了“梦里围山福地张坊”的文旅品牌。
公路是城市的一面镜子,也是一个城市的靓丽名片之一。今年,浏阳共改善国省干线路域环境235.166公里、县道(含农养省道)222.239公里、沿线打造333个节点景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推动浏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
以“路长制”促“路长治”
打造“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
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畅、安、舒、美”的公路风景线离不开对路域的精细呵护。
2016年,浏阳在全国率先实施国省公路“路长制”,变“一家之事”为“众人之责”,全面推进路域环境整治,打造了“路联管、路全管、路共管”的“浏阳样板。近年来,浏阳持续做好“路长制+”文章,丰富“路长制”内涵,以高质量的公路事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城市发展。
路随景出、景由路生、景路相依。枨冲镇农村公路在山水间延伸,给人以美好的驾驶、旅行体验。自推行“路长制”以来,枨冲镇坚持日常管理常态化,以路串联老码头、曲尺湾、曼与蔓自然美学庄园、同野谷等景观资源,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让“烦心路”变“幸福路”。
作为枨冲镇路长制办公室主任,汪海涛亲眼见证了枨冲镇的路域环境变化。“作为一名农村公路的基层守护者,我将以身作则,全力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真正以‘路长制’推动‘路长治’。”
公路变样子,才有好日子。走进官渡镇,道路两旁的波斯菊、百日草竞相绽放,引来蝴蝶翩翩飞舞。“以往遇到地质灾害造成的公路交通中断等情况,我们不知道该找谁处置,有时打了一圈电话还找不到负责人。”官渡镇村民肖孝炳说,自从实施了“路长制”,每条道路都公布了“路长”和“分路长”的联系方式,公路发生任何状况,都能及时联系到“路长”或“分路长”。
一直以来,官渡镇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按照“一路一长、部门联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实施好“干净”“安全”“美化”三大工程,从实处发力,从细处着手,不断织密“路长制”责任网,打造“畅、安、舒、美”公路。
如今的浏阳,不管是繁华的街头,还是静谧的乡村,处处干净整洁,“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也给群众们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