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假如城市会说话,它们都会羡慕幸福长沙

来源:湘港道 编辑:任继勇 2020-05-27 09:36:10
微浏阳
—分享—

星城长沙

城市不应该是一堆钢筋水泥的堆彻物,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应该是会“思考”的智慧城市。

全面掌握并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以智慧支撑推动城市的建设,让城市各种各样的物能够“说话”;让物与物之间能够“对话”;让物与人能够“交流”;让一座城市会“思考”,这才是今后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以人为本,让城市有情怀、有温度、有历史、有厚重。

长沙,连续十二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座会思考、有灵性的城市。

01

缔造美好人居

416日上午,湖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左二),长沙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右一)率队调研白沙液街有机棚改项目。

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没有改变,素有“屈贾之乡”“潇湘洙泗”的美誉。又拥有“山水洲城”、“楚汉名城”、“红色圣城”的赞誉。

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岳麓书院”屹立千年文脉不衰;马王堆汉墓、三国孙吴简牍、炭河里等诸多历史文化遗存,璀璨夺目,让世人惊叹。

湘绣、湘茶、湘瓷等传统艺术和工艺品,在世界各地闻名遐迩。

“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和“一带一部”首位城市。

长沙,一座拥有千年历史厚重与湖湘文化底蕴的城市,一座创新崛起、敢为人先的创意之城,如何让城市变得精致、智慧?如何留住城市的魂、守住城市的根、让城市人文共生?

理由精巧:美好生活离不开美好人居。

目标务实:建设“美丽宜居长沙”。到2020年,建立健全符合长沙实际,与基本现代化相匹配、适度超前、覆盖全域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达到城市“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

态度明了:按照细致、精致、极致、卓越的工作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对标国际一流、弘扬工匠精神、彰显特色魅力、提升文化品位,推动城市建设跃上新台阶。

2019年1月,中国第一家城市人居环境局在长沙成立,将城市体检、老城区有机更新、“一圈两场三道”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房屋征收和补偿管理等职能统筹纳入,联动相关部门“共同缔造”美好人居环境。

长沙的城市有机更新,是湖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点民生工程。

近年来,长沙因地制宜开展城市体检,构建了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融合传统方式和大数据手段,通过市、区、街道三级协同推进,全链条、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地进行深度城市体检。

计划用三年时间大力实施生态宜居、城市特色、交通便捷、生活舒适、多元包容、安全韧性、城市活力7大工程,实现城市人居环境优化。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对此寄予殷切期望:将加快建设城市体检中心,动态监测人居环境,形成从开展城市体检、夯实顶层设计、制定项目计划、推动项目实施、评估治理效果到发布宜居指数的闭环式工作机制,为推动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02

老街区新气质

太平街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街

推开大门,家住天心区太平街的杨阿姨像往常一样来到粉店吃一碗内肉丝盖码粉,然后来到生活超市买菜。

呈现在杨阿姨眼前的,不但有修缮一新的自家老屋,更有记忆中的老招牌在古街上一块块悬起。

旧时堂前燕,又回百姓家。

走进一条条小巷,满眼皆是黛瓦青墙、雕花门帘的老宅古街和十足文艺范儿的青年旅社、咖啡店,古朴静谧与现代时尚相得益彰,流连其间,似乎已穿越千年。

近年来,长沙一大批百年历史街区正在有机更新中重焕生机。

都正街,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西部解放路南侧,是长沙市老街之一。

4月16日,胡衡华又率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实地观摩项目,现场推进工作。

胡衡华强调指出,近年来长沙全面落实“一尊重五统筹”要求,深入推动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和老城区有机更新工作,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宜居优先”“文化传承”“微改造”“最大公约数”“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更新理念,留住了“老长沙”记忆,实现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创造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值得充分肯定。当前,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为导向,把宜居性、持续性放在首位,把老长沙记忆留下来,以更大力度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工作。

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谭勇在全市棚改和城市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市委、市政府的思路为依托,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为抓手,有序推进主城区有机更新,在有历史、有温度中建设高品质城市,让老百姓更宜居、更满意、更有获得感。

像已经改造成功的太平街、西园北里、都正街、北正街、白果园、化龙池……街巷颜值提升,焕发了新气质。

流淌着历史厚重感同时又洋溢出年轻时尚味的老街小巷,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了长沙城市有机更新让老城区更有长沙味。

“从宜居性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补齐民生短板。”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的一位负责人说。在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的过程中,对范围内市政设施、房屋功能、生活配套进行全面完善,对居民房屋内外功能全面更新,让老百姓更具获得感。

近年,长沙市统筹推进了对西园北里在内的15处老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危旧房、街区微改造等的有机更新与改造,得到住建部、财政部、湖南省委编办领导和专家的高度点赞。

2019年10月,阿富汗、多米尼加、马耳他等6个发展中国家高级官员现场观摩了都正街、白果园化龙池等老街后,对长沙有机更新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03

