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0年的发展,永和镇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逐步向好,文旅融合发展,乡村面貌稳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快车道”。俯瞰永和镇,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张伟华摄
1973年,永和人民公社撤销,建立永和镇并升格为区级镇,彼时的人们可能不会想到,一颗闪耀在浏东大地数十载的明珠就此冉冉升起。
50年来,永和镇稳步前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快车道”,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永和大地呈现一片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景象。
绿水盈盈青山秀,放眼尽是百色花。这50年,永和镇着力优化结构,农业基础稳步夯实;这50年,永和镇着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逐步向好;这50年,永和镇着力统筹规划,乡村面貌稳步改善;这50年,永和镇着力文旅融合,旅游效益逐步显现;这50年,永和镇着力改善民生,群众幸福感逐年增强。
50年间,永和镇吹去“浮尘”,在大溪河两岸谱写出蝶变重生、转型跨越的崭新篇章。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立足当下,永和上下涌动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新热潮,以披星戴月、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意气风发地朝着新目标前进,正在浏东一角书写发展新篇章。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雷谢鹏实习生刘芝涵
时髦之镇
人均产值20年增长22倍
“一晃就是50年,我已从孩童步入了花甲之年,永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忆永和镇建镇50年历程,永和镇居民何建军十分感慨。
1973年永和建镇时,何建军年仅10岁。虽然当时并不太明白永和建镇的历史意义,但他仍清晰地记得当时大人们奔走相告时的激动情形。
“当时大人们都很激动,我们也就跟着一起喊‘永和建镇了’。”在何建军的记忆里,建镇最直接好处,就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198户居民享受到了居民粮,配上红薯或者米豆腐,大家的口粮有了保障。
经过50年的发展,永和镇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逐步向好,文旅融合发展,乡村面貌稳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快车道”。俯瞰永和镇,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张伟华摄
建镇前几年,永和镇的农业、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都极为缓慢。据《永和镇志》记载,1980年前当地虽然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足,但绝大多数劳动力都被束缚在耕地上,产业结构贯彻“以农为本、以粮为纲”的传统理念,忽视其他行业的发展和更新改造,产业结构单一。
“建镇之初,永和的基础设施几近于无,居民生活条件还十分艰苦。”曾在永和下乡的74岁知青朱剑萍告诉记者,当时的永和镇仅磷矿厂和周边的街道相对繁华。
从朱剑萍提供的多张拍摄于1970年前后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一根直冲云霄的烟囱旁,成片的低矮瓦房密集凑在一起,瓦房外是连片荒山和黄土,这些构成了当年永和镇的底色。
“村民出行基本靠走,住的基本都是土木结构的瓦房甚至土砖房,穿的也是质量很差的布料制成的衣服。”说起当年的生活,朱剑萍如数家珍,“那时候村里吃得最多的菜就是没有油水的‘白锅’炒菜。”
永和镇的变化要从1980年前后说起。当年12月,永和镇第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新一届永和镇政府班子决定将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转移。
“我家的生活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逐渐变好的。”现年82岁的永和镇居民刘建华回忆说,从那时开始,几乎每个周末他都会搭乘浏醴铁路前往醴陵,再转道到南昌购买一些水产货物,然后转回永和镇售卖。1980年,改革开放两年后,永和镇各行各业均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无数永和人的生活、命运也由此开始发生了转变。
农民不仅可以自主决定种植花木、蔬菜、瓜果及从事畜牧养殖业,还可以承包镇办企业,用于办厂、采矿等,个体商店和摊贩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丰富繁荣起来。
“街道上热闹了起来,大家的腰包慢慢鼓了起来,生活也在飞速变好。”刘建华说,当时永和镇街道甚至有了“小南京”的雅号,不仅有大量商贾在此聚集,还有不少外来人口来此务工,永和镇一跃成为当年浏阳最“时髦”、发达的乡镇。
《永和镇志》的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至2000年,该镇的国民人均生产总值飞速增长。2002年该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0089万元,人均产值为4269元,相比1980年均增长了22倍。
“20年间增长22倍,这也算得上是个奇迹了。”永和镇党委书记林申达感慨地说,永和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有着辉煌的过去。
昔日荣光
磷矿产业成就永和辉煌
说起永和,在浏阳人的记忆里,这座秀美的乡镇始终与“磷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或许正是由于磷矿的丰富养料,催出了如今的‘永和’这支鲜花。”何建军笑着对记者说,从他记事起,自己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进入磷矿厂工作,“当时我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也抱有这样的想法。”
昔日永和镇因为磷矿产业的发达,拥有一段辉煌的过去。
