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旬老人爱上网络“辩论”,立场鲜明旁征博引,收获一批粉丝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3-06-07 09:56:53
微浏阳
—分享—

06版老友记-4.jpg

王英才喜欢钻研古文、古诗词和成语典故,与人辩论时总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叮……”随着一声铃声提醒,手机屏幕上弹出了“家国天下事邀请您发表看法”的信息。王英才放下报纸,推了推眼镜,拿起手机,看是哪个在高谈阔论。

王英才祖籍永和镇,今年95岁。虽然年过鲐背,他却喜欢网上“冲浪”,成为了一名“业余辩手”。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玲

九旬老人网络辩论,成了“业余辩手”

王英才和老伴如今住在香槟现代城小区。现实生活中,邻居们都道王老为人正直、和睦邻里。但在网上,他又是另一种“好汉”。

“三年前,我看不惯一些人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就忍不住‘开炮’了。”王英才说,2020年看到一篇文章言“中国拍马也比不上美国”、只会“风大闪舌”,他不由怒从心起,疾言厉色反问“新中国百废待兴时为何敢抗美援朝?这是底气,也是答案”,此后他深觉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开启了“业余辩手”的生涯。

王英才年轻时当过老师,擅长看透本质、有的放矢,这也使得他“金句”频出。他在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上频繁发言,对主流文章,他中肯评价,理智分析;对哗众取宠的文章,他疾言讽刺,毫不客气。他的言论立场鲜明,旁征博引,收获了一批粉丝。在一次“辩论”中,更有外地网友加他微信,与他切磋观点,为他助阵。

为什么要辩?得明是非、论真假

网络上,王英才是个随时都能撸起袖子跟你辩一辩的热血青年形象。但网友们不知道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王英才,已经95岁了。

“为什么要辩?得明是非、论真假。”王英才说,对错、正邪不可含糊,该表态时绝不可苟容曲从、随波逐流,应该正本清源。只是时代变了,仗义执言不再是以往的“路见不平一声吼”,面对看不见的对手,老人多年来订阅学习各种报刊杂志,发言往往是字字珠玑,让人茅塞顿开。

尽管已是鲐背之年,王英才却老当益壮,耳聪目明,这跟他长久的学习有关——他玩成语接龙,最高记录曾突破3000多关;他能现场背诵《岳阳楼记》《出师表》《陈情表》等古文,一字不差。王英才的儿子王永甫说,老人活到老学到老,尤其喜欢钻研古文、古诗词和成语典故,这也锻炼了他的逻辑思维和概括推理能力,与人辩论时总能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聊起这三年来的“辩论生涯”,王英才感叹,如今互联网上的观点良莠不齐,那些喜欢唱反调的人颠倒黑白,混淆视听,他看到了就想站出来辩一辩、驳一驳,“不能让这些妄言、妄听害人,辜负了这正道乾坤。”

长寿有道

一个95岁,一个97岁

长寿秘诀是与人为善、心胸开阔

95岁了依旧耳聪目明,侃侃而谈,尤其那“古文古诗张口就背”的本领,谁人不说一句养生有道?令人没想到的是,王英才连连摆手,笑着指着妻子说:“这还有个高手呢!”王英才的妻子钟友珍今年97岁了,人称“友姑姑”,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清晰。

王英才和妻子都过过苦日子,如今日子好过了,又有退休金和高龄补贴,晚年百事无忧,其乐融融。夫妻俩的晚年生活也很有趣,一个好动、一个好静。王英才喜欢热闹,上午网上“冲浪”后,下午还会去棋牌室找人对弈;友姑姑则是个“宅女”,但和子女打起牌来却见招拆招,是个“纸牌高手”。

是不是还有什么养生秘诀?王永甫说,父母晚年既没有严谨的作息规律,不约束自己,饮食也很普通,唯一的“秘诀”,便是二老都与人为善。王老为人正直,从不计较;友姑姑心胸开阔,说话风趣,经常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父母亲这样的心态,或许正是晚年长寿幸福的秘诀吧!”王永甫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