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星河夜话”共话乡村振兴蓝图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3-08-21 10:39:38
微浏阳
—分享—

“来小河 看银河”小河乡首届(国际)星空节摄影展举行

06版深读-5.jpg

“没想到我们《云上的小店》中的一句话‘来小河看银河’成为了名片……”8月20日下午,“来小河看银河”小河乡首届(国际)星空节启动仪式现场,湖南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小河乡“荣誉村民”汪涵再次深情为小河乡代言,现场向全国各地的朋友、专家和学者邀约,欢迎大家来小河看银河,并持续关注小河的未来。

为探索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推广“天文+旅游”新业态,打造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今年8月,“来小河看银河”小河乡首届(国际)星空节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以星空为媒,通过英仙座流星雨慢直播、(国际)星空摄影展、乡村发展星河夜话、星河天文学术沙龙、千名少年追星逐梦夏令营等主题活动,共赴一场奇妙的银河之旅,打造“来小河看银河”的全新旅游IP。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吉星袁安彭红霞

观星空之美

“星空摄影”呈现绝美视觉盛宴

“上九天揽月”“手可摘星辰”……自古以来,面对遥远神秘的宇宙星空,人们总是充满憧憬和向往。地处湘赣边界的小河乡,如今也正因“天文”焕发出新的乡村魅力。

小河乡群山环绕,星垂野阔,为观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2021年,随着《云上的小店》综艺节目播出,在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湖南省首个建在乡村的准专业级天文台——星河天文台应运而生。

06版深读-2.jpg

借助首届(国际)星空节,小河乡组织开展了星空摄影大赛,将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与仰望星空的天文观测相结合,吸引天文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聚集于此,拍摄小河最美星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夏季银河、猎户座流星雨、鸢尾花星云、象鼻星云……“星空摄影”作品展上,一幅幅绝美的星空摄影作品和原乡风貌照片依次展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据了解,本次星空摄影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法国、美国等国家的近300名天文摄影爱好者报名,上千幅作品参赛,分为星河组、星空组和星野组进行评奖,评选出金、银、铜奖各三名,并于活动当天进行了颁奖。

“小河处于湘赣边界,光污染少,且交通便利,是湖南观星最好的地方之一。”本次摄影大赛,来自宁乡的星空摄影师谢杰的作品——《星河天文台》,获得了星河组金奖。

06版深读-4.jpg

“这幅作品拍摄于去年10月。这两年来小河拍摄了十多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谢杰从事星空摄影七年,走遍了全国很多个地方,小河是他拍摄星空次数最多的地方之一。

凌晨四点,天空将亮未亮之时,太阳的光芒照射至黄道面上的微小尘埃,形成了部分放射光,被称为黄道光。作品中,星河天文台坐落在画面的正中央,黄道光直冲云霄,银河横跨天体,浩瀚的星空与天文台相互映衬,天文之美和乡村之美交织而成的唯美景观令人震撼。

“相比夏季银河,由于恒星稀疏,且较为暗淡,冬季的银河并不常见。但是在小河,你依然可以看到一条美丽的冬季银河横跨天体……”湖南省天文协会会长谭巍现场推介,小河不光有银河,还有壮观的古树,摄影作品《小河乡十八罗汉古松树银河拱桥》则将千年古树与银河完美融合,充满梦幻和遐想。

在小河,只要天黑,只要银河高挂天空,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观赏到美丽的星空。《仰望星空》作品中,摄影师站在鱼鳞坝上,抬头是银河,低头是小河,而小河中又倒映着银河,绘就了一幅绝美的星空画卷。

谋乡村之变

星河夜话共商乡村发展大计

星空之下,夜话发展大计,在这里举行的“星空夜话”活动,开启了一场乡村经济发展探索之旅。

“今晚咱们就像唠家常一样,每个人都从自己的领域、自己的岗位、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来聊一聊乡村振兴……”8月20日晚8时许,小河乡星河露营基地内,几条凳子、几张桌子,在轻松热烈的氛围中,汪涵以主持人的身份拉开了这场夜话的序幕。

06版深读-3.jpg

当晚,受邀参加“星河夜话”的嘉宾中,既有中国国家地理·营地总经理郭颖谦、北京安哲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王求安等专家学者,也有新河村、乌石村、田心村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家围坐在一起,共话家常、共谋发展,围绕推动乡村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小河乡产业经济现状及问题剖析等主题进行交流探讨,共同探索乡村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

“现在许多乡村都在发展文旅产业,我想请教一下,乡村振兴怎样才能避免‘千村一面’?”汪涵率先抛出的话题,一下就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就乡村风貌而言,我觉得关键是要设计一批适合当地气候、审美的房子,再让这些房子产生一定价值,然后大力推广这些样板房。”王求安表示,在乡村建设中,为了避免“千村一面”,团队会首先在村里打造一批样板房,然后充分发挥“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接下来再提升村庄整体风貌。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偏远山区农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难处有哪些?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对乡村振兴又有着怎样的理解、需求和期望?

乌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赖平感叹道:“在推进乡村振兴这项工作中,最困难的还是缺乏人才。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办法和措施,但乡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存在。”

新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春球接过话茬,“目前新河村主要发展三大产业,分别是土特产、山水画和民宿。我们发展最大的压力除了欠缺人才外,就是在项目发展方面缺少延伸。”

这些问题引起了田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细兰的共鸣,她也反映有同样的经历。

台上,汪涵与嘉宾们共商乡村振兴良策,共话人才发展大计,探寻未来乡村的美好图景。大家你来我往,讨论热烈。

“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中,有一个就是人才振兴。那么,乡村人才到底应该怎么引进来?”汪涵认真思索后表示,大家在看待乡村人才时可以转换思维,“把美景常在常新,变为人才的常来常往;把过去的人才不走,变成人才不断。”在汪涵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先不能破坏当地的美景和生态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让一个地方持续有项目、有提升、有服务,这样才能吸引人才“常来常往”。

“关键是要想办法吸引人才不断地来。”汪涵说,哪怕人才只在一个地方留一天,只要他为这里的发展出一点主意、做一点事情,他就是这个地方一天的人才,留两天就是两天的人才,“一年365天,如果能让所有的游客都变成这个地方的人才,那又何愁没有人才呢?”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