湖南磷化工总厂始建于1964年,建成初年产磷矿石35万吨,最高年产量达到了86万吨,是全国六大磷矿之一。1983年,何建军退伍后被安置到湖南磷化工总厂工作,直至2014年企业破产清算成立留守组,一路见证了湖南磷化工总厂的辉煌与落寞。
“刚到湖南磷化工总厂工作时,我内心无比骄傲和自豪。”何建军告诉记者,他先后见证了永和镇首家电影院的落成、磷矿冰棒的辉煌、永和集镇的扩建。
在何建军的记忆里,很长一段时间里,磷矿的冰棒票就是当地的硬通货,“那时候磷矿厂上至领导、下至一线职工,都凭票领冰棒,一线职工一天最多可以领3根。”
何建军说,上世纪80年代初,职工们身穿笔挺的工服、手拿味道清爽的冰棒、走进崭新的电影院看上一场电影,成为了当时的潮流。
何建军进入湖南磷化工总厂工作的这一年,浏阳磷矿、七宝山硫铁矿、永和磷肥厂、古港磷肥厂联合成立“浏阳化学矿业公司”。公司工会通过文艺汇演的形式挑选文艺尖子组成公司文化艺术团,并经常深入基层演出。
永和镇老人王其才用一系列黑白照片记录了当年的激情与欢笑。
黑白照片中,当年的艺术团成员们在舞台上通过独唱、合唱、跳民族舞或踢踏舞等文艺表现形式,让舞台下的职工和家属们笑脸盈盈。
“只要有演出,观看的人能把大门都挤瘪了!”何建军笑着说,彼时的磷矿厂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城市:有医院、学校、技校、电视台、报纸等,“那时我们这些磷矿工人很幸福,生活富足、精神文化充裕、交通便利。”
1970年至2000年的30年里,永和镇坐实了“浏阳工业第一镇”的位置,创税数额多次高于浏阳城区及其他乡镇。
然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新世纪即将到来时,永和镇迎来了发展历程中的最大挑战:随着磷矿的逐渐枯竭,永和镇飞速发展的“动力系统”也在逐渐萎缩。
1997年,湖南磷化工总厂的磷矿石产量锐减至1988年以来的最低谷,磷矿石几近枯竭。1999年,湖南磷化工总厂全体员工下岗。2000年后,湖南磷化工总厂、湖南省永和磷肥厂出现巨幅亏损,直至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在何建军看来,湖南磷化工总厂的结局早在其巅峰时期就已注定。“巅峰时企业利润基本来自磷矿这一原材料的挖掘、销售,并未因此加大对原材料的研究与二次生产。”何建军说,其后企业末期虽然加大了研发投入,但已然无力回天。
产业转型
多线布局助力永和全新崛起
磷矿产业轰然倒下,对当时的永和镇影响巨大,长期“一条腿”走路的永和镇面临了发展的难题。
“必须摆脱磷矿阴影,找寻新的发展之路。”当时的永和镇党委、政府一锤定音,在经过几年的阵痛期后,永和镇的经济迎来了新的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备,永和镇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林申达说。
永和镇政府施政纪要显示,从1975年起至今,永和镇从未停下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尤其是交通路网和水利建设。
据记载,从1973年起,永和镇先后对全镇多条道路进行加长、拓宽或提质改造。1998年,永和镇公路实现村村通,95%以上的村民小组有了利用机械运输物资的机耕路。
“浏阳多山,道路就是永和人的生命线。‘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对永和来说再贴切不过。”林申达说。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历届永和镇党委、政府都认识到:永和镇想要实现长远发展,不能仅依靠眼前的磷矿产业,更需要多线布局。
在建镇之初,永和镇就从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调回多名菊花石雕琢艺人,并招收学徒、完善圆雕和立体多层雕琢工艺,着力打响永和菊花石品牌。1993年5月,永和菊花石工艺品厂建成投产,当年创产值50万元;1994年永和镇菊花石工艺雕刻艺术协会成立;1999年建成菊花石街;2008年永和镇特有的菊花石雕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湖南省首家菊花石文化博物馆开馆。
除了传承弘扬菊花石雕这项传统技艺外,早在1984年,永和镇还开启了红檵木的栽培之路。红檵木成长周期短,见效快,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1998年,在浏阳市政府、永和镇政府的引导下,红檵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1999年,中国第一个红檵木研究所在永和镇成立。2000年后,广东、云南、四川、湖北等地的花商纷至沓来。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01年,永和镇红檵木两年销售总额突破1.7亿元。2002年,红檵木等花木栽培面积达533.3公顷,从业人员有3000余人。目前,永和镇全镇花木种植面积超1万亩,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红花檵木批发市场。
依靠着菊花石、红檵木两大支柱产业,永和镇消解了磷矿产业倒下的不利影响,以昂首飞奔的姿态挺进新世纪。
蓄势腾飞
以通航小镇为擎打造新时代发展格局
机翼扬四海,花木叩万家,杨柳垂清波,漫城尽飞花……相比50年前,如今的永和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永和镇党委、政府积极改善乡镇人居环境,着力探索适合自身的乡村振兴发展新道路,贯彻落实“生态美镇、产业富镇、文化兴镇、法治强镇”四大战略,突出“红色引领、绿色崛起”两条主线,锚定“美丽、强盛、幸福”新目标,朝着乡村振兴总目标奋力突进。
回首来时路,永和镇是不平凡的。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永和镇走出了一条以花木产业为基、以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为擎、以文化旅游为翼的乡村振兴腾飞之路。
“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回望过去,更要展望未来。”林申达表示,接下来永和镇将依托“通航产业”打造属于永和镇的经济发展新支柱。
2020年9月,湖南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永和镇积极抢抓试点机遇,于2022年1月27日成立了永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标志着永和镇通航小镇建设进入新阶段。
2022年6月29日,永和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项目开工,项目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总投资达50亿元,预计建设周期7年。
