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要空心,人要忠心。”每年这个时候,大瑶镇杨花村党总支委员刘良武的脑海里总是会回响起过去奶奶常对他念叨的这句话。
思念悠悠。在刘良武的记忆中,奶奶说过的话或许不是条理分明的家训,但动情言语中体现的道德倾向、蕴含的正能量,让他一直备受激励,并以此作为处世的哲学,一遍遍说与孩子们听。这,就是家风的薪火传承,就是传统对生命的浸润滋养。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清明忆故人
奶奶的话刻在了心里
“奶奶已经离开近20年了,但是我时常会想起她说过的话,比如火要空心,人要忠心……”清明忆故人。刘良武今年42岁,他记忆中的奶奶平凡、普通,不会说大道理,但正是那些朴实的话,对他影响深刻。
“奶奶总是会用生活中的场景对我进行思想教育,给我扣好了人生第一粒纽扣。”刘良武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每年冬天烧柴烤火的时候,那时候他还很小,喜欢拿着火钳东夹一下,西夹一下,却总是不能把火烧旺,搞得乌烟瘴气。“这时候,奶奶就会接过我手中的火钳,一边给我示范怎么把火烧旺,一边说‘孩子,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因为年纪尚小,当时的刘良武并不能理解这句话,奶奶就接着给他解释:“烧火的时候,要在柴火的下面掏出一些空隙来,或者让木柴互相交叉架空,让更多的空气从下面进入,柴火就会烧得更旺,这就是火要空心;人在社会上立足,要忠心,忠于国家忠于党,不能违法乱纪,才能走得正走得远……”
刘良武长大了,冬天烤火不再喜欢拿着火钳,奶奶却依然一边认真地整理着火堆中的木材,一边说上一句: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自然而然,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刘良武的脑海中。奶奶去世后,他也时常会想起这句话,“对我来说,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都觉得很受用。”
家风薪火传承
一言一行即家风
2019年9月,刘良武来到跨行业转型的人生重大转折点,是奶奶的教诲坚定了他的决心。当时他从事的是烟花销售方面的工作,前景和待遇都很不错,“正准备攒劲拼搏一把时,我以候补的身份获得了入职杨花村村委会的机会。”
“内心确实有过激烈的斗争,但是我想到了奶奶的话,人要忠心,要忠于国家、忠于事业、忠于自己。现在农村迎来大发展,家乡需要我,我应该留在这里奋斗。”于是,刘良武毅然奔赴新岗位,投入到乡村工作中。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刘良武说,每名基层干部都是“一根针”,既要“低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既要熟知各项政策,又要俯下身去调查、研究,了解群众需求,掌握实际情况。“基层工作是细节的、具体的,它没有完善的、统一的工作方案,民生工作是否深得民心,老百姓是否满意,与态度密切相关。只有真心为老百姓着想,用心服务,才能让老百姓在小生活中有大感受。”
家风正,则子女兴。好家风,是先辈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我能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很大程度来源于奶奶的教诲,是她让我变成了一个忠诚、实在、勤学、上进的人。”
让刘良武更为高兴的是,他时常也会向自己的两个孩子念叨奶奶曾经说过的话,并主动向他们解释这句话的内涵,不厌其烦,“如今,孩子们让我欣慰,他们不仅好学,更重要的是品行好,走在外面,亲戚朋友都称赞他们言行懂礼。”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