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狮舞进校园,课后服务添活力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03-16 11:03:58
微浏阳
—分享—

06、07版深读.jpg

"咚咚锵,咚咚锵……"随着鼓乐欢快的节奏声,长龙舞起来,蜿蜒翻腾,红黄两头醒狮或是眨眼或是吐舌,活灵活现的模样不时赢得阵阵欢呼与掌声。这,便是深受大瑶镇排山完小学生欢迎的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浏阳龙狮表演。

如果要问孩子们,课后服务最喜欢的特色课程是什么,那么作为非遗项目的"浏阳龙狮表演"无疑是得票最多的答案。


06、07版深读-3.jpg


排山完小内,学生们正在练习舞狮动作。

从2021年5月份开始,排山完小尝试将"非遗"作为课后服务的特色内容,让"浏阳龙狮表演""剪纸"等非遗项目走进课后服务,努力开展有文化、有品位、有内涵的课后服务活动,引领孩子们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文/图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欧阳稳江彭红霞

现场

舞龙舞狮热闹非凡,舍不得休息两节课连上

“哈哈,又到了最喜欢的龙狮表演课啦!”每周三下午3时40分,随着第六节课下课铃声响起,排山完小的40名小朋友便成了校园里最积极的人。快速地收拾好书本,孩子们就兴奋地冲到一楼的活动室取龙狮道具。

06、07版深读-6.jpg

学生们三人一组分持龙把,练习“龙”的游弋、起伏、翻腾、穿越等动作。

“立正,一、二!”操场上,几位特别的老师——大瑶超盛武术俱乐部的教练马超与其团队,正在等着同学们的到来。2014年,浏阳选送的表演《烟花龙舞》曾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而马超便是表演团队里的主要成员之一。

因为特别喜欢这节课,孩子们舍不得浪费一点时间,很快就整好了队伍。热身动作之后,舞龙队按照三人一组分持龙把。舞狮队则两人一组,分饰狮头和狮尾。

随着音乐起,饰演“龙珠”的钟玮祺最先动起来,先是来了一套武术操,整个表演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武术操之后,钟玮祺迅速地操起了比他个子还要高的龙珠,随即几条红色的小龙便开始围着龙珠做各种表演。

06、07版深读-8.jpg

舞狮注重下盘,需要有力支撑,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的动作。

“8字花”“之字拐”“螺旋跳”……配以欢快激越的背景音乐,孩子们手持龙把在表演中完成“龙”的游弋、起伏、翻腾、穿越等动作。一起一伏、一曲一伸,每一次跳跃翻转都准确优美,犹如一条条小龙在云中盘、游、翻、滚、穿、腾、缠、戏,将龙的精气神韵展现十足。

随着锣鼓声愈加紧密,醒狮上场。踢跳翻蹬、立卧滚抖,仿佛注入了魔法,一红一黄两头道具狮就变成了两头活灵活现的狮子,将狮子的喜、怒、哀、乐、惊、疑种种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

“太棒了!”而在操场外围,未能上场的孩子们自发围成一圈,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

“休息一下吧!”“不用了,两节课一起上吧!”40分钟一节的特色课,孩子们都不舍得休息。喝了口水、抹了一把汗,大家异口同声地请求教练继续:“下一节课又要等七天啊,太漫长了!

讲述

立足本土非遗开设特色课程,参与人数翻倍

“我是舞龙珠的,太喜欢这门课了。”8岁的钟玮祺是三年级的学生。尽管个子不高,这个乡村少年浑身却透着一股机灵活泼的劲儿。每周的龙狮表演特色课后服务,让他对每个星期三都有一种强烈的盼望。

“我是演狮头的,我喜欢狮子那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宋国厉以前是个略有调皮的小男孩,自从被选入学校的龙狮表演队后,他的课堂表现和作业都完成得十分棒。理由只有一个,怕表现不好而落选。