依照规划,该基地将打造集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文化和航空教育“四位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平台,完善应急救援、农林作业、短途运输、低空旅游、航空物流等通航特色功能。建成后,该基地将成为一座集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文化和航空教育“四位一体”的航空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平台。
置于全省通用航空产业大局,永和镇的“腾飞”之旅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依照《湖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1—2035年)》,未来,湖南低空通航产业将形成“1+13+N”格局——以省会长沙为枢纽,13个市州各建设一个中心通用机场,并配“N”个其他通用机场和直升机机场。永和通用机场建成后,将有望成为全省中心通用机场。
浏阳市委、市政府致力于将永和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打造成长沙最大、全省最好、湘赣边最优的通航产业基地。可以预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通航小镇”,将促使优美的自然环境、浓厚的红色底蕴与一流的营商环境相融合,永和镇工业遗存、红色景点、乡村休闲等低效闲置资源将被全面激活。
不久后,结伴到永和镇体验飞行之趣、寻找旧时光之美、感受乡村休闲之乐、追寻红军之源,将成为浏阳一张全新的文旅名片。
立足新起点,永和镇正蓄势腾飞。
书记访谈
回望50载,汲取历史力量再出发
浏阳日报:林书记,您好!请您简要概述一下永和镇50年来的发展变化。
林申达(永和镇党委书记):永和镇是浏阳最早的建制镇,回望50年,永和镇经历过繁花似锦的时代,也品尝过经济发展缓慢的苦涩,但永和人奋勇向前的精神从未改变。这50年来,永和镇的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环境品质持续优化,打造了镇域产业融合发展、全域乡村振兴的永和样板。
浏阳日报:回望过去的50年,对永和镇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林申达:50年来,永和镇一直秉承着敢为人先的理念,紧跟市委、市政府的步伐,在文化、农业、旅游、经济等多项重大领域率先进行探索,不仅为其他乡镇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浏阳实现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实效作出了贡献。
从永和镇的施政纪要可以发现,历届永和镇党委、政府始终将人民幸福、安康摆在首要位置,坚持让更多村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红利。这期间孵化出了多种产业,推动着永和镇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独属于永和镇的红色旅游、产业兴镇的发展路径。
浏阳日报:站在新的起点,永和镇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重心在哪里?
林申达:今年是永和镇建镇50周年,永和镇的经济体量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2023年财政收入过亿元,全力争创全国文明镇。
为实现这一目标,永和镇将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总引领、“乡村振兴”全驱动、“区域合作”大开放三大战略,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本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注重民生项目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推进永和镇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永和五十年大事记
1973年撤销公社,建立永和镇并升格为区级镇。
1975年年产水泥3000吨的水泥厂建成投产。
1980年永和镇第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人大和政府领导集体。
1981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正式认可。
1982年省地质四O二队在永和发现大型海泡石矿;推行农村责任田承包到户。
1984年投资108万元的自来水厂正式动工。
1987年日产水5000吨的自来水厂建成投产。
1988年永和老街的路面全部改成水泥路面,同时命名为人民路,又称新街。
1992年天岩寨与集镇的道路拉通;镇水泥厂产品质量名列长沙市首位,列销第6位。
1993年永和菊花石工艺品厂建成投产。
1994年镇磷肥厂更名为“浏阳市磷肥厂”。
1995年投入11万元新增了180KVA市电复压器和500米同步线路,确保了城镇的正常供电。
1996年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成为浏阳市首个电话镇。
1997年被浏阳市授予10强乡镇荣誉称号,被长沙市授予小康乡镇荣誉称号。
1998年永和镇菊花石工艺雕刻艺术协会成立;永和红檵木研究所成立。
2001年申报“中国菊花石之乡”获省文化厅批准。
2002年从浙江引进一条遮阳网生产线,填补了省内空白;永和医院门诊大楼竣工。
2003年3月被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2011年湖南磷化工总厂破产重组。
2013年菊香小镇一期工程投产建设,总投资6000万元。
2015年原永和镇与原七宝山乡合并组建新永和镇。
2017年浏阳市首家烟花组合自动化生产线在万众公司建成投产;湖南省首家菊花石文化博物馆开馆。
2018年获评长沙市新型小城镇示范镇、长沙市残疾人工作明星乡镇。
2021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乡镇;李贞小学成功创建全国红军小学;潇湘电影集团永和拍摄基地挂牌;浏阳磷矿历史陈列馆建成开放;举办首届湘赣边中小学生红色故事讲演大赛;获评长沙市信访三无乡镇。
2022年6月29日,永和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动员仪式举行;投资1.05亿元的永和自来水厂新建工程正式开工;举办首届工矿旅游文化节;获评浏阳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