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发力,加“油”乡村振兴
近日,在位于沙市镇的湖南聚尔康茶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油茶种植基地里,工人正在采摘油茶果。记者张可夫
金秋十月,浏阳油茶喜迎丰收。走进位于官渡镇的浏阳市云拓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运输、晾晒油茶果。"今年是个丰收年,在'一县一特'产业政策扶持下,我们加强了抚育管理,亩产比往年提高一倍以上。"合作社理事张继荣脸上溢满笑意。
油茶是浏阳传统的优势产业。自2019年浏阳油茶产业被列为长沙市"一县一特"重点产业以来,浏阳深入贯彻落实省、长沙市关于"一县一特"油茶产业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全产业链思维,突出打造品牌产业、高效产业、富民产业,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可夫
全产业链发力
“浏阳茶油”认知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种油茶说起来简单,但要年年实现丰产并不容易。以前不懂技术,对于油茶的抚育不够重视。”对于张继荣来说,种植油茶十多年,产量不高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直到2019年,合作社得到了“一县一特”油茶产业政策扶持后,油茶的产量终于有了提升。
在市林业局专家的指导下,云拓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对油茶林进行了抚育改造,加大力度进行施肥、剪枝和除草等抚育管理,油茶树的长势和挂果情况喜人。“往年油茶果亩产不到600斤,今年每亩能够达到1200斤以上。”张继荣介绍,去年,合作社又利用“一县一特”资金补助对低产林进行改造,未来产量还将进一步提高。
由于原先栽植的油茶树部分存在品种不良、管理粗放、林木老化等问题,亟需进行低产林改造。2019年以来,浏阳一手抓新造和低改,一手抓管护和提质,两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11660万元,建设丰产林基地14万亩,一片片油茶林成为了广大林农的“致富林”。
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浏阳大胆创新,探索实行按“五统一分”(“五统”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种苗采购、统一挖穴栽植;“一分”即分户经营管护)的组织模式开展油茶基地建设,这一经验被写入了《湖南省油茶低产林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村级合作社牵头,充分调动了林农和村集体的参与度,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林地流转难、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管护不到位等问题。”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生产加工环节也不能落下。在“全省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三年行动”中,浏阳走在前列,成立了茶油加工生产小作坊升级改造行动小组,集中技术力量,指导油坊根据实际情况“一坊一策”制定改造方案,实行精准改造。目前,我市20家示范点已全面完成升级改造,为全省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提供了样板。
在2020年成功申报“浏阳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浏阳茶油”的基础上,浏阳还充分利用新媒体提升“浏阳茶油”公共品牌和“浏阳小榨茶籽油”优质作坊的市场认知度,涌现出了湘纯、金霞(浏阳)、聚尔康、美津园、奇异等一批规模较大的省级龙头企业,“浏阳茶油”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强化要素保障
“一县一特”为油茶产业
注入源头活水在位于沙市镇友助村的浏阳市聚康油茶专业合作社基地,老油茶树通过高接换冠“三华”油茶新品种,焕发出勃勃生机。合作社理事长曹松林随手捧起一个硕大的油茶果,与一旁未经改造的品种形成了鲜明对比,“两年来,合作社共获得了‘一县一特’130余万元的资金补助,为进行大规模的品种改良减轻了经济压力。”
产业发展,资金是第一要素。从2019年起,在长沙市财政每年投入4000万元的基础上,浏阳配套2000万元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同时,浏阳进一步完善“政府奖补、部门筹集、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惠农担—油茶贷”等农业信贷担保产品,帮助油茶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带动油茶种植相关单位或个人享受政策性贷款近6000万元,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产业发展,技术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在油茶良种选育、丰产栽培和精深加工等技术方面,浏阳与湖南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建设了“三华”(华金、华鑫、华硕)油茶良种采穗圃和繁育基地,年培育油茶种苗能力达300万株。
依托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在湖南奇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茶油不仅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食用油,通过科技创新和精深加工,还能制成洗护用品、保健品,让产品“身价”倍增;湖南金霞(浏阳)油茶科技公司通过工艺升级,推进茶油精深加工,建设产品溯源体系……
与此同时,浏阳还采取“部门领导联系、专家联点”的方式,指导林农开展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全市7个油茶示范基地5000多亩油茶林在联点专家的指导下,采取更新改造、品种改造等开展低产林改造,高产油茶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发挥示范引领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在镇头镇土桥村丰产林项目改造的核心示范基地,从2019年起因地制宜推行“纵向带状更新”模式,从山脊到山脚沿垂直方向,挖除2至3行老油茶树,保留1行老油茶树,间隔种植高产新品种,实现了新老植株持续挂果。“在数量上做减法,是为了在产量上做加法。去年产量就恢复到了原有的70%,待新栽植株进入丰产期后,产量还要翻上好几倍。”土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定稳介绍。
油茶产业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在乡村振兴的实施过程中,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产业。浏阳现有油茶林78万亩,其中,镇头镇有全省唯一连片的10万亩油茶林,是浏阳油茶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油茶产业正成为更有奔头的富民产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镇头镇的“80后”熊璐就是其中之一。“镇头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我也坚信油茶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15年,在浏阳市好韵味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师艳林的邀请下,大学学习金融专业、毕业后从事证券工作的熊璐毅然选择返乡创业,出任合作社总经理。
返乡后的熊璐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助推合作社发展壮大。如今合作社已有155名社员,每年通过油茶产业带动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该合作社通过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成为了油茶技术课题研究和新品种推广的前沿阵地。
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人才技术优势,镇头镇打造“油茶小镇”底气十足。该镇进一步将油茶元素融入到集镇建设,规划建设油茶博物馆、油茶花开广场、油茶文化街等,带动集镇开发建设,推动镇头由小集镇向小城市发展。
一直以来,浏阳将油茶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经营模式,带动集体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油茶林变成了广大林农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目前,浏阳已有油茶种植企业40家,专业合作组织148个,种植大户177个,规模加工企业6家,加工作坊533家,年加工产能10万吨以上。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浏阳在全省油茶“两个三年行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添彩。
来源:浏阳日报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