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码浏阳发展集群现象丨放歌浏河写华章——感受浏阳文化脉动,吹响攀登文化高峰的进军号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2022-01-05 09:37:39
微浏阳
—分享—


04、09版通版.jpg

放歌浏河写华章

感受浏阳文化脉动,解读"文化集群"发展密码,吹响攀登文化高峰的进军号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名片,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更是一座城市实现腾飞发展的精神助力。

01版时政封面-14.jpg

2021年长沙第二届岳麓山青年戏剧节红色剧目展演季活动中,由浏阳市永红艺术团出品的花鼓戏《胡子将军》作为开幕大戏亮相星城。

近年来,浏阳坚持“文化润市”理念,持续推动群众文化工作蓬勃开展。行走在浏阳河畔,遥望欧阳予倩大剧院,倾听文庙穿越千年的古乐,感受浏阳这座城市的文化脉动,体会那份在血脉中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独特生命力。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洲喻发良陈刚周敏杨婷

生生不息

十丈龙孙绕凤池

行走在浏阳河畔,浏阳河广场东侧,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剧院映入眼帘。

大剧院以浏阳籍艺术大师欧阳予倩的名字命名,建成于2004年,占地20.5亩,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是浏阳艺术表演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

01版时政封面-15.jpg

在第十一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由浏阳市舞蹈家协会选送的《浏阳河畔鞭炮"冲"》斩获金奖,这是浏阳舞协成立以来首次获得全国性重要赛事金奖的原创少儿舞蹈作品。

欧阳予倩(1889—1962),浏阳人,中国著名戏剧艺术家、教育家、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中央戏剧学院的创始人,担任过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与梅兰芳并称“南欧北梅”。他一生编、导、演剧目共156部,电影16部,还撰写了10多部理论研究著作。

为了纪念这位艺术大师,传承发扬其艺术精神,2014年起,浏阳连续多年举办欧阳予倩艺术节。一场场艺术质量高、社会属性强、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优秀剧目不仅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文化盛宴,也为浏阳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和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12月25日,第七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大型舞台剧目展演第六场在欧阳予倩大剧院开演,大型现代花鼓戏《浏阳李白》首次登上湖南艺术节舞台。

舞台上,演员们倾情演出,剧情引人入胜,唱腔婉转动听;观众席间,观众凝神细听,时而传出阵阵掌声。

04、09版通版-4.jpg

《胡子将军》剧照。资料图片

“花鼓戏是湖南地方戏曲的代表,历史悠久、韵味独特,具有一定的观众基础。”浏阳市花鼓戏剧团副团长潘烜介绍,李白烈士是湖南浏阳人,选用湖南最富观众基础的花鼓戏来表现其革命事迹,多了一份亲切感。

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欧阳予倩艺术节已经成为湖南省基层戏剧展演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受到了省市文化界的一致好评。

以艺术为舞台,以歌声为媒介,浏阳文化越唱越响,越传越广。

从2013年开始举办的浏阳河音乐节,以“一起来唱浏阳河”为核心符号,将活动办到了深圳文博会、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推介会、长三角洽谈周,成为浏阳文化输出的代表。

04、09版通版-5.jpg

《浏阳李白》剧照。资料图片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志表示,浏阳河是浏阳这座城市最珍贵、永恒的文化不动产,特别是在当下一键相连、万物相连的时代,连接就是竞争力。“浏阳河”这一符号就是浏阳最美的一个连接,当我们打开这个连接,可以通过这个符号集聚到更多的资源和要素,凝聚成城市发展的竞争力。

连续多年举办的“欢乐浏阳河”始终坚持“群众本位、群众主体”的理念,让群众演、给群众看,至今已开演上百场,参演群众上万人次,成为长沙乃至全省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张靓丽名片。

04、09版通版-9.jpg

《耀邦兄弟》剧照。资料图片

为人民创作的理念也深深影响着浏阳美术界。最近,市美协主席汤远志和同事们正在紧张筹备迎春画展,“一年一度的迎春画展既是一年来对浏阳美术创作的一次检阅,也是献给浏阳人民的一份新春贺礼。”

以文化产业培育、文化项目带动、“文化+”融合发展,浏阳正以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着力点,大力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真正从文化发展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浏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勇攀高峰

喜看稻菽千重浪

2021年10月20日,湖湘中青年书家七人展暨浏阳书法精品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幕,展出陈阳静、刘擒虎、周方旺、叶年洲、唐运乐、何飙、陶渠成7位浏阳中青年书家的55件作品。

这是湖南美术馆开馆以来首次举办县(市)级书法作品展。事实上,浏阳书法创作十分活跃,每年都有多位创作者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项大型展览,书法界称之为“浏阳书法现象”。

