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心”解“锁”26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3-09-07 10:37:03
微浏阳
—分享—

自学手艺,他是好锁匠也是好邻长

10版街坊-2.jpg

10版街坊-3.jpg

黄罗洲正坐在店内,细致耐心地修着锁。一旁的木架上,各类工具琳琅满目、摆放整齐。黄罗洲说,很多工具已经陪伴他几十年了。

“叮叮叮……”9月5日一早,淮川街道西正社区农械厂小区,黄罗洲正在吃早餐,手机突然响起了急促的铃声——有人向他求助,“黄师傅,我忘了带钥匙,快来啊!”

“别急别急,我就来!”黄罗洲一面安抚对方,一面扒拉了两口早餐,就去店里拿开锁工具。

黄罗洲是一名在公安部门有备案的开锁匠,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随时在岗,随时待令,这是开锁匠的日常。26年前,在企业改制的浪潮之下,面对着下岗失业的迷茫,黄罗洲下定决心,自学开锁修锁,选择了这一行,也意味着选择了这一路的昼夜不辞、风雨无阻。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彭红霞

好锁匠

自学入门,解锁人生方向

黄罗洲的小店开在农械厂小区,已有20多年。店里的货架和木柜都有些年份了,各类工具也是以老旧为多,琳琅满目。每天,黄罗洲都会花许多时间整理这成柜的工具,将它们分门别类,大小归整。

“手巧不如家什妙,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行业对技艺的要求。”黄罗洲说,这些工具陪伴他几十年了,他视若珍宝。黄罗洲祖籍镇头镇,出生于1967年,是原浏阳市农械厂员工。1997年,企业开始施行改制,他不得不思考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他咬牙对自己说,只要有双手就不怕没饭吃!于是在农械厂门口摆了个维修摊,开始自学车辆维修、开锁配锁。

因为没有半点基础,黄罗洲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开锁,不是轻易就能学会的。但笨鸟先飞,勤能补拙,黄罗洲每天拿着各类锁具和钥匙研究。他发现,虽然锁具的型号和钥匙的齿形是千变万化的,但开锁的原理是不变的。

“开锁需要多方能耐,有时候十几秒钟就打开了,有时候也会忙活老半天。”黄罗洲说,从自学入门到熟能生巧,他背后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练习和摸索,其单调枯燥、辛苦艰难的过程,只有自己才知道。凭借着一股劲头,两年后,他成为了一名熟练的开锁匠,盘下了一间小店,从此用心经营这份事业。

时间如梭,小店货架的油漆掉了色,工具的把手磨出了包浆,黄罗洲成为开锁匠也已经26年了,起早贪黑、随叫随到,一年忙到头。黄罗洲的妻子肖美英说,丈夫一个下岗职工,自学开锁技术养活了一家人,但开锁匠的辛苦她更是看在眼里,“这些年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是烈日炎炎还是大雨倾盆,甚至是除夕过年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马上放下一切,拎着工具包赶去为人开锁救急。”

好邻长

立足艺德,解锁人生价值

黄罗洲的工具包,是一个军绿色的包,边缘有些磨损,上面印刷着“为人民服务”的字样。这一句标语,恰恰契合了黄罗洲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着他对开锁行业的认识,也有着他对自己人生路的理解。

“妈妈,爸爸总说‘算哒算哒’。”这一句“埋怨”,是黄罗洲的小儿子向肖美英告的状。小儿子才八九岁,跟着父亲出去过几次,回来就说父亲给别人开锁经常不收费,总说“算哒算哒”。孩子看不懂这其中的缘由,却道出了黄罗洲这些年立足行业的艺德:遇到老弱病残和困难家庭,他从来不收费,有时为空巢老人紧急开锁、送医,他也是忙完就默默离开。

“黄师傅人特别好!”“我们几十年的老同事老邻居喊他,他也是不收费呢!”小区邻居们对黄罗洲不住点赞,说这么多年他基本就是小区“公益维修工”,邻居们有什么事都找他帮忙,要用工具也是直接去店里跟他借,有时给些辛苦费,他会以一句“客气什么,都是邻居”予以婉拒。

淮川街道西正社区金沙党支部书记王继英也表示:黄师傅的人品没得说!这些年他不仅承担着小区公益维修,还做了许多好事,小区前面的地坪是他在打扫,单元楼前面的下水道是他在疏通,遇到楼上楼下邻居有矛盾了,他也主动去调解。西正社区工作人员也为其竖起大拇指,点赞黄罗洲积极参与小区基层治理、推深做实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小区公认的“好邻长”。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听着大家的评价,黄罗洲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这26年的锁匠生涯,不止普通市民,还有银行请他开金库、公安部门请他一起紧急出警。在他看来,只有用心为人民服务,才不会辜负大家对他的信任。

如今,时代在进步,传统的开锁匠也面临着新的任务。等到智能门锁完全代替机械锁,开锁匠也会变成安装师傅、维修师傅,但黄罗洲认为,“为人民服务”依旧是不变的,这是行业的立足之本,也是他作为开锁匠应当负起的责任和使命。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