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城市里一个个街边小店,看起来或许不起眼,但维系着民生和就业,是群众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也是城市经济最敏锐、最活跃的细胞。他们的故事,承载着日常的人间喜乐和悲欢。即日起,本报开设“小店人生”专栏,探访扎根于城市的各色小店,记录和讲述个体经营者们励志而暖心的故事,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记录一座城市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张晶和戴阳灿的小店里,摆放着各类文玩和高山药材,少数民族风味浓郁。记者张玲
“汤是现炖的,放的药材也是高山野生的,下单就可以外卖……”1月4日,张晶一手端着补气养血汤,一边和客人电话交流。看到戴阳灿推门进来,她指了指灶台,意思是“自己盛”。
张晶和戴阳灿都是浏阳的“80后”,两人合伙开了一家名叫七月珍品堂的小店,现卖现炖各类养生汤。所用的食材,多是他们自己从西藏、云南收购来的高山药品。两人都是“背包客”,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西藏和云南,出去了小店就关门,这样极具个性的生活方式被他们笑称为“开店是意外,玩儿是真爱”。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开个小店
兴趣和爱好总归有处落脚
小店七月珍品堂位于市体育运动中心。推门进入,少数民族风味扑面而来,店里摆放着各类文玩和高山药材,柜台上则摆放着五个炖锅,锅里煮着汤正咕噜咕噜作响,空气芬芳又香甜。
“现卖,也接外卖单、微信单。”张晶说,他们店里主打的是炖品,另外还接受熟客、回头客的定制和预售,售卖各类药材、食材、艺术品。不过,两人对于做生意十分佛系,做一单是一单、不搞推销、生意做不成没关系可以做朋友、汤品炖到刚刚好不如自己也喝上一碗等“迷之操作”,让生意有点清冷。不过店内摆放着一张茶桌,朋友们来喝茶、烤火、聊天,一坐一上午,聊得酣畅淋漓,倒也让小店分外热闹。
真正算起来,开店不是张晶和戴阳灿的初衷,却也是一段不小的缘分。
两人都是旅游爱好者,尤其热爱藏文化。
戴阳灿2015年就去了西藏,揣着600块钱“穷游”,张晶就是前往西藏旅游时认识的戴阳灿。
两人的经历都非常精彩,在西藏云南开客栈、摆地摊、搞支教,但更多时候他们都属于一时兴起说走就走,爬高山、游洱海,“伸手摘天空的云,踩峰看燃烧的雪”,享受自由的风。
只是高原待久后,两人身上多少有一些不适症状。这些年两人走遍西藏、云南,收购了不少高山虫草、野生天麻、野生菌、铁皮石斛等药材,一边自己补身体,一边办齐手续开起了这家小店。
“有了店面,我们也有了一处落脚地。”张晶说,这几年由于疫情,旅游行业受了很大影响,她在丽江的客栈生意受到波及,回浏阳一边休息一边开个店,也算是一种生活寄托。只是尽管有了店面的“牵绊”,他们一年中还是要拿出三四个月的时间前往西藏和云南,对于他们来说,西藏云南就等于自己的“身心归属”,属于“第二故乡”。
分享人生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会启程
“叽——”门口摩托车停好,美团外卖小哥来拿炖品了。看到提示板上写着“今日份免费:当归汤”,不由得调侃道“又送啊?”张晶和戴阳灿的小店经常有试吃、赠送以及其他分享,在他们看来,真正的热爱,会因为分享而更美好。
“我觉得,人生不应该只有生意,生意也不应该只有一种形态。”张晶说,她和戴阳灿合伙开店,两人都志不在将店面如何做大,更多的是一种兴趣和分享,这种信念如同高山雪原的风景,只有大家一同欣赏,才能真正享受到那一份快乐。
张晶在丽江开了一家客栈,在自驾游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她和朋友、客人聊天,总是愿意免费地分享旅游攻略,这也是她把小店当作兴趣爱好落脚处的原因。
“我会提醒对方规避风险、避免雷区。”张晶说,很多食客加她微信,就是为了找她要攻略。她会告诉自驾游的朋友,贵州镇远可以玩一下,有梵净山、荔波,千户苗寨因为进门要买票,介意的朋友可以绕开;丽江的玉龙雪山、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梅里雪山都值得停留,风景独一无二;如果洱海和泸沽湖只能去一处,泸沽湖可能更值得前往……
戴阳灿对西藏非常熟悉。他会建议能坐火车的朋友就不要坐飞机,因为3600多米的海拔对于浏阳人来说更容易发生高原反应;而应对高原反应,阿咖酚散、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都是必备品,葡萄糖也可以带着,“有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的朋友,不建议前往西藏,因为身体健康更要紧。”
“西藏的土特产品、西藏的旅游路线、西藏的文化底蕴,我们都愿意交流分享。”戴阳灿说,这些年自己浸淫藏文化,也有许多收获。某年西藏一座庙宇因失火更换庙供,他跑过去买下许多珍藏品。和工艺流水线产品不同,这些庙供的天珠、唐卡都是专业庙宇生产的纯手工料器,有着不一样的价值和文化底蕴,让他兴奋不已,也让他沉醉不已。
“要是小店哪天没开张,不用怀疑,就是老板又跑西藏玩去了。”戴阳灿笑起来。小店或许是他的生活,但是小店背后的人生才是他的精彩,当需要寻找归属时,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会启程。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