04、09版通版-6.jpg

2021年10月20日,湖湘中青年书家七人展暨浏阳书法精品展在湖南美术馆开幕,一幅幅书法精品引得观展者驻足观看。浏阳市书协供图

当然,这与浏阳文艺界持之以恒“推名家、出精品、攀高峰”的努力密不可分。

每年创作、发表、展演各类文艺作品两三千件,屡有精品力作获国家级、省级文艺大奖或入围大展,浏阳以文艺创作的强盛活力和丰硕成果诠释文艺的繁荣和强大影响力,推动浏阳文艺从高原迈向高峰。

“2011年开始实施年度最佳作品评选表彰奖励制度,2016年设立欧阳予倩文艺创作奖扶专项资金。”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文联各协会从团结引导、创作扶持、业务培训、权益保护等方面推动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推荐浏阳文艺名家名作,不断扩大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以“出影响、立品牌、树形象”为导向,浏阳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重大、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的文艺活动,如“《清明》读书会走进湖南浏阳”、“联咏浏阳河”联墨展等活动,推出更多浏阳文艺品牌。

04、09版通版-8.jpg

强盛龙狮艺术团的“浏阳烟花龙舞”将传统舞龙和浏阳烟花相结合,斩获“山花奖”。记者彭红霞

2021年3月6日至7日,由市政协卫教文体和文史委、石头记读书社主办,市谭嗣同文化研究会承办的石头记桃花社暨“谭嗣同与维新运动”主题读书会在浏阳举行。

著名湖湘学者周建刚、郑佳明、夏剑钦、谭伯牛和谭嗣同文化研究爱好者一起聚焦谭嗣同生平事迹,探寻他在近代思想启蒙、湖湘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读书会上,学者金句频出,观点激烈碰撞,引得台下观众掌声阵阵。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春华秋实,硕果累累。近年来,浏阳文艺界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强盛龙狮艺术团的“浏阳烟花龙舞”获中国民间文艺的最高奖项——山花奖,这是浏阳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文艺大奖;现代花鼓戏《胡子将军》参加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2018年民间职业剧团晋京展演活动,实现本地大型舞台艺术剧目创作的重大突破;作家彭晓玲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报告文学《空巢》由省作家协会在北京举办作品研讨会,引起广泛关注;何细华、谭恩雕塑作品和林简的国画入选全国展;蔡聪在全国春联创作大赛中获奖;卢义方作词的歌曲《九伢子》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花鼓戏《耀邦兄弟》获长沙市“五个一工程”奖和4个项目的田汉大奖;《璀璨浏阳》丛书获长沙市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浏阳河畔鞭炮“冲”》获第十一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金奖。文艺工作者以他们的作品,为新时代浏阳文艺书写了崭新篇章。

省文联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鄢福初十分关注浏阳文艺事业的发展,他表示,浏阳市委、市政府对文化高度重视,对文艺精品力作和创作生产,对文艺人才的培养、评价和使用,对文艺家创作条件的改善以及激励机制,都有一整套完整的经验,在全省领先。

新闻延伸

名家眼里的浏阳文化现象

欧阳予倩艺术节成为省内外重要文化传播平台、省美术馆首次举办县(市)级书法作品展、“浏阳烟花龙舞”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浏阳文艺界精品频出、新人辈出,在文化名家看来,浏阳独特的文化现象值得研究。

作为著名的“戏窝子”,浏阳走出了不少名伶名角,“浏阳有好戏,好戏在浏阳”的名声享誉省内外。十分关注浏阳戏剧事业的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耀说,近几年浏阳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剧目,如《浏阳李白》《耀邦兄弟》《胡子将军》等。浏阳“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也形成了品牌,金刚完小挂牌成为“湖南省湘剧传承基地”。

陈耀表示,浏阳是一个戏剧摇篮,金刚老案堂班是湘剧发展的重要源头,浏阳花鼓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是有口皆碑。

在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王跃文看来,浏阳的文化现象是浏阳人对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的自信,浏阳文化反映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是浏阳文化的核心,是湖湘精神在浏阳的具体表现。

王跃文认为,浏阳是一片文学创作的沃土,不管是过去的红色文化,还是现在的经济发展、人民的创造,都给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养料、文学素材,浏阳的作家们只要不断锤炼自己的创作能力,坚持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道路,紧贴时代,紧贴人民,一定能够创造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2021年12月上映的《浏阳河上》是全国首部反映河长制工作的电影,电影主题歌的词作者就是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文联原主席谭仲池。

作为浏阳人,谭仲池一直倾力支持家乡文艺事业的发展。他表示,文艺工作者要提高视野,既要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也要感受时代的变迁,用文艺作品展示人民的风采,让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为国家富强、为民族复兴作出贡献。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深入生活,倾听老百姓的愿望和呼声,用字、画、歌、戏剧来体现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视野,找到了精神高度的坐标,作品也会有艺术的高度。我非常期待浏阳的创作者们今后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期待的佳作精品。”谭仲池说。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浏阳日报-浏阳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