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河时评丨王衍的棋,多算了三五步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04-27 09:54:17
微浏阳
—分享—

阿木

魏晋时期,名士多出,一部《世说新语》简直就是专门记载当时的聪明人聪明言行的。这些聪明人中,王衍绝对算得上翘楚。

史书记载,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他步入仕途后,一路高升,直至任司空、司徒。当时西晋外敌环伺,皇帝和大臣们共推他任大元帅,总督天下兵马,但他拒绝了。面对儿子的不解,他说,现在局势内忧外患,北方石勒又要打来了,我来统兵,轻则成为败军之将,重则埋尸沙场。

当然,这个聪明人不愧是目光如炬——不多久,石勒一举击溃西晋。因为仰慕王衍的高才,石勒一心想要重用他。但是王衍又敏锐地看到,石勒这个人,只有匹夫之勇,成不了大气候。果然,石勒后来建立的后赵政权,也不过是个短命的王朝。

下棋时,讲究走一步,算三步。这个“三步”,是个泛指,“多”的意思。据说,不管是围棋还是象棋,现在的职业高手一般都能算到几十步,甚至上百步。如此一来,棋艺水平高低,就简化为算力的精深程度了。这就是下棋这事儿,人类在AI面前全线溃败的原因。

王衍应该就是这样一个“算路广”的人。他能够综合分析国内国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资料,从而推断出天下局势的演进过程和结果。而这样的推演,往往会因为最终被证实,而让世人由震惊到崇拜。再加上后世史书的渲染,王衍这样的聪明人,就具有了让人们叹为观止的传奇色彩。

可是,变化千万种,思路无数条,最终的抉择却只有一个。棋盘上的推演,纵使是AI瞬间完成千万次的计算,回到现实,落子却只能有一处。如此说来,计算得越周全,最终的抉择就越艰难,所谓“举棋不定”,说的就是这种无奈?

世事如棋。我猜想,聪明的人在现实中做抉择时,应该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他们既能看到生机,又能看到死劫,既坐享洞察一切带来的先手优势,又拘泥考虑全局带来的抉择艰难。于是,他们的聪明在某种意义上反而成为了制约他们决策甚至成功的短板。辩证法面前,聪明人也不得不懵圈。

况且,计算机的演算也是有限的,何况人呢?如果说王衍推算出了西晋终究要灭亡,可是他并没有推算出自己的好朋友孙苌会在石勒问有没有办法让他归附时,会说“不要对王衍抱任何幻想”,也没有推算出石勒这个草莽会对得不到的东西直接毁掉——将王衍活埋。

今天回过头来看王衍的推算,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实在不是能够简单评说的。毕竟,从技术上来说,他的能力非常人可及;从结果上来说,他把自己的命都送了。而且,后代不少人,还对他颇有嘲讽之意。

“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这句诗似乎可以拿来启迪思考。诸葛亮是个失败的英雄,但是他的失败,并不能归因其能力和水平。因为,诸葛亮早就看出了天下大势已定,还是想要竭人谋,逆天改命。

确实,如果有“竭人谋”的志气,啥都不再多想,“干就完了”,无形之中,也就果断排除了聪明人早就计算出来的其他可能,为其抉择艰难解了套。土木堡之变后的于谦,东京保卫战中的李纲,就是这样在重大危机面前逆天改命成功的勇士。

文天祥有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有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吉鸿昌有诗,“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更多的聪明人,不光是看到了大势,预知了结局,更是为自己给出了为人处世的底线——家国和大义。

说来,繁复的计算交给不需要温度的AI就行了,而具分量的抉择,还是要出自真正聪明人的情怀。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