细节彰显品质

长沙城区环线上的立交桥,犹如城市的动脉。

清晰明了的地面标识,合理规划的非机动车等候空间,更容易通过的斑马线……2020年4月1日,长沙第一批8个高标准的样板路口全部改造完成。

5月20日,经济导报记者在长沙芙蓉区劳动路口看到,对于换了新装的各交通标识,行人车辆适应良好。“感觉整个路口行车比以前规范多了,过马路更快了。”市民肖女士说。

今年以来,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长沙依托大数据分析,对全市主次干道的交叉路口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将8个城区主干道路口列为第一批样板路口,分别是人民路东二环路口、湘府路芙蓉路口、芙蓉路劳动路口、金星路佑母塘路口、麓谷大道桐梓坡路口、杜鹃路西二环路口、营盘路黄兴路口、湘府路韶山路口。

随着京广、沪昆高铁在长沙形成“黄金十字”,地铁1、2、3、4、5号线及磁浮快线、长株潭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长沙相继跨入“高铁时代”“地铁时代”“磁浮时代”“城铁时代”。

在城市内部,一些小细节也正悄然发生改变。被市民誉为“长沙城区最美道路”的湘江大道、潇湘大道及东风路沿线绿化错落有致,新增设的市民休闲亭廊点缀其间,成为靓丽街景;大部分路段设置了彩色自行车道,让城市里的“单车族”有了专用车道;芙蓉路提质改造后对部分公交中途站实施了“港湾式”改造,大大提升了道路交通通行速度。

芙蓉南路快速化改造、湘雅路过江通道加快建设,湘府路快速道(河东段)实现通车;汽车南站综合交通枢纽运营,长沙西站铁路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清洁长沙”行动成效明显,生活垃圾分类实现社区全覆盖,城区环卫基础设施“三改”全面完成。

电力“630攻坚”成效明显,供电能力提升至800万千瓦。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步伐加快,新增绿地450公顷,新建公园7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

2018-2019年两年共建成建设438个“15分钟生活圈”,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停车场建设341座、停车泊位10.44万个;建成生鲜市场134个、社区门店107个;建设人行道781公里,自行车道914.06公里,健身步道15条、133.8公里,历史文化步道69.5公里。

近三年,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717万平方米,助力5.4万户市民实现“安居梦”;改造城中村18个,涉及4749户、82.6万余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400多个,居民共享共同缔造成果。

04

“面子””里子“双修

圭塘河两岸风景如画

月的长沙,艳阳高照。长沙市雨花区圭塘河岸滨水公园早已绿意盎然。总投资约 15亿元的圭塘河井塘城市“双修”与长沙首个 4.0 版海绵城市示范公园已经让长沙市民感受到了暖阳的温度。

发源于跳马镇鸭巢冲的圭塘河南北贯穿雨花区全境,全长 28.3 公里,是长沙唯一的城市内河,因城市开发和水体污染,一度沦为黑臭的 " 龙须沟 "。近年来,长沙加大城区内河治理力度,推进全流域商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及建设,让昔日 “龙须沟 ”变成了今日生态河。

几场暴雨后,湘江新区,梅溪湖路西延线在相邻近湖八路交叉口的道路北侧,一条湿地景观带,中间低、两侧高,底部仍蓄积着雨水。在道路两侧原有的排水系统之余,北侧依据道路地形起伏再建了一条排水系统,雨水经此进入南北景观带中的河道滞留并净化,继而流入龙王港河。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渗出进行利用。作为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手段,海绵城市的建设正在长沙市陆续铺开。根据长沙出台的《长沙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预计到2030年时,长沙建成区八成以上的面积75%的降雨将就地消纳和利用,最终达成“小雨不积、大雨不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目标。

“面子”是城市的风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风骨。

长沙作为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目前长沙正在区域内抓紧管廊建设,让各种市政管线“集中安家”,“拉链马路”因此终结。根据计划,到2030年长沙将基本建成和运营约400公里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体系,实现“地上地下一个样”。

05

”高““低”见证幸福

长沙连续十二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去年12月,长沙双喜临门,12次入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摘得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单项奖“活力之城”荣誉称号。

2008年——2019年,长沙连续12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幸福”成为会“思考”长沙的生动注解,也是长沙的一张闪亮名片,具体有七个关键词:房价低、配套齐、环境好、有温度、乡愁浓、活力足、更宜居。

幸福的花朵为什么这样经久不谢?独特的人文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构筑起幸福长沙的基石外,实干与付出,才是永衡的沃土。

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一条条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使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弥漫“幸福味道”。

GDP强势领跑,长沙地区生产总值攀升至1万多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万多元、3万多元。

与经济高增长相呼应,长沙“房价洼地”效应凸显,涨幅在省会城市中长期靠后,这在新一线城市中绝无仅有。

一高一低之间,长沙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节奏:让幸福指数跑赢GDP增速。

顶层设计倍感温情,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2020年同步创建省级和国家级节水型城市,2021年前实现 “一圈两场三道”、长株潭绿心地区保护、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五个以上项目创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努力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水更绿、天更蓝。长沙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走过20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5%;年年来投入近30亿元实施拆墙透绿、拆违还绿等“十大工程”,完成绿化建设6万多公顷,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幸福的气息,向小巷深处延伸,在家门口生长……

肖建花 宋昱君

网络 


来源:湘港道

编辑:任继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浏阳网首页