06、07版深读-9.jpg

老师正在教学生舞龙,纠正他们的每一个动作。

“8字花、单侧、甩尾、螺旋跳我们都会了,太开心了,学会了不少本领。”彭亚婷、刘多辰、邱美琪是为数不多的女子龙队队员,分饰龙头、龙中与龙尾。尽管平日三人在不同的班级学习,但一拿到龙把,三个小姑娘却十分默契。

“这个热度,完全是我没有想到的!”尽管这已经是开设浏阳龙狮表演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的第二期,排山完小校长陶佑林还是有一种看不够的感觉。在这些孩子的身上,他不仅看到了未来,也看到了少年时代的自己。

因为打小在南区长大,陶佑林的记忆里,过年的鞭炮烟花与龙狮表演是最热闹的所在。工作后,他发现孩子们观赏体验这些传统习俗的机会越来越少。深感遗憾的同时,他也希望能有个机会给孩子们上一上关于传统文化的课。2021年5月,乘着“双减”的东风,陶佑林找到了马超,双方一拍即合。摸底调查、购买道具、报名筛选、定制表演服……2021年9月,排山完小正式开设了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浏阳龙狮表演,第一期便有20个孩子报名。“孩子们先要训练基本功,要练马步、弓步等,几周后才能摸龙把与狮子。但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一学期下来,马超已经与这些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前有的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而龙狮表演因为融合了趣味性与技艺性,作为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确实是个很好的尝试。目前,除了排山完小,大瑶中学与李畋完小都尝试将‘浏阳龙狮表演’‘传统武术’‘剪纸’等非遗项目纳入课后服务。”大瑶镇文旅专干陈怀初介绍,大瑶有多个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非遗进校园便是一种活学活用。

让孩子们兴奋的是,他们的龙狮表演不仅上了湖南卫视而且还在全镇的汇报教学环节进行了展演。今年春季刚刚开学,陶佑林的手机成了热线电话,内容多是一个,要求参加龙狮表演。考虑到教学质量,最终,这个特色课程将原本的20人扩充到了40人,“还有一些孩子因为身高不达标等原因暂时落选了。”陶佑林说。

“这是个舞台,也是个机会。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非遗知识特色课与定期为学生传授非遗技艺,孩子们不仅拓展了兴趣,同时也能走近非遗,爱上非遗,从而传承非遗。”对于排山完小的这堂特色课,大瑶镇教育发展中心主任何宗武给予了高度肯定,“学校能按照情感性、趣味性、艺术性、拓展性、互动性原则,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内在情感等深层次的素养,精心选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后服务内容,值得点赞!”

相关链接

落实“双减”,浏阳在行动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浏阳各中小学充分挖掘校园特色资源,在校园内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浏阳河小学,沙画课来了

“玩”是孩子的天性,通过学习沙画来释放他们的激情,激发联想和想象,能为孩子们打开创意之门。2021年上学期,浏阳河小学在三四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沙画课程。一学期结束后很多同学对沙画课程念念不忘。2021年下学期,孩子们向学校提出申请开设沙画社团。于是,2021年下学期起,学校增设了沙画社团,同时,依旧保持利用每周一节常规美术课学习沙画,以此达到沙画特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团课堂上,有了一定基础后的孩子们接受得越来越快,表现也越来越棒。通过与沙画的长时间接触,学生都勇于展现自己,变得更加自信。

奎文实验小学,奎香园更热闹了

教室内书香阵阵,教室外花香浓郁。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奎文实验小学师生及家长一同打造的奎香园越发热闹了。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体验农耕劳动的乐趣,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

走进“奎文门”,门边藤蔓缠在褐色的方形小柱子上,与周围的假山、鱼池相映成趣。围墙角落,两大块多层花台与近两百盆颜色各异、品种多样的花相得益彰。桂花树下的阅读座椅,安静地等待着捧书而来的学生。拐角处,是家长和孩子们自设的“小花园”:绣球花、吊兰、海棠、米兰、茉莉、木槿、马缨丹……布局巧妙、层次分明。

奎香园为学校增添了绿意和生机,将种植、阅读、写生、观赏与植物常识学习融入其间,让学生们亲近自然、放松心情,让书香、花香、果香随着劳动浸润孩子们的身心。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