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采艾叶,手指被咬伤
浏阳日报讯(记者莫瑜)万物复苏的春天,踏青赏春正当时。不过,市民外出的时候也要当心“蛇出没”。3月26日,市中医医院就接诊了今年第一例毒蛇咬伤患者。所幸,由于送医及时,目前该患者已经出院。3月26日傍晚,市民吴女士看山野田地间的艾草绿油油的,很是鲜嫩,便提着袋子去采摘,准备制作青团。
近来气温回暖,雨水多,艾草也长得密密麻麻。可就在吴女士蹲下身采摘艾草时,突然感觉到食指传来刺痛。她抬头一看,草丛里有动静,几声轻微响动中,一条小蛇溜走了。吴女士意识到,自己是被蛇咬伤了!
“被咬伤的地方很痛,很快就肿了起来。”发现外敷蛇药仍无法缓解症状,吴女士很快被家人送到了市中医医院。
“病人送来后,右手食指可见蛇咬伤痕,局部肿胀很明显。”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生杨年介绍,她在了解患者详细情况后,初步诊断是被蝮蛇咬伤。结合患者发病过程、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医生立即采取了相应措施。经过一天多的治疗,患者已无大碍,于27日出院。
新闻提醒
被蛇咬伤后应迅速前往医院
惊蛰过后,各种动物都从冬眠中苏醒。市中医医院危急重症医学部副部长、主任医师张伟表示,根据往年的接诊病例,每年的3月到10月,都是蛇咬人的高发期。
“在浏阳,大部分的蛇咬伤都是被蝮蛇咬的,也就是常说的‘土鳖蛇’。”张伟介绍。此外,五步蛇、眼镜蛇、竹叶青、银环蛇等毒蛇也在我市有分布,都出现过咬伤人事件。
草地是蛇类最偏爱的场所,当下气候温暖、雨水增多,蛇类开始频繁活动。张伟提醒,市民野外踏春、劳作时,一定要小心,“只要草深一点的地方,就有可能有蛇。如果要进入,记得先用棍棒之类的物品拨开草丛,赶走可能存在的蛇类,确保安全再进入。”
如果不慎被毒蛇咬伤,该怎么处理?张伟提醒,伤者要尽可能保持冷静,不要剧烈活动或惊慌奔跑,以免血液循环加速,使蛇毒迅速扩散。
他建议,要停止伤肢活动,将伤肢置于最低位置,用身边可利用的布条、藤蔓等在伤口上近心端部位进行包扎,但不能勒得过紧;尽早摘去被咬伤肢体上的戒指、手镯等物品,以免肢体肿胀后难以取出,造成肢体坏死;尽量记住蛇的外貌特征,或用手机拍下蛇的照片,方便医生对症下药;有条件的可冲洗伤口及周围皮肤,洗掉伤口外表毒液;以最快的速度到医院就医,在送院过程中,要避免伤者运动。
“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几个‘不要’。”张伟介绍,被蛇咬伤后,不要用嘴吸毒液,这可能会使施救者中毒;不要把绷带绑得过紧,这可能会导致被咬伤的组织坏死,或破坏伤口处的血管使得毒液加速扩散;不要自行用刀片打开创伤口,开创不当反而可能导致伤者出现失血过多、伤口感染。
春季防蛇小妙招
1.未雨绸缪门窗可用纱窗、纱帘隔断,还可在院门前后喷洒避蛇药物。
2.勿辟蹊径
外出踏春,不要选择无人打理的山林区域,更不要轻易用手直接接触洞穴和草丛。
3.打草惊蛇在浓密草丛中穿行时,可带上一根棍子,左右拨草,蛇听到响动会提前离开。
4.瓮中捉鳖
如发现家中有蛇,人员应立即撤离,关好门窗,并拨打救援电话。
5.走为上策遇到蛇,特别是毒蛇,不要惊动它,应缓慢退到安全地带。
6.有备无患
去野外时,带上一些解蛇毒的药品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到“防治结合”。
(来源:中国消防)
延伸阅读
春天出游警惕“蘑”界杀手
时值春季,万物复苏、湿度回升,各种菌类进入生长旺盛期,有毒野生蘑菇带来的风险也在增大。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医生杨年介绍,近段时间,医院就接到了一起因食用毒蘑菇中毒的病例。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仅靠肉眼从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此外,毒蘑菇所含毒素成分较为复杂,误食后,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精神异常症状。目前,应对野生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
为精准防控野生蘑菇中毒,今年我市开始实行毒蘑菇中毒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在全市划分毒蘑菇中毒低、中、高风险地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工作。
天气渐暖,雨水持续增加,在此再次提醒市民,要坚决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菌,提升自我防范意识,降低中毒风险。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