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日报理论版丨王永新:积极建设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3-08-24 09:27:16
微浏阳
—分享—

文丨王永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

建设和美乡村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体现了我们党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

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建设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新时代新征程,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建设和美乡村,这是“三农”工作发展的全新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

二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迫切需要建设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这些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已有很大改善,乡村面貌发生焕然一新的变化。要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将农村打造成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幸福家园。

三是推进乡村两个文明发展需要建设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提振农村精气神的宝贵精神财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有利于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建设和美乡村的文化意涵

一是人与自然、社会是内在和谐统一的整体。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十分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融的、安定的、和谐的生活秩序。中国文化一开始走的就是天人亲和之路,各家学说都体现着人与自然亲和的价值取向,都洋溢着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的“生态意识”。尽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无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冲突,但又是和谐的、统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美、生态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向更高的和谐发展,也将不断促使自然生态日益变得更新、更美。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落脚点是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与核心。它将随着和谐社会、和谐人格的不断完善、发展,日益走向至真至善至美的境地。

二是和美理念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观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是乡风文明,建设和美乡村能有力推动乡村振兴。身处高度发展的现代化世界,我们不可能回到传统文化的人生境界中。而和谐思维是一种整合性的思维,可以成为解决现代问题的可追溯的文化瑰宝。和谐美好的社会将以其“和而不同”的包容品质,逐步奠定多元共存结构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空间。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出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关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这种理想的实现,使得社会持续、稳定、均衡、和谐地发展,将积极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

三是建设和美乡村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其实现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美好生活理想的实现。全面和谐社会是一种国家民族理想,是人们孜孜以求的未来美好生活境界,是真善美的大集合。这种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现实性、民族性,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源泉,既是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动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宝贵资源。

建设和美乡村的路径探索

一要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要坚持人民至上。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扎实推进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优先安排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建设项目。要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大力提高乡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始终坚持最大程度尊重农村发展的原貌,立足不同村的具体情况,分类确定建设模式,制定“一村一策”,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根据村庄地理风貌、区位禀赋、产业基础、文化特色,因村施策,选择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和路径。同时,要注重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打造各具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三要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在保护好自然生态和改善好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将乡村建设与乡村经营结合起来。在村庄整治的同时注重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好“三个结合”。要把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整治村庄环境的同时,把农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要把生活和生产结合起来,以促进生产发展、利于农民增收为重要原则,重点推进农村基础建设,做到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要把“美村”和“富村”结合起来,通过集约高效利用村庄资源,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培育特色品牌。

四要依靠和发动群众完善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越高,越能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越能保障区域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建设和美乡村,尤其要强调“三治融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培养农民主体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庄公共事务。要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数字技术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推进乡村治理创新。

(作者系长沙市社科联特约研究员、浏阳市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