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朴素的老人走了,他“简办丧事”的遗嘱留下了榜样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3-06-08 10:57:26
微浏阳
—分享—

“96岁的胡老师昨天就走了?而且已经安葬了?”6月4日早上,枨冲镇才常村村民胡志红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了一条信息,称:“父亲年迈寿终,3日零点30分逝去,为遵父亲遗嘱,坚持简办丧事,6月3日下午举行遗体告别后,即化灵归山。”

亲友邻居们这才知道,96岁的退休教师胡善钦离世的消息。意外之余,大家也为这家人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新风尚点赞。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莫瑜

倡树新风

96岁退休教师丧事一切从简

丧事简办,源自于5年前胡善钦立下的一份遗嘱。

“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用香烛、纸钱,不燃爆竹烟花,不用鼓乐音响。废除跪拜旧礼,孝家不穿孝服,改为胸佩白色绒花就可以。不接受任何人上门吊唁,家不宴客,谨辞帮忙,骨灰由儿女们动手安埋。辞世时,孙辈们正在学习,不要叫他们回来奔丧,耽误他们学习。以上安排,儿女们只可遵照办理,不可改动。”2017年3月份,老人亲笔写下一份遗嘱,对自己的后事进行了安排。

“父亲是一个朴素的人,他80岁、90岁生日的时候,都不让我们办寿宴。之所以写下这份遗嘱,就是不想让我们大张旗鼓办丧事,既劳民伤财,也不文明。”胡志红说,父亲是一名退休老师,近年来,镇上、村上有关移风易俗的宣传很多,父亲看到后深以为然,“生前他就反复嘱托过我,后来又写下了这份遗嘱,好让家人们遵照办理。”

6月3日零点30分,老人在医院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下午,胡志红和家人在殡仪馆为父亲举办了一个小型追悼会,现场来了30多名亲友,没有香烛、纸钱,也没有燃放爆竹烟花等,只在现场立了一份老人的遗嘱。

厚养薄葬

为移风易俗树立好榜样

为尊重老人的想法,除了10名直系亲属去安葬老人外,其他的亲属全部离开,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这期间,没有放一挂鞭炮、点一根香烛,更不用说办宴席、收礼金了。亲人们追悼老人,一起吃顿便饭,便是葬礼的全过程。第二天,胡志红才向亲邻宣布了父亲离世的消息。

谈到老人的遗产,胡志红表示,老人留有11000元现金,“他生前交待,一万元捐给本地的一个低保户,剩下的一千元留给儿子们做伙食,他住院期间大家都辛苦了。”

虽然没有鼓匠搭台唱戏、没有大操大办宴席,却多了邻居们对老人生前事迹的传颂和身后开明抉择的赞扬。

“这一家是村上移风易俗、厚养薄葬的典范,为乡村移风易俗树立了榜样。”才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庆湘说,老人生前就是一个开明的人,乐善好施,他的儿女们都很孝顺,争着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他的一个儿子还辞去了工作,专心陪伴在老人身边两年多。

“推行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已成为农村新风尚,老人的儿女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把白事‘简单办’一样能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孝心’。”陈庆湘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